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70后”猪蹄、“80后”鸡翅……有的比一些年轻人年纪还大的“僵尸肉”通过走私入境,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宵夜摊、餐厅。这些肉有的来自疫区,有的严重过期,用化学药剂加工调味后居然摇身一变成为“卖相”极佳的“美味佳肴”,威胁着百姓的食品安全。6月份,海关总署开展打击冻品走私专项查缉抓捕行动,成功打掉专业走私冻品犯罪团伙21个,涉及走私冻品货值超过30亿元人民币,包括冻鸡翅、冻牛肉等10万余吨。

“僵尸肉”窜上餐桌是典型的食安丑闻

止凡

通过无良商贩的大量走私,国外那些“肉龄”三四十年的“僵尸肉”,竟然窜上餐桌成为“佳肴”,光是听着就让人想吐。因为走私肉运输条件恶劣,不断解冻过程中滋生各种细菌,甚至开始腐烂了又重新冷冻,其食品质量之恶劣简直没法形容。“70后”猪蹄、“80后”鸡翅,如此骇人听闻的细节,倘若不是海关总署的查缉行动,公众几乎不敢想象;这也再次印证了那个可悲的事实——无良商贩溃烂的道德底线,只有我们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

走私冻肉如何逃过层层监管窜上餐桌,舆论追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打击走私力度亟待加强,二是对走私商贩必须重刑惩处。确实,冻肉走私首先是个走私问题,既要让无良商贩不能走私,也要让无良商贩不敢走私,为此,必须在打击力度和惩处力度上发力。一方面,打击走私冻品需要海关、公安、工商、检验检疫等多个职能部门配合,倘若“谁都参与、谁都不管”则不可能有力度;另一方面,无良商贩走私“僵尸肉”或者“疫区肉”到国内,无异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理当严惩。

但是,将走私冻肉运到国内,毕竟只是完成了最初的环节。这些走私冻肉随后在国内的运输环节,为何未曾遇到阻拦?正规的冷库为何能给这些走私冻肉提供储藏,并且从来不被相关部门查处?来历不明的走私肉品何以能够通过批发市场,进入大排档、餐馆,甚至是正规超市?在终端零售环节,有效的食安监管又体现在哪里?为何“僵尸肉”不是被层层监管发现,而是被海关查缉曝光?是否只要走私成功,后面所有的市场监管环节都形同虚设?

所以,别把“僵尸肉”窜上餐桌不当食安丑闻,这不仅仅是打击走私的问题,更是一整套食安监管体系失效的问题。“僵尸肉”窜上餐桌,是典型的食品安全丑闻。食品安全监管不力,让走私进来的“僵尸肉”得以畅通无阻地在市场上流通,极大地降低了无良商贩被发现被查处的违法成本,使其敢于铤而走险为了暴利无所不用其极。

据长沙海关保守统计,湖南最大的冻品批发市场红星冷库每年吞吐的80万吨冻品中,约三分之一是来源不明的境外冻品。真不知道,海关掌握的这一数据,食品监管部门是否知情?市场上流通的肉品,究竟有多少可以在监管大数据中被追根溯源?“僵尸肉”窜上餐桌再次发出警示,亟待形成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和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构筑更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保障公众“舌尖上的安全”,不仅要严厉打击冻肉走私,不仅要严惩无良商贩,更要强化一整套的食安监管,让“僵尸肉”即便侥幸走私成功,也依旧在食品流通市场上寸步难行。

漫画/薛红伟


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亟待完善

张田勘

有毒有害的“僵尸肉”进入千家万户的餐桌首要责任在海关、公安、工商、检验检疫等多个职能部门,而且各省都成立了打击走私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也包括这些部门甚至更多的十几个部门,但实际结果是,“谁都参与、谁都不管”。这种拿着纳税人的俸禄却不尽忠尽责做好守夜人的现象如果再持续下去,不安全的食品就绝不仅是“70后”猪蹄“80后”鸡翅,而会涉及粮、油、菜等多种食品。病从口入将会越来越多,公民的患癌率和死亡率也会越来越高。

