• 在线读报

永安市槐南镇“三产融合”发展工作综述

2019-07-04 11:21:52朱丹宇 卢素平来源:三明日报责任编辑:林张清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重传统 兴产业

——永安市槐南镇“三产融合”发展工作综述

安贞旌鼓

杂剧作场戏

银元交易市场一瞥

●三明日报记者 朱丹宇 卢素平 三明日报永安记者站 魏兴谷 陈莉莉 文/图

槐南古镇,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到唐宋年间,槐南文化愈发繁荣。李氏江王祠、安贞旌鼓、杂剧作场戏……至今留下不少“唐元素”。

如今的槐南镇,“工业小镇”崛起,文旅两翼齐飞,正朝着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续写新的篇章。

栽下“工业树”引得“百鸟归”

整洁的厂房,干净的路面,青翠的草坪……6月24日,记者走进位于省道306支线槐南段旁的永安金牛水泥有限公司。当天,公司举行点火仪式,标志着这个200万吨熟料水泥生产线项目正式投产。

“丰富的矿产资源,毗邻公路的交通优势,加上充足的劳动力是坚定我们落地槐南的主要因素。”永安金牛水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贤辉说。

当初,项目即将动工时,麻烦却接二连三:土地平整难,征迁工作难,百姓观念转变难……一系列困难使工程进度一拖再拖。

企业有难,政府帮忙。槐南地形复杂,山高路陡,土地平整起来难度大,政府就协助企业从周边乡镇运来土方,做好三通一平;山上祖坟多,征迁工作难,党政领导就带领党员干部走村入户,挨个为村民答疑解惑,宣传和谐征迁;村民对工厂污染有疑虑,政府就组织村民代表参观将乐金牛水泥总部,让村民代表切身感受企业的环保工作,改变村民对水泥厂的固有认识。

干部如此积极作为,科学的制度功不可没,这就是槐南镇今年实施的机关干部积分制管理办法,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干部绩效评价体系,营造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浓厚氛围,让“干好干坏不一样”。

“新机制下干部多劳多得,工作起来更有激情。”槐南镇村建站站长林廷烜对此赞不绝口。他现在手上有古币市场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村庄改造等十几个项目,工作时间每天要接打100多个电话,联系水利、住建、国土等多个部门。

政府为企业落地保驾护航,企业为地方经济插上翅膀。金牛物流产业园是配套金牛水泥的物流项目,通过物流输送隧道把物流园区、水泥生产区、矿山原材料产区有效联通,改变传统的汽运方式,为生产原料至水泥生产线的输送提供新的平台,既实现节能环保又能避免交通事故及扰民等问题的发生。项目建成后将带动槐南镇煤炭、粘土等水泥上下游产业发展,进而带动本地运输业、配套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产业带动就业。永安金牛水泥近300名职工中,90%是本镇村民,该企业的落地,帮助他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开工前很多持反对意见的村民,看到工厂环境好,离家近,不仅自己纷纷前来应聘,还把在外地工作的子女也叫了回来。”袁贤辉说。

黄海龙是槐南镇众多在外务工子女的一员,大学毕业后,曾在西安、厦门工作过。因为从小和奶奶相依为命,离家后,家中年过八旬的奶奶一直是他心中的牵挂。但苦于家乡没有合适的工作岗位,黄海龙一直漂泊在外。“当时听说永安金牛水泥招人,我毫不犹豫投了简历,只希望能回家多陪陪自己的奶奶。”黄海龙说。

一边多管齐下“筑暖巢”,一边不遗余力“引凤来”,2018年,槐南镇政府共谋划项目5个,签约4个,开工、投资、增资17个,“五比五晒”项目工作名列永安市前茅。槐南镇,正在打造“能源重镇”“建材新镇”的道路上稳步前进。

守住“文化根”添彩“唐元素”

木有根兮,根深而叶茂;水有源兮,渊源而流长。槐南镇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大镇,勤劳智慧的槐南人民根植于这片沃土,不断传承发扬多彩文化,其中不乏各种“唐元素”熠熠闪光。

槐南全镇多为罗姓,还有李、池、黄等姓氏。据传,李氏族人唐朝迁徙于此,供奉唐朝闽越江王李元祥的宗祠江王祠,至今坐落在槐南镇皇历村,罗氏祖先为开闽王王审知入闽之一支。各种民俗文化在这里汇集,融合发展。

“目前,我们槐南拥有安贞旌鼓、杂剧作场戏2项省级非遗,4项三明市级非遗,6项永安市级非遗。”槐南镇文化站站长罗志杰介绍道。

一面小旌鼓,一面大堂鼓,这是槐南镇家家户户的厅堂标配,鼓身漆黑,鼓心火红。“建房必建鼓,每房都备鼓,这个习俗已在当地流传已久。”安贞旌鼓民俗文化艺术团团长罗志韶告诉记者,鼓相当于房心,有驱邪镇鬼、助威壮胆的寓意。

“安贞旌鼓”原称“旌鼓”,相传起源于唐代,最初是军队作战时的战鼓,进攻时擂打旌鼓,鼓舞士气,或用来欢迎凯旋的将士。经过衍变,“旌鼓”成了槐南当地重大节庆的必备道具,村民列队绕村擂打旌鼓,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吉祥安宁。凭借安贞旌鼓,槐南镇入选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喧天鼓声,响彻千年。同样在槐南这片土地传唱千年的,还有“戏曲活化石”——杂剧作场戏。

