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怒斥医托

3月28日,一条“护士怒斥医托”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中,值班护士发现医托后大声呵斥:病人都哭了,你还骗人钱!她抓住医托的手,联系保安将医托带走。很多网友称赞这位护士为“侠女”。

 资  讯 

护士一骂成名,靠“侠女”打击不了医托

即时 | 2017-03-31 07:47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护士骆福玉火了,因为一段视频。视频中,身穿护士工作服的骆福玉,紧紧抓住一中年女子,并斥责“人家(病人)都哭了,你还在骗钱!”女子是一名“医托”,而骆福玉被网友称为“侠女护士”。

所谓的医托,就是医疗掮客,他们常混迹于患者密集之地,以“好心”带人找“专家”看病之名,行宰客之实。

侠女护士空手白刃医疗掮客,让人大呼快哉。侠女护士的行为让人肃然起敬,但医疗体系的正常运转不能靠“路见不平一声吼”的侠女行为来实现。为什么要让医护人员去面对医托?谁在缺位?谁在不作为?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侠女护士所在的医院表示,他们建立了“医托简谱库”,保安对照照片驱赶。不过,医院抓到医托只能“罚写”保证书,有人一天写82份。医院无奈吐槽,打击医托手段太有限。监管部门一直在打击,但具有中国特色的医托现象依然兴盛,原因在哪?

目前,我国刑法已经将票贩子入刑,但号贩子、医托尚未入刑。对查获的充当“医托”行骗的违法人员,目前仍多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理,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不难看出,这样的行政处罚较之实施医托、药托行为所获得的收益,违法成本太低,难以起到威慑作用,使得很多医托、药托在被处罚后又重操旧业。

去年大学生魏则西事件之后,八部门发起了联合整治网络医托竞价买患者的行动。但打击“医托”不应该只针对这种“个案”“大案”,不是靠一阵风的运动式治理,行动一来,声势浩大,短时间内成效显著,但风头一过,又卷土重来。而要形成有效的打击机制,持之以恒地给予严厉打击。

同时,注意侠女护士说的这个问题:医托带过去的是有执照的医院,所以医托钻了法律的漏洞,除了提醒基本上无计可施。现在医托带病人去的并不全是“黑诊所”,其中不乏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医托之所以能够如野草般生长,与之紧密合作的医疗机构往往难以受到严厉惩处,也是原因之一。

优质医疗资源的短缺和相关的制度法律漏洞是医托盛行的根本原因。前一阵和一位专家聊起看病难的问题,他就说到,看病难实则是看名医、看疑难杂症难。缺少名医的医疗卫生领域,只能是瓦釜雷鸣,病人受苦。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不存在医托,是因为他们建立了社区首诊和严格的转诊制度,这种制度保证了患者在患病后,对病情有初步的了解,并知道该如何进行下一步。而不是像无头苍蝇那样跑到大城市里,被医托骗子玩得团团转。

打击“医托”不能只靠“侠女护士”

即时 | 2017-03-31 07:38

有关部门需要尽快将立法打击“医托”提上日程,加大打击力度,提高其违法成本。对于雇用“医托”的医疗机构也应追究责任,将其纳入违法失信“黑名单”,情节严重者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从源头铲除“医托”赖以生存的土壤。

3月28日,一条“护士怒斥医托”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中,值班护士发现“医托”后大声呵斥:病人都哭了,你还骗人钱!然后抓住“医托”的手,并联系保安将其带走。很多网友称这位护士为侠女,“为大侠点赞”——据3月29日《现代快报》报道,此事3月26日发生在江苏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护士怒斥医托的正义感和勇敢精神值得肯定,但光靠怒斥显然不能让医托销声匿迹。不过,视频中护士有一句话击中了要害,“你们就是钻国家法律的空子”。

近年来,一些地方“医托”现象愈演愈烈,关键原因在于法律法规中缺乏制约条文,没办法对“医托”进行有力的处罚。一个尴尬的悖论是,几乎在每个大城市的大医院附近,都有医托出没,但翻遍现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却找不到明确打击医托的支撑。

早在1998年,原卫生部、公安部就联合下发《关于清理整顿非法医疗机构、严厉打击“医托”违法行为活动的通知》,对查获的充当“医托”行骗的违法人员,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19条和第23条的规定,由公安机关予以治安处罚。然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相关规定针对的是“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医托”的危害显然不仅是扰乱医院秩序,更在于使病人遭受经济损失,甚至可能延误疾病诊治。而警告、拘留、罚款的治安处罚,恐怕难以让“医托”有所忌惮。

