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论,东莞火车站的站长、书记的确有点冤。那新闻的背后故事是:1月25日下午,深圳西发往信阳的1204次列车在东莞东站停留,时间为4分钟,而当天在东莞东站乘坐此趟列车的旅客超过1500人。试想,要在4分钟内,让至少1500名旅客挤上火车,这是多么艰难的任务。就算这趟车有15个车厢,平均每个车厢也要上100人,4分钟是240秒,平均每人的上车时间就只有2.4秒。除了NBA的最后绝杀之外,其他的场合真还没见过这2.4秒也能算是时间的。
所以,不让从窗口打开另外的上车通道,几乎不可能。要像广州铁路集团那位新闻发言人所说,“(站台工作人员应)引导旅客分车厢排队上车”,恐怕只是坐在办公室中臆想出来的“办法”,有“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嫌疑;说“站台工作人员发现乘客爬车窗,应该及时制止正确引导,而不是助长这种危险行为”,更可以想见他是在如何“睁着眼睛说瞎话”。若不然,就让口舌生花的发言人去“及时制止正确引导”看看……
广铁集团发言人强调,“任何时候,安全第一”,这当然是对的。但要呼吁的是,我们要的是人性,不是作秀。“文革”时大串联,我后来当知青回家过年,也曾有过在漫漫人头上爬窗上火车的“英雄事迹”。这时,怎样的情况最危险?实际上是上半身探进了车窗,下半身还坠在车外,如果这时火车一发动,摔下去是会被滚滚车轮卷入车下的。所以,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车站工作人员助力托乘车的兄弟姐妹们一把,让他们早点进入车厢之中,实在是大仁大义。
事实上,虽然当时站台上有点乱,但好像并没有出事。看起来车站工作人员完全是一片好心,还可以说这一“托”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网友们说得好:“为了让旅客能坐上车,顺利地返乡过年,工作人员帮旅客爬车窗上车,也是好心。”可广铁集团的领导怎么倒“不识好人心”了呢!
要说当时“春运还没有开始”,其实“春运”并不是死死地按有关部门的时间表进行的,东莞火车站有至少1500人要在4分钟内同时上一列客车,看这架势就是“春运”已然开始。要说失职,好像并非东莞车站的站长、书记,倒是广铁集团的调度在判断上有失误,没有预料到每位旅客正常上车时间仅2.4秒的异常情况,没有作出延长停车时间或限制售票数量的决定(这恐怕不是东莞车站小小的站长、书记能够决定的吧?)。这板子打谁的屁股,应该往上去找。打了该打的屁股,才能真正起到警示的作用。
1204次列车在东莞车站的遭遇给我们发出的安全信息也许不止如此。是否如今京广线上高铁、动车开得过多,而普通客车和临时客车相对减少,于是买不起高价票的农民工只能拼死挤绿皮车?这趟车在东莞一地就要挤上1500名乘客,这样的事故隐患难道广铁集团的领导可以漠不关心或者熟视无睹吗?(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说“上万网友替他们喊冤”并不夸张,在腾讯网题为“你觉得东莞站长是否应该因管理不力被免职”的调查中,83.6%的网友认为“不该”,理由是:人太多几分钟没法全上车。事实上,即便是拍摄这张照片的记者,对于两位站长书记的免职也深表“内疚”。
记者是来搞舆论监督的。现在,站长书记因为媒体报道而被免职了。这原本是值得高兴的事情,记者为何会内疚呢?我看有两种可能:一是,广铁惠州车务段的处罚太过严厉,超出了记者预期;二是,记者的本意仅是关注春运拥挤,并非要报道东莞东站“管理不力”,广铁惠州车务段有“错杀”的嫌疑。这些揣测,可以从记者的话语里得到证实:拍摄照片的当天,乘客大多是农民工,车快开了,农民工挤不上车,只有爬车窗,“当时我在拍的是一个妇女帮人从窗口接行李,拍到第三张的时候,铁路人员才出现在镜头里”。
