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汉子的铁道情
2017-09-20 10:25:14赖全平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三明日报宁化记者站 赖全平 □刘祖文 文/图 漳泉铁路、厦门海沧大桥、福州地铁1号线……24年来,他奔赴八闽大地,在平凡的测量岗位上,在一次次距离与角度的精确定位中,实现了人生的价值与追求。 全站仪、水准仪、三脚架、塔尺……寒来暑往,他扛起上百斤的设备,跋山涉水,克服重重困难,施测过的点不计其数,测量数据以10万计,从来没有出现过差错。 他叫赵刚,42岁,辽宁沈阳人,中铁十七局集团铁道测量队队长、高级工程师。2016年12月,他奔赴革命老区——宁化,参加浦梅铁路建设,担任中铁十七局集团浦梅铁路PM-3标段3分部测量队长,负责11.52公里铁道建设的测量和内业资料管理。 8月18日,骄阳似火,当记者辗转找到赵刚时,他正与队员吴长满汗流浃背地奋战在雷坊隧道附近,开展铁道定位测量。从他爽朗的笑声中,记者感受到他对测量工作的执着与热爱。 下水稳定小船保测量 20世纪90年代,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测量技术人员在铁路集团里算是凤毛麟角。1993年,18岁的赵刚成了中铁十七局集团的一名员工。面对全新的工作领域,赵刚自学了测量学、工程制图学、计算机和计算机制图等相关知识,向身边的同事虚心请教,在实践中慢慢领会,很快能熟练使用新一代测量工具。 测量是工程建设的“眼睛”,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赵刚不辞辛苦,天天奔波在铁道测量第一线,一丝不苟,从无怨言。在赵刚身上深深触动我们的不仅是他那精湛的测量技艺,更有他那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2002年8月,赵刚参加丹拉高速天津段建设。在建设一座600多米长的跨河大桥时,为进行大桥桩基定位,他带领同事王帅撑起小船划向河中,无奈水流湍急,小船起伏不定。赵刚知道,只有在平稳的地方才能测出精确数据,动荡的船体会影响测量结果。为稳定小船,获得准确的测量数据,赵刚多次潜入水中,用绳索绑着水下的大石块,奋力拽稳绳索,尽量让小船保持平衡,从而顺利完成测量任务。 “当时只想让小船尽快平稳下来,根本没想那么多,呛了几口水,左腿被水下尖石划破也没什么感觉。”说起这段难忘的记忆,赵刚显得很平静。 滑落山涧护着全站仪 无论天气好坏,只要工作需要,赵刚随时会扛起仪器出门,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为了赶进度,他经常因加班加点干活赶不上吃饭,有时还得带病坚持工作。 工程施工,测量先行,测量工作进展得快慢,直接影响后续工作的进展。每接到一项新工程,赵刚就会很快进入“战备”状态,审图纸,跑现场,马上展开前期工作。 为保证工程进度,赵刚风雨无阻,任劳任怨。他每天扛着上百斤的仪器徒步行走数公里,穿行在人迹罕至的地方,脚上的解放鞋几乎每月都要磨烂一两双,经常被锋利的竹子刺伤脚板。 新建浦梅铁路在宁化境内长36.5公里,设水茜站、宁化站两个中间站,按电力牵引、行车速度160km/h设计,预计2019年建成。赵刚所负责的测量路段大多在崇山峻岭间,需跋山涉水,步行前往。 宁化城郊乡的危家坑,有一道长长的陡坡,是浦梅铁路必经之路。今年7月,赵刚带着队员吴长满,用砍刀从高大的茅草丛里劈开一条小路,艰难地爬上危家坑陡坡。正当他准备架设全站仪时,不想脚下一滑,连人带仪器一起滑落山涧,但他始终护着全站仪,两腿划得鲜血直流,仪器却完好无损。 一手带出8名徒弟 从事测量工作20多年来,赵刚一手带出8名徒弟。如今,他们奔赴神州大地,在各自的岗位上干得有声有色,经常会打电话向赵刚问好,或和他讨论测量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家住宁化济村乡的吴长满是赵刚一手培养起来的技术员。赵刚手把手地教吴长满,从测量理论到现场操作,没有任何保留,稍微有点偏差便立即进行纠正,然后再亲自司镜复核。一旦发现数据可疑,他便立刻复查处理,从不延误。“赵师傅不仅教我们测量技术,也教会我们严谨细致地对待工作,教我们始终保持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谈起赵刚,吴长满禁不住竖起大拇指。 由于人手少、工期紧,作为测量队队长,赵刚白天和测量队其他成员在工地测量,晚上加班计算内业资料,做数据复核和技术交底,安排第二天的工作,经常忙到深夜。为了达到最佳效果,他积极采纳好的建议,更新测量方法,前往工地反复测量和复核。 青春绽放终无悔,绚丽人生谱乐章。当别人抱怨测量工作辛苦而又单调乏味时,赵刚却深深地爱上了它。在赵刚的手里,那些冰冷的“铁家伙”似乎已经有了灵气,距离、角度,一串串数字,倾注了他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与执着。 “干一行爱一行,不知不觉间,我已深深地爱上了它。”赵刚坦承,他与福建有缘,他的工作生涯大多在福建度过,他将带领他的测量团队,一如既往地奔赴在八闽大地、大江南北,为祖国的交通事业尽一份力。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