2015年,江苏无锡市惠山区法院曾审理“医托”诈骗系列案,35人被判刑,引发社会关注。不过,以诈骗罪打击医托也有局限性。虚构事实、数额较大是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但在现实中,雇“医托”的往往并非非法游医,而是一些有资质的民营医院、小诊所,“医托”行骗得手的报酬一般也就是几百元,够不上诈骗罪立案标准。

法律惩治的缺位,愈发让一些“医托”有恃无恐,有的前脚从派出所出来,后脚就重操旧业。医院对此也是束手无策,侠女护士所在的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曾现场抓获一名“医托”,其一天内写下了82份保证书,却照来不误。

解铃还需系铃人。“医托”钻的是法律空子,治理“医托”就必须填补法律漏洞。近年地方两会上,代表委员呼吁立法打击“医托”的呼声日渐高涨,有关部门需要尽快将其提上日程,加大打击力度,提高其违法成本。同时,对于雇用“医托”的医疗机构也应追究责任,将其纳入违法失信“黑名单”,情节严重者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从源头铲除“医托”赖以生存的土壤。

治理医托 单靠侠女护士还不够

即时 | 2017-03-30 17:29

3月28日,一条“护士怒斥医托”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中,值班护士发现医托后大声呵斥:病人都哭了,你还骗人钱!她抓住医托的手,联系保安将医托带走。很多网友称这位护士为侠女,“为大侠点赞!”(3月29日 《现代快报》)

视频里的“女护士怒斥医托”获得了网友的高度赞扬,体现了一名医护人员的“侠义”之心,更表现出了对患者权益的守护。对于患者而言,面对医托时候的无奈,想必很多人都深有感受,但治理医托之疾,绝对不能只依靠侠女护士的仗义出手。

医托猖獗的根源,还是因为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很多人为了得到优质医疗资源,造成了一些大医院人满为患,一些小医院门口罗雀。正因为如此,造就了某些专家号的一票难求,也给医托制造了可乘之机。医托的本质,其实通过倒卖专家门诊号以及诈骗等行为,骗取患者手中的救命钱。

医托其实已经沦落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但因为相关的惩罚力度不足,以及诈骗手法隐秘等原因,始终难以彻底消灭医托的诈骗行为。如果单纯依靠侠女护士的出手制止,对于治理医托之疾而言,始终是杯水车薪。

治理医托,首先需要医院加强监管,做到医院附近的监管全覆盖。同时,完善举报机制,让患者能够轻松举报医托,而不是通过护士寻求帮助这一条途径。打击医托绝对不能只依靠医院的单兵突进,更需要各方力量的携手并进,建立公安、卫计、综治、保安、医疗执法等机构协同联合打击治理“依托”工作机制,从而形成全方位的监管体系。

当然,除了加大整治力度以外,还应该相应法律的进一步完善。医托并非难以发现,只是因为现行法律的约束力不够,造成了医托的有恃无恐。很多执法部门虽然发现并抓住了医托,却只能常规的进行简单拘留,根本难以造成真正意义上的严惩,最后却沦为罚款了事。这对于治理医患之疾,简直起不到实际的警示效果。也正因为相关法律的相对滞后,为执法工作造成了实际的困扰,让医托之疾频繁曝光,却从未解决。

治理医托,自然需要全民的参与,举报身边医托卑鄙的行为,应该是每一个人的责任,而不是将希望寄托于一名女护士身上。


要打击医托,但也别放大“侠女护士”

即时 | 2017-03-30 11:04

近日,一条“护士怒斥医托”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中,值班护士发现医托后大声呵斥:“病人都哭了,你还骗人钱!”很多网友称这位护士为侠女。(3月29日 《现代快报》)

医托已成一个相当大的地下产业链,让各大医院治安管理者都颇为头疼。在新闻中,“侠女护士”逮住一名医托,除了呵斥之外,也就是叫保安。但医院保安并没有执法权,加之取证难,发现医托只能驱赶和阻止。

众人为“侠女护士”点赞,表示医院多几个这样挺身而出的人,医托就不敢越雷池一步。但这种放大效应,属于个人的一厢情愿。在呵斥医托的过程中,“侠女护士”就说出“我已经抓了你两次了,又跑上来了。”足见医托寄生的顽固性。现在,也不乏打击医托的专项整治行动,但往往是一阵子偃旗息鼓之后,医托又开始冒尖攒头。如此反复,也绝非是“侠女护士”们能彻底解决的。

