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豆士溪小流域治理成效初显
2017-12-15 09:38:41王帅 邓书榕来源:东南网责任编辑:蔡晓卿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治理后的豆士溪清水潺潺。 沙县豆士溪小流域治理成效初显 一汪清水入沙溪“黑臭河”变了样 东南网12月1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王帅 通讯员 邓书榕 文/图) 沙县有一条豆士溪,属沙溪中下游右岸一条支流,全长41.7千米。 在村民的记忆里,豆士溪曾经清澈见底。然而多年来,因最小生态下泄流量不足、生产生活导致水环境污染等原因,豆士溪成了一条人人敬而远之的“黑臭河”。 2017年,沙县豆士溪小流域水环境治理被列入省政府小流域综合整治为民办实事项目。沙县针对豆士溪小流域水环境突出问题,制定具体水质提升方案,明确整治目标、时间表和路线图。目前,豆士溪流域水质提升至Ⅲ类,河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河道“清肠行动” 豆士溪(湖源段)贯穿湖源乡5个建制村的主要居民生活区,河窄如沟渠,主要污染源来自村民生活垃圾、劳动生产垃圾及建筑垃圾。 上半年,湖源乡政府组织了一次河道“清肠行动”,对全乡大小河流和沟渠进行大清扫,清理河道垃圾40余吨。 同时,布设150余个可移动垃圾桶,聘请保洁员,实现全乡生活垃圾统一收集、清运,减少垃圾入河。 湖源乡的污水处理设施也在跟进,投资200余万元,年内可建成日处理量达400吨的污水处理厂,铺设污水收集管网近3公里,覆盖600余户。同时,计划投入近70万元,新建化粪池,有效解决生活污水排放不达标问题。 在全乡的共同努力下,豆士溪基本达到河面无杂草、无漂浮物,河中无障碍,河岸无垃圾,成为一条清洁的河流。 搬迁工业项目 走进位于大洛镇官昌村黄割坑的顺康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闻不到一丝臭味。 合作社负责人林振红将记者带到一个池子边,告知了其中的奥秘:去年6月,合作社投入200万元,开展生猪生态环保型养殖项目,建设了一个2300多立方米的污水处理系统。 合作社存栏3800头生猪,日均产生50多吨猪舍废水。以往废水经固液分离直接排入厌氧沼气池,气味难闻又污染环境。今年8月份的一份废水检测报告显示,顺康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污水处理系统在原先基础上增加了九道污水处理工序,经处理的猪舍废水各项指标均远低于标准排放值。林振红还用处理后的水养殖了5000多条鱼苗。 在沙县金古工业园的松川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现场,工人正在忙碌生产。搬迁前,沙县松川化工厂位于沙县城区内的民营工业区,虽然采用废水回用的方式减轻污染,但还是给居民带来困扰。搬迁后,生产线提升,工业污染减少,还增设了一个污水处理站,日可处理污水100吨。 环境减负,企业效益也提升了。目前,松川用地面积增至148.5亩,年产能增至2万吨,预计年产值可实现2.1亿元,是搬迁前的1.6倍。 “水眼金睛”护水 林发论是湖源乡河道专管员。斗笠、深色迷彩服、雨靴、竹编垃圾篓、钉耙、巡河手机、巡查记录本,是他的“标配”。 每天,他要巡河3公里、4个多小时,清理河道垃圾,劝导村民,拍照上报河道垃圾状况。 在豆士溪流域,每天有42名河道专管员在奔忙,确保每一个河段、每一条溪流的健康;青年护河队、党员护河队定期组织清洁活动,维护河道整洁;县环境监测站每月一监测,随时掌握水质状况。这一支支河道管护队伍,正成为河道的“水眼金睛”,助力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综合治理。 此外,沙县严厉打击违法采砂行为,官昌水库坝后电站尾水至豆士溪洋坊入河口区间全面禁止采砂,取消非法采砂场1家。加大饮用水源保护,落实饮用水源保护设施,设立地理界标和警示标志,并加强日常巡查。建设绿色生态屏障,加强重点流域一重山、交通干线林分补植修复、抚育管理和封山育林工作,同时做好生态公益林管护,严格沿河沿江流域林木采伐审批。 在多部门联动配合下,豆士溪流域水环境质量逐步提升,朝着“河畅、水清、岸绿、安全、生态”的目标前进。 |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