如果能够从容上车,谁愿意爬车窗?据了解,被拍到的是1月25日下午深圳西发往信阳的1204次列车,属于过站车,在东莞东站停留时间仅为4分钟。而当天,在东莞东站乘坐此趟列车的旅客超过1500人,4分钟根本来不及全部上车。是的,爬车窗是不文明的行为,也很危险。然而,铁路人员若严厉制止,极有可能导致乘客无法上车。也许,正是出于这样的考量,那位铁路人员才会动了侧影之心,暂时忘却了自己的身份,帮了那位红衣女孩一把。这样的“一臂之力”,虽然有违管理规定,却也是人之常情。
因为“爬窗门”事件,东莞东站的站长书记被免职了。这前无古人,后面也难有来者。不过,对于这两位站长书记的职业生涯,我却并不担心。按照当前的官场潜规则,官员被免后复出是如此容易,站长书记难保不会也很快官复原职。更何况,他们身后还有众多网友“力挺”。我更关心的,是站长书记被免之后会怎样。
会怎么样呢?东莞东站的管理水平是否会因为新领导的上任而焕然一新?东莞东站的乘客以后能否从容上车而不用爬窗?广铁集团是否会中汲取教训改善管理?全国人民是否会因铁路运营水平的改善而从容回家?相较于站长书记免职,这些问题无疑更值得关注。因为,爬窗的乘客可能很多,但“爬窗门”事件却只会是小概率事件。纠缠于站长书记是否应该免职,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面对拥挤的站台,东莞东站的列车能否多停几分钟;面对严峻的春运潮,铁道部门能否多开几趟列车;买票难、上车难能否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解决……东莞“爬窗门”事件,确实指向了铁道部门的管理问题,但更涉及铁路运力与铁路体制的问题。关注这类深层次问题,才是关注东莞“爬窗门”事件的意义所在。
">喊冤当然是基于对铁路人员帮助乘客爬窗上车的认识。大概很多人认为,乘客春运返乡,事情很大,车站人多,按顺序上车恐怕来不及,所以爬窗也未尝不可,铁路人员帮助爬窗,很有人情味。
我想,这种想法建立在爬窗上车没有导致安全事件的基础上。从车窗上车,肯定不符合安全规程,隐含着危险。并不是每一次违反安全规程都会出现悲剧,但对安全规程视若无睹肯定会导致悲剧。矿井不是每一次忽视安全就要死人,娱乐场所不是每一次忽视消防都要起火,爬窗上车也不是每一回都会不慎坠地或者车动人落,但都隐含着出事的危险。
所幸爬窗上车未出现意外,若是出现意外,铁路部门必然要为没有制止乘客爬窗而承担责任,何况铁路人员还帮助乘客违反安全规定?春运也好,平常时节也好,安全第一,没有比消除安全隐患和清除不安全苗头更重要的。
或者,乘客太多,秩序不好,人们担心上不了车。但事情要一码作一码论,铁路人员必须组织得当,保证乘车秩序,而不是助人爬窗,乘客也应排队顺次上车。如有需要,铁路部门应可延长站点停靠时间,仍然可以保证安全。若实在出现无法上车的情况,乘客可以凭票向铁路部门提出违约责任赔偿。
铁路部门并未追究爬窗的乘客,也未追究帮助乘客爬窗的普通铁路工作人员,应该说是合乎中国式情理的。但违反安全规程的现象必须受处理,处理站长和书记,是适当的。免职处理重不重,是另一回事,可能要看铁路相关规定,但站长和书记未能认真组织春运,未能树立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若不即行制止,很难想象在运输上亿人次的春运期间,忙乱之际会不会出现本可避免的悲剧。
据报道,拍摄东莞车站春运照片的记者,感到内疚。那本来不是“舆论监督”,而是一个客观报道,甚至可能有某种程度的“人情温暖”。然而,春运大幕刚刚拉开,铁路部门怎么能眼看违反安全规程的行为而不迅速反应?乘客爬窗,铁路人员相助,人情是温暖的,安全规程是被通融的。通融多了,就没有安全规程可言了。
春运是客流高峰,乘客慌回家,铁路慌运客,越是这种时候,越要看到潜在的危险,越要对安全集中精力,宁可比平时更严格一些,不可以侥幸。前年春运刚开始,就有一个女大学生因被挤下站台而遭火车轧死。不用说,出了事,人们都会要求管理部门维持好秩序,并且回头追问管理失职。今年春运第一天的乘客爬窗,没有出事罢了,但管理部门严格安全规程,何以会遭非议?