打击医托无法靠“侠女护士”一个人战斗,但对人民健康而言,这桩事却是等不得,必须“马上办”。“马上办”的语境之下,也要对症下药,否则打击、整治过后,又是“春风吹又生”。

近年来,医托的黑色产业链出现了新变化,以往,医托带着忽悠来的病人去的大多是无证无资质的小医院、黑诊所。随着公安、卫生、工商等多个部门联合打击,加上市场大环境形成的倒逼,无证无资质的小医院、黑诊所大多消失匿迹,反而是有正规执照的民营医院成了医托的大客户。这种“新常态”,让打击医托变得更加棘手。

民营医院一直是朝阳产业,但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一些民营医院过度听从资本的意愿,导致出现局部的乱象和困局。这让部分病人选择用脚投票,导致就医流量的减少。找医托,也就成了一些个民营医院改变局面的“非常规手段”。

打击医托,要雷霆手段。沿着这条黑色产业链去顺藤摸瓜,对于那些雇佣医托的民营医院,也需要重新审视。民营医院是公立医院的有力补充,但目前医疗资源的分布失衡,让一些“正规军”的民营医院想着去走野路子,靠医托拉揽病人。不排除这里面有庸医劣药的浑水摸鱼,但更应该正视民营医院渴望分享红利的期待。

现在,对民营医院不乏有“专家学者用技术入股”、“进入医保定点医院行列”的政策扶持,但民营医院的喊饿之声犹在。民营医院真正内外兼修了,病人才会自己主动去民营医院,而非靠医托去忽悠。而这个过程,真的需要“扶上马,走一程”。


怒斥医托的护士具备哪些潜质

即时 | 2017-03-30 10:55

3月28日,一条“护士怒斥医托”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中,值班护士发现医托后大声呵斥:病人都哭了,你还骗人钱!她抓住医托的手,联系保安将医托带走。很多网友称这位护士为侠女,“为大侠点赞!”记者了解到,事情发生在3月26日,视频中的护士来自南京市妇幼保健院。(3月29日《现代快报》)

这位护士之所以能够抓住医托,是因为她具备一些独特的潜质。首先,她在门诊工作,负责导医和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熟悉门诊患者,患者被医托坑害的情况也最容易被她所掌握。她在门诊工作久了,练就了独特的专业素养,可从人群中一眼认出医托来。

这位护士更可贵的潜质是,她一身正气,敢于揭发医托,不怕因此招惹麻烦。号贩子也好,医托也罢,都有一定的组织性,且为了维护自身私利,他们常常恫吓敢于跟他们叫板的医务人员。2月16日,江苏省人民医院孙倍成医生因揭露了一位号贩子的行径,就被号贩子用刀捅伤,从中可以看出医务人员在这方面所面临的风险。这位护士敢于担当、不惧报复,配称“侠女护士”。

这两种潜质集于一身,才使医托无法从她手上侥幸逃脱。相信有足够多的人具备她这样的潜质,打击医托将不再成为难事。第一种潜质很容易拥有,这是因为,医托和号贩子的活动范围相对固定,总是那几个熟面孔,医院的许多工作人员天天和这些人打交道,很容易认出他们并掌握其行踪。

但敢于与医托和号贩子作斗争的潜质,却较为稀缺。之所以如此,除了担心医托和号贩子报复外,还存在以下几种原因。其一,医院是内保单位,医务人员和医院保安没有执法权,只能劝阻和举报,不能采取更有力的行动。其二,医托和号贩子虽然危害无穷,但涉及病源之争,医务人员过多介入,反倒有自保利益之嫌,尤其当医务人员的介入得不到被骗患者的配合时,他们就容易陷入是非之争。

由此看来,打击医托和号贩子要明确两个思路,且两者要紧密结合。其一,是要利用好医务人员对医托和号贩子行径知情的特点,从他们身上获取更多有用信息。其二,是要培育起敢于与之斗争的力量,不仅要鼓励医务人员敢于直接斗争,而且可组织志愿者或联防队员等社会力量参与,警方也应主动从医务人员那里收集更多有用信息,有的放矢地开展打击。

“侠女护士怼医托”该怎么看?

