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深山里的古民居保护者
2019-03-29 12:21:10来源:东南网责任编辑:林张清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工匠细心安装古民居,不破坏原木榫卯结构。(林丹/图) 古民居的木构件非常精美。(林丹/图) 罗上层查看自己的收藏品。(林丹/图) 东南网3月29日讯(福建日报 林丹 文/图) 走进永安市槐南镇洋头村,稻田旁矗立着一座飞檐翘角的四层楼民宅,引人注目。洋头村村民罗上层是这座房屋的主人。 此宅名为“恒裕堂”,是一家民间展览馆,内有石雕、木雕、古钱币、古建筑构件等近千件收藏品。一枚古钱币、一张契约、一块牌匾、一段标语……每件藏品,都有一个故事,承载着一段历史,件件来之不易,显示了罗上层的良苦用心。 偶然结缘,收藏古民居 罗上层出生于1968年,高中毕业后,便到乡镇企业上班。2014年,在洋头村安贞堡景点旁,热爱收藏的罗上层开了一家古玩店,取名“聚宝斋”。因为地处大山之中,人流量不多,古玩店的生意一直不温不火。 2016年4月,聚宝斋迎来了一批客人,其中一位是韩国古建筑专家。一位客人相中一件建盏藏品,请建盏收藏专业人士把关后,愿意出高价购买。这件建盏藏品是罗上层的一位朋友寄售的,如果成交,利润丰厚。罗上层犹豫片刻,还是将这件藏品的瑕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对方:这建盏的局部进行过非常细微的修复。 罗上层的诚实,打动了这批客人中的韩国古建筑专家,从此两人成为朋友。在韩国古建筑专家的介绍下,罗上层结识了不少浙江、上海等地的古建行业精英,并因此走上了古民居收藏之路。 历经岁月的洗礼,三明有不少古民居因为无人居住,或面临倒塌,或遭受虫蛀,变得千疮百孔、面目全非。在许多人眼里,这些老房子没有多大的使用价值,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但在罗上层看来,这些古民居处处都是宝。他陆续抢救收藏三明的部分古民居,再将每一座古民居细细拆下,标记出每一个构件,方便将来查找、重新组装。 去年正月初一,上海合合堂设计事务所设计总监许鉴带着家人,来到洋头村的恒裕堂参观,并考察了三明的其他古民居。许鉴毕业于德国奥芬巴赫设计学院(视觉传达系硕士),师从德国设计大师KlausHesse(克劳斯-海瑟)。他还是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客座副教授,上海东华大学设计学院、上海师范大学设计学院的客座讲师。 许鉴认为,三明是一座研究中国传统建筑的宝库,其院落式民居可以说是中国南方早期木结构建筑的活标本。这些民居虽然建造历史不长,多数为清代所建,但无论建造方式、结构工艺或美学呈现,都保有中古乃至上古中国建筑的特征,在中国各地现存的古代民居中无出其右,可谓弥足珍贵。 许鉴说,可惜时下三明留存完好的院落民居已不多,在整修重建中有意识地保持原有格局和面貌者更属凤毛麟角。“槐南罗氏祖宅不但建筑完整,且维修后尚保有古制的低矮木质围墙和门头,难能可贵!” 异地重建,老宅获新生 “老祖宗这么好的建筑,凝聚手工匠人多少心血!如果当成柴火烧掉,或者任其倒塌腐烂,实在可惜。”罗上层说,他对老房子有着特殊的感情。 为了这份情与不舍,罗上层加入了古民居异地重建的队伍。罗上层与家人成立了福建省安贞堡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组建了古建筑施工团队。这支队伍多数由永安、大田等地的老木匠、石匠组成,年龄最大的70多岁,老工匠们的有些修复技术濒临失传。 古民居异地重建并非易事,它更像是一场智力与手工艺的考验。每一座老宅需要绘制出平面图,标出每一扇花窗、每一根雕梁摆放的位置,才能还原中式建筑的东方美学。众多的主柱、横梁、窗花、厢门等木构件在一一标记后,分类存放在仓库里。拆下的木构件需经过清洗、修护,才能再次使用。 几年来,罗上层的团队参与了山东青州广福寺、上海宝龙集团美术馆部分展厅、浙江台州灵岩寺、宁波报德寺、浙江丽水景宁畲族自治县旅游区的福建特色四合院、宁化县湖上镇蛟湖山庄等建筑工程的建设、修缮,得到业界高度认可。他们的努力,不仅让沉睡多年的老宅焕发新生,也让老工匠们的老手艺重新找到用武之地,并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记住乡愁,筹建展览馆 去年2月10日,罗上层的“恒裕堂展览馆”正式开馆。展览馆共四层,一层展示古代建筑石雕,二层展示古代建筑木雕,三层展示古代民俗文物,四层为游客体验区。展品包括元代“世代有余”佛教净手盆和清代建筑的柱础、门柱、栏板等珍品。 曾有人劝罗上层,把一些藏品卖了,可以过上无忧的日子,何必这么辛苦?罗上层听了,只是笑笑。他希望自己的藏品能够留在永安,助力家乡文化、旅游事业。 建馆期间,“恒裕堂展览馆”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省博物馆、厦门大学历史系专家前来指导筹建工作。槐南镇党委书记林斌、槐南镇人大主席罗亦榜,多次帮助协调解决筹建过程遇到的困难。 去年3月,福州大学建筑学院人居环境研究所教授、文博研究员李建军来到恒裕堂展览馆,对于罗上层立足古建筑精美构件和民俗风情等藏品的收藏、竭力抢救保护特色古建筑、筹办展览馆的做法,他给予了积极评价。李建军认为,保护古民居,建设展览馆,对于闽中山区群众更好地记住乡愁、传承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于做人和收藏,罗上层有自己的原则。2016年2月,罗上层将清代嘉庆元年(1796年)的“盛世耆英”和清代嘉庆二十年(1815年)的“璠玙永绍”两块牌匾,捐赠给永安市博物馆。近年来,他多次捐款给槐南镇洋头村小学,用于添置教学设备。 随着收藏老宅院的数量越来越多,罗上层渐渐感到资金和仓库存放的压力。如今,他的仓库已存放着十几座老宅院的构件,每个角落都被塞得满满当当。他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保护古民居的行列中来。 |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