有人说,爬窗上车的地方还有很多。我不知道这样的事情是不是还有很多,但越多越说明问题严重,越需要立即改变。这样的事情,以及其他违反安全运输规程的行为,必须发现一个处理一个。哪里还有爬窗上车的现象,若有证据,也应当与东莞火车站一样处理。顾念左右,交通安全、生产安全就可以马马虎虎。这也过得去,那也没大碍,如同胡适先生所说,“差不多先生”太多,得过且过,所以我们总是会出大事。
与其出了安全事故再去哭,不如先行管好安全。铁路这几年出的安全事故不少,还放任违反安全的行为发生,岂不是一点记性都没有?春运刚开始,还很难保证一定平安度过,哪怕再谨慎认真,还唯恐会有事故发生,哪里能够看到违反安全规定的事情,只觉通融的暖意,而不在意违反规定的危险?
我们对矿难中的安全疏忽有多痛恨,对火灾事故中的消防隐患长期不改有多痛恨,对违反安全规程的春运组织和管理就应该有多痛恨。矿难之前,安全疏忽可能侥幸没有事故;火灾之前,消防隐患也曾经长期没有问题。旅客未能顺次上车,车站未能制止旅客不爬窗,这是大隐患,站长和书记因而被免职。不要说没有发生什么事故,真的发生事故了,损失可能就无法挽回;何况,如果没有事故就不处理违规行为,安全规定难道是专用于事后悔过,而不是用于防患未然的?
(作者系《长江日报》评论员)
">中国人都知道,每年的春运像一场“战争”,特别是在外来务工人员节前集中返乡的车站,旅客上车几乎是一场激烈的“战斗”,因此,部分旅客爬车窗上车,实在是一道司空见惯而无伤大雅的“风景”。列车员为旅客爬车窗上车,既是在助旅客一臂之力,也是在履行疏导人流、维持秩序的职责,怎么反而成了车站领导“管理不力”的罪状呢?
过路车在东莞东站仅停留4分钟,而当天在东莞东站乘坐此趟列车的旅客超过1500人,4分钟根本来不及全部上车,如果列车员不让或不帮旅客爬车窗上车,导致大量持票旅客滞留车站,上面要追究起来,同样也可以说是车站方面“管理不力”。他们克服困难,积极疏导,协助部分旅客爬车窗上车,总比让乘客车站上流泪强得多。难怪旅客和网友要为被免职的站长、书记鸣冤叫屈了。
广铁集团对实际情况不可能不了解,但为何要对东莞东站站长、书记两人做出“从快”处理呢?这只能解释为,他们患上了一种“舆论敏感症”,只要媒体上、网络上出现了针对本辖区铁路工作的“曝光”和议论,就如临大敌,高度紧张,要求立即进行调查核实,迅速做出处理和回应。只不过,广铁集团这次误解了网络舆论(误以为人们对列车员帮旅客爬车窗很不满),以为将东莞东站站长、书记免职就能缓解舆论的压力,没想到反而引起了舆论更大的反应。
无视舆论非议固然不可取,但如果对公众舆论过于敏感、脆弱,也是不自信、不成熟的表现。公权部门和公共服务部门如果患上了“舆论敏感症”,可能就会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是调查核实浮皮潦草,处理手段简单粗暴,另一种是为回应而回应。只有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情理为考量、以法律法规为准绳的原则,公权部门和公共服务部门才能对公共舆论事件做出负责任的调查处理,才能向公共舆论做出真正令人信服的交代。
">旅客靠爬窗子上火车,其根本原因,应是火车客运运力严重不足,僧多粥少,此外就是列车停靠时间过短。这都不是东莞东站所能控制得了的。如果东莞东站严格照章办事,只能会让很多旅客有票上不了车,回不了家,令业已十分混乱的春运局势更加混乱。列车员帮旅客从窗子上上火车,是为了维护旅客的根本利益,在非常时期迫不得已采取的非常措施。由此看来,我不敢说此事东莞东站领导完全没有责任,但至少可以说,他们不负主要责任。
其实,春运期间,爬窗子上火车在各地火车站屡见不鲜,在广铁集团负责的地区也是如此。这不是一种正常现象。所以我们更应该追问,是谁让火车站以一种非常态的、危险的办法来维护旅客的根本利益呢?答案不难发现:如果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在某一部门长时间大范围存在,那么就肯定不是基层领导的主要责任,而是该部门观念、管理、运营在整体上都存在严重的问题,负责全局工作的上层领导难辞其咎。如果要问责,基层领导应该不应该被问责另说,但上层领导肯定是应该被追究的,而且应该负主要责任。
问责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惩前毖后,解决问题,促进事业发展。如果说东莞东站的领导必须要为东莞东站的“管理不力”负责的话,那么春运的问题存在了这么多年,迄今仍然没有任何改善的迹象,铁道部、广铁集团的领导,不是更应该出来承担责任?但遗憾的是,我们更常见的是“有了成绩都是领导的,出了问题都是基层的”。出了问题,板子都是打到基层领导的屁股上,这固然维护了领导同志的形象,体现出了领导同志的权威,但公平吗?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吗?有助于事业的发展吗?从这件事我们不难判断,春运难的解决,仍然遥遥无期。
">中国人都知道,每年的春运像一场“战争”,特别是在外来务工人员节前集中返乡的车站,旅客上车几乎是一场激烈的“战斗”,因此,部分旅客爬车窗上车,实在是一道司空见惯而无伤大雅的“风景”。列车员为旅客爬车窗上车,既是在助旅客一臂之力,也是在履行疏导人流、维持秩序的职责,怎么反而成了车站领导“管理不力”的罪状呢?