即时 | 2017-03-30 10:46

3月28日,一条“护士怒斥医托”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中,值班护士发现医托后大声呵斥:病人都哭了,你还骗人钱!她抓住医托的手,联系保安将医托带走。很多网友称这位护士为侠女,“为大侠点赞!”记者了解到,事情发生在3月26日,视频中的护士来自江苏省南京市妇幼保健院。(3月29日现代快报)

在公众见识的各色医托事件中,这是正能量爆棚的戏剧性一幕:导诊护士怒斥,“真是恨不得在你们脸上贴上‘医托’两个字”;疑似医托讪讪而言,“那我走了,不来了……”侠女获胜,坏蛋羞赧,围观者点赞一片。

怒斥这一幕,固然快意恩仇,但也让人浮想联翩。比如去年初,一女孩在北京广安门医院就医时指责号贩子“猖獗”,并质疑医院保安对号贩子不管不顾,此事引发社会热议。此后的5月4日,国家卫计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集中整治“号贩子”和“网络医托”专项行动方案》,明确在年内分三阶段严打号贩子和网络医托。但就眼下的情况来说,医托也好、号贩子也罢,在各大医院几乎仍未禁绝。一个“侠女护士”再是火眼金睛,估计也抓不了禁而难绝的一波波医托;更令人忧虑的是,如果医托会武术、护士岂能挡得住?

在私力救济的江湖,放任明处的小护士去PK暗处的医托,这是护理职业不能承受之社会风险。道理很简单:暗流汹涌的医托未必都各个这么“弱鸡”,而“护士怼医托”也不该是个正常的职务行为。

有个细节,耐人寻味。“侠女护士”在事后接受采访时说:“我非常看不惯这些医托,经常骗农村来的病人,他们手上的钱可是救命钱啊!这种行为太可恶了。”大医院管控不了医托,已经是天知地知的明规则。打击医托这么多年,扬汤止沸的多,釜底抽薪的少。不管这是谁的“主要责任”,放任医托在医疗江湖兴风作浪,亦非三两日的事情。

魏则西事件渐行渐远,生活中或网络上的医托却常年阴魂不散。

医托难禁,说到底还是打击乏力。因为一般性的医托行为,似乎多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理。那么,轻则“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重则“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下罚款”的罚则,对于职业医托看来,恐怕还不如罚酒三杯有趣。此前,媒体曾以《起底医托江湖:拉一个人到诊所至少分成50%》为题,揭示其间的乱象。一句话、处罚轻柔、举证困难,直接让医托成为极有性价比的灰黑产业。

“热忱”的医托搭上“权威”的老中医——构成了民间医疗忽悠之术的标配演义。医托何罪、机构何责,在法治语境下,仍未必清晰无虞。于此观之,“侠女护士怼医托”事件,还得一分为二地看:此事固然是小护士侠肝义胆、快意恩仇,但,医托猖獗及整治乏力之病症,依然令人扼腕。因为我们必须明确:“怼医托”的主角,不该是医护人员,而应该是秀肌肉的医院管理方,更该是法治语境下的常态执法力量。


治理医托不能单靠侠女护士一声吼

即时 | 2017-03-30 10:45

3月28日,一条“护士怒斥医托”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中,值班护士发现医托后大声呵斥:病人都哭了,你还骗人钱!她抓住医托的手,联系保安将医托带走。很多网友称赞这位护士为“侠女”。(3月29日《现代快报》)

医托不仅觊觎患者的救命钱,更可能耽误患者治疗,说“谋财害命”一点也不过分。据了解,这位护士平时就很有正义感,对病人也非常好。这一次怒斥医托,不过是其“路见不平一声吼”的侠义作风使然。医托可恶,护士的行为也值得点赞。但医托敢在医院堂而皇之地行骗,究竟是为何?这一次有侠义护士喝退,下一次谁来保障患者免受医托之骗?

