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土堡:闽中遗珠 静待闪耀
2018-01-26 10:09:55林宇熙 方炜杭 邱慧敏来源:东南网责任编辑:蔡晓卿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书京村土堡一角 坐落于蓝天绿树之间的土堡 游客参观光裕堡 光裕堡 瑞庆堡 东南网1月2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宇熙 方炜杭 通讯员 邱慧敏 文/图) 1月16日,第四届古建筑保护与利用学术研讨会在尤溪县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文物及古建筑专家学者会聚千年古县,探讨新时代文化遗产融合保护的新趋势和新模式。 古建筑保护与利用学术研讨会首次走出北京,与尤溪在古建筑、古村落遗产保护方面所做的努力密不可分。近年来,包括朱子文化园在内的5大朱子文化项目板块正加快融入全省文化建设大局,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桂峰村文化、生态资源整体保护和提升成效明显,旅游产业生态正日益完善…… 不仅如此,三明土堡也正吸引着越来越多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土堡,为福建地区古代防御性建筑,在三明、泉州、龙岩、福州等地皆有分布,而三明是我省土堡最集中、数量最多、最具代表性的地区。 鲜为人知的土楼“鼻祖” “像是来到了隐秘的世外桃源,如此完好的古村落让人眼前一亮。”来自福州的摄影爱好者陈敏江告诉记者。 平均海拔450米的台溪乡书京村,已有600多年历史,是中国首批传统村落,这里距尤溪县城约20公里。“九山半水半分田”,一高一低两座土堡与80多座土木构造的古民居如棋子散落山间、田间。登高望远,满目皆绿,村庄古朴静谧,颇有“不敢高声语,恐惊村中人”之感。 沿着狭窄蜿蜒的山路拾阶而上,来到依山而建的光裕堡。修缮一新的光裕堡为前方后圆造型,前后落差近15米,层层叠叠的屋顶蔚为壮观。高大厚重的堡墙上筑有供危急情况时快速集合的跑马道和碉式角楼,墙内建有祖堂、厢房、厨房等。光裕堡坐西向东,土木结构,为清代建筑风格,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气势恢宏。 “你们看,堡门门楣上‘宽厚流风’四个字有什么不同?宽字少一竖,寓意‘不宽裕’;厚字多一撇,寓意‘多忠厚’。”书京村主任、邱氏后人邱宗经介绍,清朝道光年间,匪患众多,为防御自保,书京村邱长厚公于清朝道光年间率子孙建光裕堡。 福建土楼已广为人知,长期以来,土堡仍“养在深山人未识”。2007年6月—2011年12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共发现尤溪100多座保存较为完好的土堡,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尤溪土堡现有省级文保单位6处7座,县级文保单位1处,主要分布在台溪、中仙等10个乡镇。 “与土楼相比,土堡建造时间更早,防御性能更强更为完善,建造的地形更为复杂、类型也更多。”厦门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戴志坚在2010年的福建土堡全国学术研讨会上这样说。 “三明土堡,规模宏大、造型奇特、结构精巧、装饰精美,数量遗存众多,是福建传统民居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土堡在防御功能、平面布局、外部造型、结构体系以及细部装饰等方面,既继承了中原地区汉族传统民居的特征,又结合福建地区的历史文化、艺术的风格,显示了中华多民族统一国家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特色,堪称中国建筑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可与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媲美。”已故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曾这样高度评价。 更高层次的保护开发 68岁的邱宗瑜从出生至今未搬离祖宅,是光裕堡目前唯一的住户。几年前,其他族亲均搬离了土堡。作为家中长子,尽管子女也劝他到城中居住,但老邱舍不得离开这座土堡。土堡对于他,不仅是家族共同防御外敌、生产生活的场所,也是维系宗族、传承文化的纽带。 “以前,瓦片常常被风吹落,我就架个梯子,修补屋顶。”几十年来,所幸有了老邱的守护,光裕堡未像其他土堡一样“人去堡空”,遭到损毁。据不完全统计,约有80%尤溪土堡处于坍塌、消亡边缘。 2013年1月,书京土堡被列入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乡贤募集了数万元,修缮光裕堡与瑞庆堡。“村财有限,保护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邱宗经说。 2016年,我省出台《传统村落和历史建筑、特色建筑保护发展“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将“闽中土堡村落文化区”列入“十三五”期间我省重点建设的六大村落文化区之一,三明也从更高层次开始对土堡进行保护。 提升文物保护等级。目前,三明土堡共有全国重点保护单位7处,包括大田土堡群5处、永安安贞堡与复兴堡,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余处。尤溪县正拟定聚奎堡、茂荆堡、光裕堡、瑞庆堡等7座土堡以“福建尤溪土堡”名称申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规划先行。7处全国重点保护单位的土堡文物保护规划正在编制中,将使土堡保护有法可依、有序推进。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安贞堡一期、二期修缮已完成,作为国家3A景区,成为带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永安抗战建筑群之一的复兴堡也成为陈列展览抗战史的独特载体。 融合保护是大势所趋 文化遗产,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也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和重要表现。 树立融合保护的理念,是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的保护第一步。“要保护好文化遗产,应该和我们社会、政治、经济、科技、艺术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对文化遗产进行科学有效的保护。”中国建筑与园林艺术委员会会长罗杨在研讨会上说,比如在古村落保护中,如果只保护空空荡荡的古民居,而忽视了流传久远的、灿烂的、迷人的民俗风情、故事、传说、歌谣等,古村落就会丧失生机与传承的活力。 如何融合保护?原建设部总工程师姚兵认为应做到“三个结合”与“三个力量”。他说:“古建筑保护与利用,应把握好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与城市‘双修’相结合、与对外开放相结合,并发挥专家的力量、企业家的力量、工匠的力量,在古村落、特色小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作出新贡献。” 在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方面,姚兵建议:“很多古村落和特色小镇的建设与古建筑的保护和利用息息相关,因此,要牢牢把握好这一重大战略机遇,保护性开发古村落、古民居,保留古村落的原始味道;同时,做好村容村貌治理,科学规划、合理谋划,打造环境优美、具有田园气息的美丽乡村。” 把土堡文化遗产纳入传统村落建设,尤溪已开始谋划。2017年5月,尤溪县成立土堡与传统民居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县文物保护管理中心作为县博物馆挂牌机构,并配备专职文物管理业务人员。同时,尤溪将土堡与传统民居保护工作列为该县中心工作之一,启动“拯救老屋行动”工作计划。2017—2021年,县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作为土堡与传统民居保护抢救加固文物专项资金。 “尤溪将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原则,积极探索古建筑、古村落、古民居保护与全域旅游合作双赢的新模式,让保护与利用成果惠及民众,更高起点打造中华理学文化名城。”尤溪县委书记杨永生表示。 “土堡,连接着古老的过去和今天的文明,闽中先民创造了美好的过去,他们的后代在这片土地上延续着今天的生活,这就是文脉的延续,也是文化自信的源泉。”文化部原副部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郑欣淼认为,融合保护,应讲好本土故事,让社会力量更多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中。 |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