过路车在东莞东站仅停留4分钟,而当天在东莞东站乘坐此趟列车的旅客超过1500人,4分钟根本来不及全部上车,如果列车员不让或不帮旅客爬车窗上车,导致大量持票旅客滞留车站,上面要追究起来,同样也可以说是车站方面“管理不力”。他们克服困难,积极疏导,协助部分旅客爬车窗上车,总比让乘客车站上流泪强得多。难怪旅客和网友要为被免职的站长、书记鸣冤叫屈了。
广铁集团对实际情况不可能不了解,但为何要对东莞东站站长、书记两人做出“从快”处理呢?这只能解释为,他们患上了一种“舆论敏感症”,只要媒体上、网络上出现了针对本辖区铁路工作的“曝光”和议论,就如临大敌,高度紧张,要求立即进行调查核实,迅速做出处理和回应。只不过,广铁集团这次误解了网络舆论(误以为人们对列车员帮旅客爬车窗很不满),以为将东莞东站站长、书记免职就能缓解舆论的压力,没想到反而引起了舆论更大的反应。
无视舆论非议固然不可取,但如果对公众舆论过于敏感、脆弱,也是不自信、不成熟的表现。公权部门和公共服务部门如果患上了“舆论敏感症”,可能就会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是调查核实浮皮潦草,处理手段简单粗暴,另一种是为回应而回应。只有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情理为考量、以法律法规为准绳的原则,公权部门和公共服务部门才能对公共舆论事件做出负责任的调查处理,才能向公共舆论做出真正令人信服的交代。
">据《广州日报》1月30日报道,记者1月25日在东莞东站拍摄到一组列车员帮旅客趴窗上车的组图,一时间传遍网络,而没隔几天,就因为这一组看似非常和谐、友好的画面,东莞东站原站长刘小平、原书记廖栩珍已双双被免职。
读完这则新闻,首先想到的是,领导失职被免完全合理、不容怀疑。得出这个结论,可能有很多人不理解,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也在想,为什么领导失职被免是完全合理?据火车站负责人说“为了让旅客能坐上车,顺利地返乡过年,工作人员帮旅客爬车窗上车,也是好心,没想到后果这么严重”。很朴实,很和谐的一个动作,伸出一只手,就能帮返乡的旅客一臂之力。我想,如果是平时,旅客爬窗必定是不允许的,而在一些特殊情况,特殊条件的情况下,也应该采取特殊反应、特殊照应。而一味把规矩,把条款,搬到台面上,在特殊情况下,势必有些不可取。比如,今年春运期间对实名制的查验问题,广铁就有明确规定“火车站滞留旅客达7万将不验证身份证”。结合东莞东站“免职”事件,特殊情况,应急反应形成鲜明的对比,而1月25日,我们所看到的,列车员协助旅客爬窗上车,恰好说明了一个现象,那就是车站应急管理。如果是春运期间,多人“蜂拥”爬窗上车的后果难以想象。但是从“被免”事件看,列车员协助旅客爬窗而免职的却是负责该站的站长和书记。说明一点,作为一站之主,站务管理和应急方案令人“遗憾”,发生问题,本来就应该“站主”全权承担,协助旅客爬窗的列车员的确很无辜。而“旅客趴窗”事件,领导收到这样的处罚更是不容怀疑。
当然,并不是列车员协助旅客趴窗就值得鼓励。对于出现这样的现象足以说明东莞东站的站务管理机制存在很多问题。春运未开始,大量返乡潮提前涌现,而站点面对猛增的人流,应该有对应的应急处理方案,而不是列车员协助旅客爬窗就能解决的问题。乘车秩序如此杂乱,不是拿旅客生命开玩笑吗?发生安全事故谁来承担?可见,列车员帮旅客趴窗从整个站务乘车秩序上来讲就不可取。而作为一站之长,酿造如此混乱的公共秩序,难免逃脱责任追究和处罚。
