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明听蒙曼谈古论今 悟修德养性之道
2015-06-15 10:03:01叶明华来源:三明日报责任编辑:肖晓敏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传统文化与中国人的修养》讲座 嘉宾简介:蒙曼,河北人,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隋唐五代政治、军事史与中国古代妇女史。自2007年以来,蒙曼五次登上央视百家讲坛,主讲《武则天》、《太平公主》、《长恨歌》、《大隋风云》、《唐玄宗与杨贵妃》,并出版相应书籍。 6月13日,市影剧院座无虚席,鸦雀无声,一场《传统文化与中国人的修养》讲座引起了听众深深共鸣。 主讲人为央视《百家讲坛》名师、人称“小于丹”的女教授蒙曼。 这是蒙曼第一次来到三明。 作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便以文明城闻名全国至今的三明,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闽学四贤其中三贤:杨时、罗从彦、朱熹皆出于此。 文明城里话传统,传承文明道修养,这是一场怎样的精神盛宴?在提高国民素养、重塑民族精神的道路上,传统文化能给我们提供哪些启示呢?修养,修什么? “人活一辈子就要有修养。”梅列区党工委的苏建明专门带了笔记本来听。他说,修养有丰富的内涵,如果每个人修养好,就可以转变整个社会。 修养,修什么?苏建明在蒙曼老师的讲座中找到了答案。 演讲一开始,蒙曼就提出:中国人的修养体现在举止、谈吐、智慧、情感、道德五个方面,并对当下社会存在的素质下降等现象直言不讳。 蒙曼认为,人要有智慧,但不存成见。道德绑架、老人跌倒没人敢扶,功利立于感情之上,社会失去信任等现象表现出的道德滑坡,让人哭笑不得。 怎么办?蒙曼说,不需要向外学习。向传统学。 蒙曼认为,中国以儒家为主导的传统文化,是伦理型文化,特重人生修养。修养的目标,做君子。修养在于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养的终极意义在于人和社会的统一,人身心的统一,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向传统学什么?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这是古时蒙学教育《弟子规》关于规范举止、言行的内容。 蒙曼说,在我们的传统中,合格举止的修养要求就是这么简单:整洁从容。落实到今天,举止修养的升华则在于风度。 就读于市实验小学四年级的谢滨灿,一大早就跟着妈妈来听蒙曼老师的讲座。“现在的孩子对传统文化了解得太少。听听对孩子有好处。”谢滨灿的妈妈认为。 因为是周末,来听讲座的,家长带着孩子不少。列东中学初一学生叶健宇因爸妈加班没空,特地请姨父带他来听。他觉得现代社会还是很需要传统文化的。“来听听专家怎么说,就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吧。” 的确,修养,并不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蒙曼主张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精髓获得了大家的认同。 说到智慧修养,蒙曼建议,鉴古,继而知今。“读史明智,个人的人生经验必定有限,智慧还要向历史索求。”情感修养则要做到有情有义,继而升华为民胞物与。至于道德修养,蒙曼建议“读经”,做到行己有耻,内省不疚,不忧不惧,进而升华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何修,怎么养? “请问蒙曼老师,个人修养与个人作为如何找到平衡点?”讲座的互动环节有听众提问。 “修养与建功立业并不矛盾。”蒙曼说,修养并不是无限的“忍”,而是“尽”,尽己宽人,即拼尽全力帮己,帮人,同时接受不同的意见,团结之,友善之,“功”也就在其中了。 如何修,怎么养?蒙曼老师第一个建议是,好读书,求通解。她认为,专业知识与修养无关。好读书,在于知识面的广度。通解,即大致了解。更深一层在于,有颗通达的心灵,有通达的认识。 第二个建议,知行合一,不怕锤炼。“千刀的菩萨,两刀的台阶。”蒙曼说,任何时候都不让自己吃苦,那么永远就只能处于初级阶段,无法升华提高。 “有淡定,有宽恕,有坚守。”这是蒙曼的第三个建议。淡定,坚守是对个人的要求。宽恕,是对别人的要求。克己,才能服人;宽恕,推己及人。蒙曼认为,总而言之,即对己要严,对人要宽,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男为谦谦君子,女则窈窕淑女。对话蒙曼 黄天竞今年读五年级,是条小“鳗鱼”(蒙曼的粉丝自称“鳗鱼”)。这不,听说蒙曼老师到三明开讲座,特地请求爸妈带他从永安来听讲座。他还带了两本蒙曼老师的书,在讲座结束后,他请老师签了名,还合了影。他说,最佩服蒙曼老师的才华了。她应该就是“窈窕淑女”了。 的确是一名窈窕淑女。身着蓝色旗袍的蒙曼老师,台上纵观古今,出口成章,台下接受记者采访思路敏捷,谈吐斯文有礼。 “老师,今天来了好多‘鳗鱼’,您知道您粉丝的自称吗?”话题从鱼类开始。蒙曼一如台上温和地笑着说:“知道,但不知该如何区分河鳗、海鳗的。但这都是善意的,名称都是别人给的,就像孔子、朱子也都不是自称。接受就是了。” “现在这么多人喜欢你,喜欢上历史学。曾经的‘冷板凳’变成了‘热锅饭’,您是怎么看待历史学的冷与热?”蒙曼说,历史学不同于那些理工学科,吃不饱饭时,历史学自然就“冷”;生活好了,有更高层面的追求时,历史学自然就“热”起来,但永远也不会热到像学“技术”那种热度。这挺正常的,事实上,她们班最后从事历史研究的也只剩她一人而已。 “您主要研究领域为隋唐五代史。研究唐史的大家非常多,成果也丰硕。您为何还选这个研究方向呢?”有“鳗鱼”问。 “大家多,说明起点高。”蒙曼认真地回答。她是满族人,在北大念书时很多历史学大家都跟她就专业方向谈过话,“我义无反顾地选择盛唐,因为,只有唐才称得上盛世。清还算不上。这也算是我们上世纪七十年代人的一种家国情怀吧。”蒙曼说,她就想知道盛世究竟如何盛?有什么好?有什么可借鉴的?以古鉴今,是历史的奥妙。 “您如今也建树颇丰,是因为女性视角吗?”记者问。“无一视角是可以看到全部的,每一个视角都有意义。”蒙曼说,好比从前建屋子,一开始只有门,没有窗,后来有了窗,现在的房子窗子越来越多,就是为了扩大视角,就能看得越通透。历史学前人的积累很重要,希望有更多的人,更多的视角参与进来。 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我国的“文化遗产日”,今年6月13日正赶上了“文化遗产日”。三明的人文历史,蒙曼娓娓道来。“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从小就背诵毛泽东诗词的她,在三明这片土地上,深情地吟诵起这首著名的词作。她说,三明有大文化,有好风光,有好风范,是一个好地方。 |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