有毒有害的“僵尸肉”的流行同时直指食品监管的一个软肋——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正是由于这一制度的建立缓慢和运行困难,导致很多如同“僵尸肉”一样的食品无法监控。食品可追溯系统是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认可的于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在20世纪80年代欧美暴发“疯牛病”之时得到欧美国家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并推广到全世界。

2010年,中国商务部推出一项食品安全工程——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追溯体系),分4批在全国50个城市开展试点。建立和运行食品追溯体系就是要把食品从“田间到餐桌”的所有过程监管起来,让人们在市场上买的每一根葱、一头蒜,每一块肉都能清楚地查到种植、饲养、批发、销售的各个环节。

迄今,尽管对中国的食品追溯体系做了很多工作,如出现了二维码和无线射频等技术手段,但在食品安全的实质性监管上却难尽如人意。首先表现在,食品追溯体系对进口食品的监管不严和不能对接。因为我国食品安全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比例仅为23%,大量食品质量标准、控制食源性危害标准低于CAC的标准,即便是正规进口的国外产品也会出现很多问题,如雀巢儿童奶粉碘超标,恒天然奶粉检出肉毒杆菌,原因主要在于我们对进口食品采用的是低水平的安全标准,并且对进口食品的检验手段不合理。

由于监管正规进口食品的技术手段比较落后,对于走私的国外食品,如“僵尸肉”等就更难监管。实际上,走私进口食品是完全脱离了监管,也就是无法通过追溯体系来查验食品的生产日期和是否安全。而且,即便“僵尸肉”通过正规渠道能纳入到食品追溯体系的检查,也有可能因为我国的标准落后于国际标准而让“僵尸肉”等食品蒙混过关,危害国人的健康。

另一方面,中国目前的食品追溯体系尚未达到全国统一的、覆盖全程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尽管商务部推出的是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但是,其一,商务部在2011年公布《关于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指导意见的通知》只是要求在10个有条件的城市建设这一追溯体系,它是一个指导性意见,而非全国统一的硬性规定,不具有市场监管的法规效力;其次即便有条件的城市建立这一追溯体系,也还是地方性的,只有个别产品可以做到全国性追溯监管。例如,阳澄湖大闸蟹具有全国可追溯产地信息的二维码标签,但其他更多的产品没有这种全国可查可追溯的技术,这就不仅可能让“僵尸肉”这类走私食品大行其道,甚至连很多正规进口的以及大量国产的食品也无法进行安全追溯和监控。

另一方面,我国的追溯体系的不完善还体现在难以建立起全国性的信息技术平台,无法通过互联网的优势对海量的国内外食品进行安全信息的收集、管理与共享,也才会让“僵尸肉”端上人们的餐桌,进入人们的肠胃,危害国人的健康。

因此,除了相关监管部门必须尽责尽心外,建立并实施全国食品可追溯系统是当务之急。

“70后”猪蹄、“80后”鸡翅……有的比一些年轻人年纪还大的“僵尸肉”通过走私入境,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宵夜摊、餐厅。这些肉有的来自疫区,有的严重过期,用化学药剂加工调味品后居然摇身一变成为“卖相”极佳的“美味佳肴”,威胁着百姓的食品安全。(6月23日新华网)

之前,有朋友说,不要吃“泡椒凤爪”之类的熟食,因为这些产品有可能是用死鸡爪子做成。如今,看到“80后”鸡翅、“70后”猪蹄,除了极度恶心之外,就是震怒。长达二三十年甚至四十年的“僵尸肉”如此轻易“跳上”餐桌,试问,层层监管去哪里了?

