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 今日评论热词 >> 撤销驻京办
相关评论:送走驻京办迎来职能转承
           “驻京办” 一拆难了
            跑,就是迈开腿带着包
            撤销驻京办,会不会“名亡实存”

据悉,有关主管部门刚出台一个关于加强和规范各地政府驻京办事机构管理的红头文件。信息显示,在未来的6个月内,数千家驻京办将被撤销完毕。撤销范围涉及:各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各开发区管委会以及其他行使政府管理职能单位以各种名义设立的驻京办;县、县级市、旗、市辖区人民政府以各种名义设立的驻京办。(新华网1月24日)

据报道,目前在北京的各种驻京机构超过1万家,而这一数字还是“不完全统计”,如果加上漏网的各种名目的驻京机构,其数量可能更加令人触目惊心。有人认为,这些驻京机构在招商引资、“跑部钱进”、维护稳定、迎来送往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不应对其一味指责,全部否定,更不要全部撤销。所以中央此次整顿驻京机构充分考虑了这些意见,除了对副省级以上单位的驻京办予以保留外,还对已经设立的地级市、地区、盟、州人民政府驻京联络处,开了一个“确因工作需要,经所在省(区、市)人民政府核准后,方可保留”的口子。此举,我以为甚为不妥,有必要再作考量。

所谓“开口子”一般比喻为某事或某种行动提供方便,亦指在某方面破例或放松限制。但我以为这个“开口子”其实是政策中的政策,是有悖于原来政策精神的政策,造成某一政策还没实施就已然大打折扣的严重后果,大大损害了新政新规的严肃性,实在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后患无穷。


毋庸置疑,地方驻京机构虽然在为地方发展和北京的稳定等方面作出了有益的贡献,但其弊端甚多,不容忽视。一是这些驻京机构只为地方官员及企业领导服务,俨然成了各地在京的官员之家,形成了一种特殊利益和特殊阶层,引起了广大民众的强烈不满。二是为了“服侍”好这些特殊阶层,各地驻京机构不仅要建造、购买或租赁楼堂馆所,还要配备一整套运行班子,有的连厨师、服务员和烟酒等用品都从家乡带来,浪费了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三是这些驻京机构的预算根本不受监督,想花多少花多少,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早已成为官员贪污腐败的温床。

倘若我们“人性化”操作,为一些地方的驻京机构“开口子”,无疑也为上述弊端开了 “口子”,那些特殊阶层仍然享受特殊利益,贪污腐败依旧层出不穷,浪费纳税人钱的现象还是存在,可见这个“口子”根本不能开,也开不起,因为这些驻京机构所有的花费都是纳税人的钱,都是人民的血汗钱啊,我们何不把这些钱省下来用在改善民生上呢?


再说,现在交通十分发达,地方官员赴京办事都是飞机来飞机去的,只要事先安排好有关事宜,当天即可以办妥工作,踏上返程,根本没有保留驻京机构的理由。如果偶尔因故延误了一两天,也完全可以找个宾馆住下,为何非得住在“官员之家”?难道咱们的人民公仆连这点“委屈”都不能受?

所以笔者以为,除了各省级单位目前暂时保留一个驻京办事机构外,其余驻京机构都应坚决、彻底地全部撤销,不开一个“口子”,不留一根“尾巴”,这样不仅能真正消除上述不正常现象,还能促使有关部门改变衙门作风和官僚作风,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可以让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等省级政府驻京办集中精力接待本地区赴京公干人员,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办事”机构。一举数得,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
有关部门近日要求半年内撤销数千家驻京办,仅对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人民政府驻京办事处等予以保留。

一些地方的驻京办,主要是为了“招待”和“跑部”——安排本地来京人员的吃住和针对一些部委展开公关,以“跑”到项目、批文、许可、配额、扶贫款、提拔指标等资源。这两项“灵活性”很强、伸展空间很大的职能,被一些驻京办发展成了“招待腐败”和“跑部钱进”,近年来驻京办官员职务犯罪人数就不断攀升。

实际上,驻京办的“跑部钱进”比“招待腐败”问题更严重。如国家审计署原审计长李金华就对“跑部”之“跑”有一个形象的解读:“跑是一个足字旁,还有一个包,要带着包去跑。谁跑得快,部委情况了解多,包里带得多,就可能多获得一些拨付款……”如果把驻京办一举撤销,问题是否就可以迎刃而解呢?


北京是现代化都市,有超强的消费市场和“招待”能力,如果撤销了驻京办,地方官员来京的招待事项不会受到实质性影响。至于“跑部钱进”的问题,在目前条件下,更不会因为撤销了驻京办而得到解决。

1994年实行分税制后,地方政府用40%左右的财政收入支撑了70%左右的财政支出责任,使一些地方政府不堪重负,纷纷向上级和中央财政伸手要钱。1999年以来,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但转移支付的程序往往并不规范,无形中给地方设置了“运作”的空间,各地乃将驻京办作为前哨据点,向中央部委争取资金、争夺项目,展开“跑部钱进”竞赛。

驻京办的“跑部钱进”腐败难以遏制,原因正在于此。只要“跑部”的空间和动力存在,即便取消了驻京办,也会有别的机构取而代之,撤销驻京办易,遏制地方政府“跑部钱进”难。当下之计,必须进一步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协调中央和地方的事权财权,严格规范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才能不断缩减地方“跑部”的空间,最终使地方驻京办失去存在必要而消亡。