事实上,医托早已形成了一个团伙犯罪链条。他们在名医院、大医院的门口、挂号处、候诊厅、收费处、取药点甚至火车站、汽车站等场所瞄准外地、农村看病患者,将他们带到相关医院就诊。在那里,几十元成本的药品,可以卖到上万元。医托从中抽成,患者花费一万元,医托最高甚至可以拿到七八千元提成。

重拳打击之下,医托现象仍然屡禁不绝。2014年,全国查处医托行骗案件966起。医托行骗手段高明,不容易留下犯罪线索,加大了打击难度。而对医托行骗行为的处理缺乏明确法律依据,处罚力度不够,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对医托的处罚多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罚款和行政拘留是主要手段。与医托行骗获得的收益相比,违法成本太低,很难起到威慑作用。而且,整治医托还存在运动式治理的问题,媒体曝光了或者民众反应强烈了,就查处一批医托,重点打击一阵,没有形成持续打击力度。

医托在医院招摇过市,也不是一两天了,医院的工作人员对这些人的身份、他们在做什么,难道不知情?既然知情,为什么却放纵其行骗?就算不能根治医托乱象,也应拿出像侠女护士那样的姿态吧?医托在医院泛滥和猖獗,甚至还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其背后恐怕还有其他猫腻。

护士再侠肝义胆也只能帮到几个人,整治医托最终还是需要多部门的共同努力。在严肃处理“坑人”医院和内鬼的同时,相关部门更应当打造稳定和常态的监管机制。正规医院也应履行好提醒、防范的义务,努力维护好患者的权益。

从根本上来说,医托现象的产生源于医患之间信息的不对称,这也是医托重点瞄准外地以及农村患者行骗的主要原因。如果保障患者的知情权,让其对自身的病情有初步了解,并且知道下一步如何治疗,也就不会轻信医托的虚妄之词了。对此,国外采用保障患者明晰治疗方向的社区首诊以及严格的转诊制度,无疑值得借鉴。

“女护士怒斥医托”的现实之痛

即时 | 2017-03-30 08:54

3月28日,一条“护士怒斥医托”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中,值班护士发现医托后大声呵斥:病人都哭了,你还骗人钱!她抓住医托的手,联系保安将医托带走。很多网友称这位护士为侠女,“为大侠点赞!”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事情发生在3月26日,视频中的护士来自南京市妇幼保健院。(3月29日 《新京报》)

“女护士怒斥医托”的事件,再次将医托这一群体拉入公众的视野。何谓 “医托”,说白了就是医疗骗子,常年在各种病患聚集的地方,把患者拉到那些没有正规资质的小诊所、野鸡医院等,骗取患者钱财,甚至还会对患者进行恐吓、敲诈,甚至抢夺财物。轻则让患者有经济损失,重则耽误患者治疗,甚至延误病情,可谓真真侵犯了患者的合法权益,如果骗的还是普通人的救命钱,那就更犯众怒。

此次,“女护士怒斥医托”的事件,在为受骗患者出了一口气的同时,更是显现出了医托在实际中的泛滥,顽固的常态化存在,并且能够像狗皮膏药一样死缠着患者,吸患者血,还得不到严苛约束和整治的现实之痛。

这痛点的存在,难掩社会对医托的整治处于乏力的整体状态,当然,这所谓的乏力并不是说没有打击力度,而是缺乏更有效的打击方法。乏力的状态就使得医托骗患者的现实成本偏低,再加上医托行为自身的隐蔽性以及牟利的吸引,医托也就敢于喘息,之后达到 “疯狂生长”的程度也就不足为奇。而法律上的短板、医疗信息不对称等实际问题,不仅对所谓的乏力起了推波助澜作用,更是让现实痛上加痛。

现在,对付医托的法律依据比较单薄,就只有1998年卫生部、公安部联合颁发的《关于清理整顿非法医疗机构严厉打击“医托”违法行为活动的通知》。通知规定,对查获的充当医托行骗的违法人员,仅由公安机关处以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这样的处罚不仅本身过轻,而且在实际中落实程度也存疑,要么难以取证,要么只是依规简单了事,对医托难有震慑作用。

而医托得以滋生的现实漏洞,就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患者和医院在医疗信息方面处于不对等的状态,进而造成一种市场失灵。患者没有与正规医院直接对接的实际渠道,再加上可能自身缺乏医学常识,“病急乱投医”的情况也就不难见。即使患者的警惕性很高,但架不住患者成山,医托广撒网的现实危害性也足够大。所以,这信息不对称的症结,怎么看都是喜了医托,苦了患者。

既然如此,解现实之痛就必须要补齐法律上的短板,消极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在立法层面给予欺骗性医托行为明晰的规定,国家层面的立法和地方立法还要有一个联合,既要统筹全国情况,又要吸纳具体地方实际经验。而信息不对称,则是为正规求医信息开路,把信息畅通渠道做实、做精。与此同时,还要在医院等患者聚集的地方做好警醒式的宣传工作,也要探索卫计部门、公安部门等相关部门更好地合力执法,最大程度弥补执法不足的现状。