还好,此次“僵尸肉”被拦截查处,有赖于海关总署数月的坚持作战,查处这么大数量的“僵尸肉”,可谓拯救了不少人于“口灾”之中。但是,当我们回首“僵尸肉”的来源,追本溯源,就会看到,“僵尸肉”横行,并非一日之功,其泛滥之广,已经盘根错节,从国门之外再到各个省份,渗透开来,这样长的时日,这么广的范围,那么,监管者又“昏睡了许久”?

在“僵尸肉”被曝光之前,曾有媒体曝光“洋垃圾”大举“入侵”的新闻。此次再发生“僵尸肉”走私国内的新闻,可见,“利润差”犹在。花了很低的钱购买,用化学颜料、清洗一新,“华丽转身”成各种熟食品,或者登堂入室进入正规超市、饭店,流入监管力量鞭长莫及的农村及偏远边区,这些都有可能,只要有利润在,有监管上的疏失,或者存在权钱上的交易,这种“僵尸肉”就可大摇大摆地被端上餐桌,被无知的消费者放进自己的嘴里。

而最具戏剧性的是,最先被查处的“僵尸肉”,是被存放在湖南最大的冻品批发市场里。其中,该中心销售的肉品中的三分之一竟是来源不明的走私冻肉——“僵尸肉”。如此,以合格的部分肉品当掩护,“僵尸肉”就这样大摇大摆的流入了市场。加之上游边境走私查处漏洞屡查不绝,生鲜电商的风生水起,也为“僵尸肉”的大行其道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当消费者面对死猪肉,面对注水猪肉时,如今又面临走私进境的“80后”鸡腿等“僵尸肉”时,又怎能期待消费者有高超的鉴别能力呢?只有采取高压态势,高举《刑法》《食品安全法》等诸多法律严格制裁违法者,更重要的是,要从守住国门开始,守住各个食材流通渠道,真正把“僵尸肉”挡在国门之外,守住“最后一公里”,堵塞住内外勾结的渠道,如此,建构起无懈可击的监管网络,给“僵尸肉”贴上监管“灵符”,才能保消费者不再陷入“僵尸肉”缠身的恶运。

【要有效打击走私冻品的行为,除了依法严打不法商人,更须加强走私冻品的源头管控。通过升级责任意识和技术水准,让民众别再为食品安全担心。】

冷冻技术的发明,本是为了保证食物的新鲜。然而,据报道,一些走私冻肉包装上的生产日期显示,“肉龄”竟然长达三四十年。在6月的海关打击冻肉走私的专项行动中,有“80后”缉私人员在广西某口岸查处了一批比他年纪还大的“70后”冻肉。

“70后”猪蹄、“80后”鸡翅,你吃的泡椒凤爪“肉龄”可能有30多年,闻听此言,你的胃是否翻江倒海?有网友调侃:“这年头连肉都开始玩穿越了……也是醉了。”与其说醉了,不如说吐了,那些走私的僵尸肉是最好的催吐剂。

一说到洋垃圾,我们就会想到国外废弃的电子产品,现在看来洋垃圾应重新定义——还包括陈年腐肉。在国外,僵尸肉不可能被食用,但一些外国人偏偏将垃圾肉低价卖给中国人,比肉腐烂更可怕的是良心也腐烂了。

谴责某些不厚道的外国人的同时,更应看到没有内鬼就引不来外贼。如果不是少数国人利欲熏心,大发黑心财,这些肉会有市场吗?为了逃避监管,一些不法商人铤而走险,处心积虑,形成了一条国外发货、香港拼柜、越南中转、中越边境“蚂蚁搬家式”偷运入境、长沙收货的冻品走私链条。正是有这些见利忘义的内鬼,僵尸肉才得以在国内畅销。

内鬼可恨,制度虚设更可怕。这些僵尸肉并非通过合法途径进入国内,它们能够长驱直入,与把门的篱笆过于粗疏有关。按说,打击走私冻品需要靠海关、公安、工商、检验检疫等多个职能部门配合,但报道称,负有监督之责的部门,多达十几个,阵容不可谓不庞大,但是常常出现“谁都参与、谁都不管”般九龙治水的尴尬困境。如果你推我躲,而不真正扛起职责,部门越多责任越容易流产。