相传唐朝中期,何广文太尉告老还乡,将张大阔的神灵带回福建供奉,而后槐南就有了张大阔公庙,并衍生了“杂剧作场戏”,代代传唱至今。

“福建杂剧作场戏学术考察活动走进槐南,有位专家学者在研讨会上称杂剧作场戏的唱腔跟唐朝官话极为相近。”罗志杰告诉记者。

今年54岁的槐南村村民黄圣君,自小师从黄发杯学习作场戏,戏龄已经有40年。在戏里众多角色中,他尤其擅长判官、太白金星等人物演绎。这些年来,他跟着师傅黄发杯一起带领杂剧作场戏戏团,精心组织每年仪式演出,参加各类社会公益展演活动,让这一“活化石”重焕生机。

今年5月30日,槐南中心小学的《安贞鼓娃》节目亮相永安市“童心向党花开新时代”展演活动,这些“鼓娃”的表演博得众彩。除了“非遗”进校园,槐南镇文化站成立非遗文化传承保护中心,由当地政府、学校、民间共同发力,将安贞旌鼓、杂剧作场戏、打黑狮、唱曲、上花梁等“非遗”传承进行到底。

不仅民俗文化异彩纷呈,以安贞堡领衔的古堡文化,以草根汤为代表的药膳文化;以牛系列主打的小吃文化……各种文化拼出了槐南文化大镇的特色版图。

深厚的槐南文化,滋养出了槐南人民一颗雄胆、一身正气,在抗战时期涌现出了黎振旺、罗旌活、罗冠杰等一批革命烈士,“红军洞”“红军银缘”等故事在民间口口相传,谱写出了一曲曲红色文化的动人赞歌。

据罗志杰介绍,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团途经槐南西华片,沿途宣传抗日救国、筹措粮款,在当地留下了“红军是工人农民自己的武装”等珍贵标语,当地人民还踊跃捐出近5000枚银元支援红军北上抗日。

做强“旅游+”实现“大融合”

6月25日,细雨绵绵,薄薄的雾气氤氲在静谧的安贞堡周围,像极了一幅水墨画。这座古堡,既承载着槐南厚重的历史文化,也是撬动当地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支点。

槐南安贞家庭农场位于安贞堡不远处。2016年,通过土地流转和村民入股的方式,农场投入使用,同时发展周边休闲采摘大棚种植业,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这一做法有效带动了周边农户的生产发展。

“农庄接待的客人来自全国各地,闽台地区游客居多。”洋头村党支部书记池善鲕算了笔账,今年1-5月份,安贞堡景区接待游客量5万人次,如果每人消费10元,意味着为当地创收50万元。

旅游带旺人气,村民鼓了钱袋子,当地文化产业也跟着“动”起来。以安贞堡创建4A景区为契机,当地镇党委政府规划建设安贞(中国)古银币交易市场、文化广场、乡风民俗馆、文昌阁广场等配套设施,槐南乡土文化得到传承发展。

如今,西华洋尾村拥有全国最大的古银币交易市场,与全国20多个省、市和港澳台地区,日本、东南亚皆有交易往来,形成了收购、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年交易额达13亿元以上。槐南古银币协会副会长黄嘉产介绍,古银币交易在槐南镇民间十分活跃,早已成为当地支柱产业之一,这几年,越来越多大中专毕业生加入队伍。

今年元旦,西华交易市场举办了第三届西华(中国)古银币研讨会暨槐南民族文化展演活动,现场50余种特色美食、安贞旌鼓、打黑狮等民俗表演集体“亮相”,游客赞叹不已。通过主题开发、节庆活动、文化展示等形式,槐南旅游既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又保护、传承了传统文化,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

旅游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农特产品如何搭上旅游产业的“快车”?依托当地农特产品优势,槐南镇支持农产品品牌创建、整合和推广,积极打造安贞雪蔗、槐南粉干等地域农业龙头产品,打响“安贞”品牌。同时,重视搭建平台,傍依西华银元交易中心,一座农特产品集贸市场已完成整体构架搭建,不久将投入使用。

民宅是乡土文化的集中展现,槐南镇谋划推进佘坂里、皇历、梧桐洋等一批乡村民宿产业,目前基本建成佘坂里农旅民宿群、梧桐洋生态民宿体验民宿群和李氏故里民宿群;依托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槐南镇积极打造佘坂里古建+旅游+田园综合体,溪坑里生态休闲+旅游+田园综合体,形成了“1+N”模式特色田园综合体。

发展是最好的传承。在集散旅游中心购物点,绘有安贞堡的冰箱贴、安贞堡造型的书签、印着杂剧作场戏的T恤、安贞旌鼓等文创产品陆续上架,提高文化产业效益的同时,实现传承增收同步化;走进槐南镇南山村的家风家训馆,除了槐南“竹文化”,饮食文化、姓氏祖训等家学文化,移风易俗展板成为新亮点……

立足土堡文化,开发特色民俗;依托古文化,打造全域旅游精品线路;发挥资源禀赋,发展康养产业;借力旅游人气,打响农特品牌……槐南镇全力推动文旅、农旅深度融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农业转型升级,绘就了一幅“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