当然,说到底“女护士怒斥医托”的现实之痛还是医疗资源之痛。只要医疗资源与服务相对平衡,医托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土壤。医疗资源的平衡之路得走,然而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急不得。而之前提到的那些措施就属于“打头阵”,但只有医疗资源平衡逐渐推进,才能够托好底,两方面相得益彰,最后就可以“正本清源”,现实之痛也就真正释然。


对医托零容忍的不能只有“侠女护士”

即时 | 2017-03-30 07:34

3月28日,一条“护士怒斥医托”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中,值班护士发现医托后大声呵斥:病人都哭了,你还骗人钱!她抓住医托的手,联系保安将医托带走。很多网友称这位护士为侠女,“为大侠点赞!”

怒斥医托的护士的确有侠女风范,她的怒斥、她的柔肠,让人于城市江湖之中发现了一位女侠士。当然,她的挺身而出更是让人感动。要知道,医托可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医托的危害各方早已共知,但对于医托,多数人的态度只有无奈,即便是主管部门,也通常依赖运动战的突击打击,至于斩草不能除根的尴尬,最后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当看到这位眼中揉不进沙子的护士时,人们感到心里一暖——这个对医托零容忍的护士,无疑有一种久违的侠女风采。

只是,看完侠女护士的报道后,心里的感动难以持久。一方面,你估计这样的侠女护士有多少?基于常识判断应该不多,正是因为这样的人不多,才让一个见义勇为的护士成为公众口中的侠女。另一方面,侠女在怒斥时,说了一句让人有些泄气的话:“你们就是钻国家法律的空子,真是恨不得在你们脸上贴上医托两个字。”对于医托来说,他们最不怕的就是怒斥和道德的谴责,如果法律真的有空子可钻,侠女怒斥的效果恐怕也只能是一时的快意恩仇。

所以,感动于侠女护士的事迹时,还应该思考一个更根本的问题:对医托零容忍的还应该有谁?长效治理只能来自于稳定的制度和常态的监管。如果没有完善的制度和周全的执行,那么侠女护士的效果也就仅限于新闻层面。当新闻的热度过后,该出没的医托还是会出没,他们并不会害怕侠女护士再度发威,他们也不会担心舆论铺天盖地的声讨。这些道德层面的惩罚他们根本不在乎,他们最不在意的就是道德评价,他们真正在乎的是利害关系。如果他们有基本的道德底线,他们就不会去做“趁火打劫”的医托。

具体而言,有两个关键的问题绕不过。一个是,对医托如何定性?无论如何定义,所谓医托,本身都带有诈骗的恶意,他们可不是什么提供免费咨询服务的活雷锋,他们只是盯着患者口袋的贪婪的诈骗者。他们赚得越多,患者就会“出血”越多。这难道不是赤裸裸的诈骗吗?但是,囿于相关法律细则的缺失,有关部门在对医托进行打击和定性时,常常只能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进行处罚。这样的“严重”后果,很多医托显然能够坦然接受——与获得的收益相比,这样的处罚就是毛毛雨。因此,即使医托可能被打击,他们依然有恃无恐。

另一个是,对雇佣和纵容医托的医院该如何定性?谈及医托时,似乎医托就是罪魁祸首,医托就是破坏医疗环境和秩序的始作俑者。这实在是太看得起医托了,他们一没有技术,二没有资源,三没有后台,他们不过是靠一张嘴来“讨生活”。医托之所以屡禁不绝,根本的原因在于一些医院需要他们,给他们提供了生存的土壤。正是这些企图从患者身上榨取更多利润的医院存在,让医托成为有价值的工具。因此,在打击医托,定性医托时,也应该厘清医院在其中的责任。该处罚的处罚,该取缔的取缔,千万不能只见医托不见医院。对于医院来说,医托就像是韭菜,割完一茬会再来一茬。

侠女护士让人感动,但对医托现象零容忍的不该只有她,我们还需要制度和监管对医托现象零容忍。尽管,与侠女护士相比,制度与监督是宏观的、抽象的,在制度层面也会缺少一些故事;但是,只有制度和监管才能真正带来常态的持久的效果,人们才能获得稳定的秩序与安全感。否则,感动过后两三天,医托还是会照样出没。那时,我们是否还要等待下一个侠士的出现?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