要有效打击走私冻品的行为,除了依法严打不法商人,更须加强走私冻品的源头管控。把住关,关紧门,瞪大眼睛不让问题肉进入国内。一旦发现,就迅速处理。还可以健全“吹哨人”制度,即通过重奖等方式,激励知情人勇于举报。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僵尸肉量有多少,都流向哪里,内部人最清楚。

此外,可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完善“食品溯源制度”,即流入市场和民众餐桌的食品,必须可清晰查及其身世,产自何地,哪个饲养场,谁加工的,如何流通的等等。

僵尸肉大行其道,提醒监管部门,除了严密盯防国内的问题食品,也须严密盯住流入国内的问题食品。走私僵尸肉,监管莫僵化,通过升级责任意识和技术水准,让民众别再为食品安全担心。

本报特约评论员 王石川

【“僵尸肉”横行人间不是走私者的“能耐”,而是食品监管者的无能。打击走私冻品需要海关、公安、工商、检验检疫等多部门配合,但恰恰是因为“谁都参与”的多头管理,造成了“谁都不管”的尴尬局面。】

今天看过一条新闻,我提醒自己,下次再吃泡椒凤爪,一定要端正心态,不要没大没小,因为嘴下那胖乎乎、白嫩嫩的鸡爪可能比自己年龄还大!

绝非我有意要为鸡爪涨辈分。据新华社报道,长沙海关近日破获一起特大走私冻品案,查扣冻牛肉、冻鸭脖、冻鸡爪等约800吨,价值约1000万元。生产日期显示一些冻肉竟长达三四十年。很多人喜欢吃的“泡椒凤爪”,是走私冻品的“重灾区”。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某些“色香味俱全”的鸡爪甚至有几十岁“高龄”,可能是来自异国他乡,不法分子用过氧化氢等漂白剂浸泡,让鸡爪显得胖乎乎、白嫩嫩的,“卖相”特别好。

媒体将这些岁数过大的肉称为“僵尸肉”,可谓形象之至,早该入土之物却在人间乱蹦,不就是“僵尸”吗?只是小时候看的那些香港僵尸片里,有些僵尸并不恶心而是以搞笑为生,而且只要有林正英道长在,就不必担心僵尸最后会危害人间。而这些现实中的“僵尸肉”,除了恶心还是恶心,唯有促人减肥之功。

咂一口1982年的拉菲,再啃一口197×年的鸡爪,这“酸爽”让人不敢相信。新闻中说,在6月的海关打击冻肉走私的专项行动中,有“80后”缉私人员在广西某口岸查处了一批比他年纪还大的“70后”冻肉。这位缉私人员在那一刻一定体会到了穿越的感觉。

业内人士指出,一批走私团伙从承揽业务、到运输、清关、货物交付都形成了“一条龙服务”,而且在收取中间费用时,采用现金或网络支付,交易记录隐秘,难以查处。目前冻品走私已经从家族式单打独斗,形成了全国范围的抱团发展,来自全国各地的冻品走私贩私人员建微信群、QQ群,有什么风吹草动互相通气。然而,狐狸再狡猾,猎人也不是白养的。

“僵尸肉”背后的“赶尸人”有什么样的本事,食客们没法儿控制,也没法儿鉴别,只能把“宝”押在商家的良心,和监管部门不期然的打击上。

吃货们当然有权利要求一张不需要跟食物“论辈分”的餐桌。“僵尸肉”横行人间不是走私者的“能耐”,而是食品监管者的失职。打击走私冻品需要海关、公安、工商、检验检疫等多部门配合,但现实中的问题却是,恰恰是因为“谁都参与”的多头管理,造成了“谁都不管”的尴尬局面。而改善这一局面,显然还要从明确监管责任开始。

□西坡(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