">
驻京办成了“蛀京办”,驻京办主任成了畅销书的主角,其腐败沉疴可窥一斑,不过,2010年的新春大扫除很快就要来了。1月24日,《瞭望》报道,未来6个月中,数千家驻京办将面临扫地出门的命运。

虽然这只是一万多家驻京办的一部分,但是这个被称为“搞不动的东西”任其膨胀下去,总有一天会尾大不掉。以前之所以是“搞不动的东西”,并不是被媒体和老百姓妖魔化的结果,而是背后有着“搞不动的关系”。

尹韵公教授曾经在中南海工作多年,他对此知根知底,“驻京办问题非常复杂,背后利益纠葛涉及到中央部委、各地方政府以及北京市等方方面面”。这就像一个庞大的蜘蛛网,看上去纤细柔弱、不堪一击,如果在阴暗处任其坐大,就会结成网住官、钱、权的利益网,变异为“蜘蛛侠”。

“蜘蛛侠”的最大本领就是跑部前进、上下腾挪。不查不要紧,一查就是窝案。审计署长李金华感叹,有的驻京办目的就是“跑部钱进”。跑是足字旁,还有一个“包”,要带包去跑。谁跑得多,就可能多获得一些拨款,多拿到一些批文。


“跑部钱进”在大洋彼岸也不希奇。白宫往北三个街区,便是K街,集中全球最著名的“驻京办”。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从事院外游说的人数从数千人迅速扩大到3.5万,号称美国首都华盛顿的“第一产业”。《财富》榜前500名的大公司悉数在列,而与美国国防事业密切相关的军工企业,如波音、洛克希德-马丁等公司驻京办有数百人之多。

中国有句古话,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会撒娇、找门路、托关系的地方政府和企业在白宫吃得开,在中国这样的关系社会更是如此。例如扶贫,西部开发很多项目都分解到各个部委,在条件相当的情况下,给谁都可以。这个时候,就得看哪个驻京办的能量大了。跑得勤、懂暗箱操作的,就能吃到大蛋糕,背后自然是权与钱的干预与运作。

因此,问题的根子不在驻京办,而在一套透明公开的公共财政体系。否则不用等新的拆迁条例出台,驻京办就把“拆迁”改成“搬迁”。从前门大街搬到后门里弄,换块新招牌,照样卖老酒。

管住驻京办,只拆不建不是好办法。例如法国,有一个公开的辩论程序,“驻京办”预算至少要花6个月时间,头三个月编制,后3个月辩论。或者学美国,制定公共游说法案。只许公开游说,不许搞什么乱七八糟的“多种经营”。

">
相关评论:“驻京办” 一拆难了
             跑,就是迈开腿带着包

最新一期《瞭望》新闻周刊报道,有关部门刚出台一个“关于加强和规范各地政府驻京办事机构管理”的红头文件。在未来的半年内,数千家驻京办将被撤销完毕。

此前引起诸多议论的“驻京办问题”终于有了下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北京,副省级以上单位的驻京办有52家,市级单位驻京办520家,县级单位驻京办5000余家。如果加上各级(主要是省)政府职能部门及各类开发区管委会设的联络处(或办事处)、各种协会、国有企业和大学的联络处,各种驻京机构超过1万家。

其中最为人诟病者,就是驻京办存在的腐败问题和违规行为,而早在2006年,调查整顿驻京机构被中纪委列为重点任务之一。

问题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为了弥补经费不足,部分驻京办官员利用亦官亦商的双重身份,打着政府的旗号、拿纳税人的钱财做生意,催生了腐败官员,也滋生了特权阶层。驻京办也因此成了“地方没法管,北京管不了,别人管不着”的三不管地带。

二是驻京办的“跑部钱进”问题。一般驻京办的工作,主要是与相关部委建立联系,跑项目审批,寻求专项专门经费和某些财政转移支付的支持。为了能给家乡多争取到资金、项目,很多驻京办要派专人负责收集有关信息,然后开展“公关”。由此,驻京办成为各种腐败行为发生的高危地带。相关案例并不少见,如河北省李真案中,河北省驻京办主任王福友因贪污、挪用公款、受贿三罪被判无期徒刑。成克杰案中,广西驻京办事处副主任李一洪犯贿赂罪被查办。沈阳“慕马案”中,沈阳驻京办主任崔力贪污公款而被惩处。


多年以来,社会各界对耗费大量国家财政的无谓支出深恶痛绝。有专家曾算过一笔账,如果一个驻京办每年的经费保守地按100万元计算,目前所有驻京办每年需要经费在100亿元以上。也是这个原因,当有关撤销驻京办的讨论,几年前开始出现在网络与报章时,民意表示出压倒性的支持。去年,山东省潍坊市撤销驻京办,更引来媒体一片叫好。

除部分“保留”者外,撤销绝大多数驻京办,乃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应该看到的是,一方面,伴随着交通、通讯、住宿等条件的改善,许多驻京办的功能早已名存实亡。另一方面,从民众的反馈看,人们对此也不乏忧虑,即这些将被撤销的驻京办,是否会改头换面以其他形式存在,而导致“名亡实存”?

如此忧虑并非空穴来风。尽管不能说“存在就是合理”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存在。研究人员早已注意到,就“跑部钱进”这一现象而言,问题并不完全在于驻京办。地方政府之所以热衷于“跑部”,关键还在于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但转移支付的程序还有待完善,无形中给地方设置了一定的“运作”的空间。

换句话说,即使没有驻京办,它也可能会以其他形式存在。更何况,“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也并不是秘密。从这方面说,如何从体制上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规范程序、强化监督,使各类驻京办不至于“名亡实存”,则比下一纸文件要难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