另外,东莞东站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被记者拍到的是1月25日下午深圳西发往信阳的1204次列车,属于过站车,在东莞东站停留时间仅为4分钟。而当天,在东莞东站乘坐此趟列车的旅客超过1500人,4分钟根本来不及全部上车。正如这名负责人所说,只所以列车员帮旅客趴窗,是因为时间紧迫。那么,为什么面临乘车潮而没有采取应急提前响应,而站务调度人员在此情况下又是如何展开调度工作?这难道不是站务管理人员失职的表现吗?可能也有人会发出疑问,这是铁路运程上时间上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我想,既然存在列车靠站时间问题,那么根据客流情况,也理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备并要求增援协助维持乘车秩序。
依我看整个“爬窗”事件,站长、书记免职处罚,理所当然。2010年春运今日已经开始,即将应来的是节前返乡高峰,运力十分紧张,难免会发生突发异常情况,无论是公路、铁路还是航空,都将是一次重大的考验。而东莞“免职”事件,无疑是对各站务管理工作拉响了警报。玩忽职守,定被“出局”。
">日前,东莞东站原站长刘小平、原书记廖栩珍已双双被免职。据媒体报道,两名负责人被免职的起因是一张列车员帮旅客爬车窗上车的图在网络上被热传后,广铁集团指出火车站“管理不力”。目前,新站长刘洪胜、新书记潘伟已到任。(据1月30日《广州日报》)
东莞东火车站,大批的回乡的旅客。图为一些乘客从车窗爬上列车。东莞日报记者 郑琳东
冠以“管理不力”的“罪名”,实在让人感觉存在“莫须有”的迹象。临时换帅,只为能够防民之口,减小舆论压力,也让人意识仓促的行政命令后的敷衍塞责。用制度语言规范现实情况,毫不“体恤民情”,并非不知者不罪,而是根本就没有去慢慢了解。作为公共服务部门,事关民众的公共利益问题,理应为大多数人的利益着想。免职并非明智之举,更难脱推卸责任,拿人开刷之嫌。
铁路管理的核心归根还是为民众服务。保平安、保稳定,帮助每一个旅客都能踏上归乡之路,确保都能上车。只停留四分钟,人潮拥挤,1500人根本无法上完。列车员还会帮助旅客爬车窗,尽管存在危险,但最终也解决了“上车难”的老大难问题。临时换帅,似乎只是迫于舆论压力,在网络信息时代的督促下立马免去管理人员的职位,加以“管理不力”的原因。正如诸多网民所说“这书记比窦娥还冤!”,辞去他们的行政职务并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只是为了面子问题。
春运时分,全国各地火车站成为人流量最大的场所,随着实名制在部分地区的试行,公众的目光聚焦火车的上车情况。我们很少看到列车员会帮助乘客爬车窗,因为一般的列车员根本就不会动手帮助乘客上车,只会义正言辞的喊着“排队”,而后一事不管。或是懒得搭理、或是冷言冷语、更有的是狐假虎威的在乘客面前恣意妄为,相比之下,帮助旅客爬车窗,更是具有一丝人文关怀,多一份尽心尽力。
每次在火车站候车室,总能听见播音员说着“为旅客朋友竭诚服务”。服务其实也很简单,让旅客一切安全,让旅客舒心,让每个乘客起码都能顺利上车。也许是“中国特色式”的引导,出事出声之时,必为相关人员下台之时。不问青红皂白,管他三七二十一,不了解实情的用制度说话,最终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笔者觉得,出情况后不能仅仅用辞退人员来应付民声,更应该实地“微服私访”,用事实说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