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靡大江南北、登上春晚舞台的《小苹果》、《最炫民族风》等广场舞曲,今后将不再是一个社区一个跳法,而会有全国统一、编排科学、带给人正能量的全新动作。23日,在国家体育总局举行的2015年全国广场健身操舞活动发布会上,主办方宣布,将在全国推出由专家创编、适合不同人群、编排科学合理、群众简单易学的12套广场健身操舞优秀作品,并对其进行推广和培训。这一消息刚一传出,就引发了公众极大的关注,其中不乏质疑与争议声。

广场舞应多释放民间活力

郭文婧

广场舞热度不减,是因为广场舞在群众健身、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促进同一群体社交关系等方面,确实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同时,广场舞噪声扰民、过于挤占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等问题,也依然比较突出。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广场舞的需求与活力,都主要来自于民间;广场舞的问题,却主要来自于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不足和管理的滞后。因此,广场舞的问题需要政府出手,但用行政之手推广和培训统一编排的广场舞,显然是把着力点使错了地方。

目前群众自发创编的广场舞,固然可能存在科学性不够的问题,然而,正是因为广场舞的多样性,赋予了其创新、吸引力和生命力。即使是同一首《小苹果》,不同社区大妈们跳的舞姿也可能不一样,即使是同一社区,隔段时间也可能会对舞姿进行新的编排。体育总局的介入,利用行政之手进行统一推广,利用比赛活动加强引导,姑且不论是否扼杀了群众的创造力,但统一就难免单调,广场舞最后是否会和以前强推的广播体操一样,不受人待见呢?

广场舞在特定群体中受欢迎的现实,确实应该引起专家们的重视,积极投身广场舞的创编与引导,也是专家们的社会责任所在。然而,专家虽然有专业知识,但群众也有“高手在民间”,群众与专家的区别,主要只在于某一时期专家的话语更受社会传播偏爱而已,在本质上是不应该将群众与专家区分,甚至对立。专家创编的广场舞,是否更科学合理,本身也需要考证,是否受群众欢迎,也应该由群众自己来选择,何必加以官方推广培训呢?

既然广场舞源于民间、发展于民间,何不就将广场舞的生存机制继续交予民间呢?李克强总理反复强调,将政府不该管或管不好的事务放给社会和市场来承担,政府集中力量做好本分,政府要归位和补位,不缺位,不越位。广场舞的历史实践已经证明,广场舞是可以不需要行政部门来掺和的。

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在群众自发的广场舞领域,政府也是存在缺位的,需要归位和补位。比如,广场舞的活动空间问题、民间协会自治的支持问题、噪声控制问题等等。政府归位和补位,就是要政府将有限的资金和精力花在“刀刃上”,进行雪中送炭。毫无疑问,体育总局请专家编排、推广和培训、举办比赛活动,是需要花费大笔资金和精力的。实际上,这些资金与其花在想锦上添花上面,不如花在解决群众健身的切实困难上面。

广场舞在扰民与利民之间,本身就存在争议,但政府还可以在民间自主博弈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管理办法。现在,体育总局加入了,民间活动变成了官方活动,自然又给地方官员增加了一份政绩的诱惑。如果地方政府不能理性对待,就可能让扰民与利民民间自主博弈的天平顿时倾斜。


别给推广广场舞泼冷水

前溪

广场舞无处不在,是全国大妈最为普及的健身活动之一,然而,跳广场舞却一直受到诟病,这并不是说广场舞这种运动方式不好,而是因为受到场地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扰民行为。因此,这边大妈广场舞跳得欢,那边却是周边的居民受到困扰。的确,要让广场舞发展、壮大,那就需要先提供场地,可这恐怕是短时间内难以实现的。

现在公众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健身的需求量也在增大,可提供给公众锻炼的场所却显得狭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体育场地169.46万个,用地面积39.82亿平方米,建筑面积2.59亿平方米,场地面积19.92亿平方米。以2013年底全国总人口13.61亿人(不含港澳台地区)计算,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12.45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46平方米。对此,公众对推广广场舞颇有微词,认为与其推广,不如先保证跳广场舞的“广场”,这话是没错,但短时间内不太可能一下子突然冒出来那么多空间提供给大妈跳广场舞,在场地有限的情形下,推广科学的广场舞又有何不可?

我们不难发现,大妈们跳的广场舞,全国各地均有不同的版本。诚然,这也是群众智慧的折射,但不规范不太科学却是不争的事实,况且,在传授方式上也存在欠缺。其实,现在大妈跳的广场舞往往存在这么几个问题:其一,缺乏科学的正规的广场舞;其二,缺乏有经验且懂广场舞的老师,往往多是由大妈凭借自身的力量自学的,这难免会有差错;其三,大妈所跳的现有的广场舞未必就能够起到健身的效果。

谁都知道,如果运动方式不对,或是在跳广场舞时存在错误,则不仅起不到锻炼的目的,而且还极有可能会对身体造成损伤,起到反向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推广广场舞是有积极意义的,至少能够给大妈们一个科学的示范,让其明白有些广场舞是不太适宜跳的,也不是所有的广场舞都适合自己。

据了解,将在全国推出的广场舞,有这么几个特点:专家创编、适合不同人群、编排科学合理、简单易学,且总数只有12套,这对于大妈来说,学起来并不困。最为关键的是,跳这些广场舞较为科学,也能够达到健身的效果。

别给推广广场舞泼冷水,应该给予点赞,所有的矛盾在短时间内解决是不可能的。关爱大妈,先从规范、推广广场舞开始,这没有什么错。

【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不妨换一种角度看体育总局版广场舞,那就是别把它看成要“一统江湖”,而只是给大妈们多一个选择。】

国家体育总局近日推出12套广场健身操舞优秀作品。国家体育总局官网对此的说法是:“这也预示着以后广场舞曲将不再是一个社区一个跳法,将第一次有自己统一的舞步,而且编排更为科学,动作更有正能量。”

民间“第一大运动”引起官方的关注和介入,在网络上引起热议。体育总局有言在先,“为了顺应百姓参与健身的迫切需求,推动广场健身操舞健康、有序的发展”。然而许多人对“统一”有天然抵触心理,认为有关部门是“多管闲事”,广场舞本来就属于大妈,爱怎么跳就怎么跳,为什么要规范?

我注意到许多人对官方版广场舞抱有强烈的警惕心理,担心官方版广场舞一统江湖,会影响广场舞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能不说这种担心有点多余,这既高估了“统一”的力度,也低估了广场舞大妈们的顽强。大妈们的江湖也不是说统就能统的。

网上有个段子——“我家小区跳广场舞的都分门派了。一拨主打《泉水叮咚响》,讲求四两千斤。另一拨首选《倍儿爽》,贯彻疾风侵火。而且因为理念和地盘问题,两拨要在小区里斗舞。这事儿我开始不信,直到刚刚在小区里见到一个身穿白色练功服的老太太,站一群老年人中,厉声喝道:今天就让你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舞者!”这样卧虎藏龙的广场舞界,哪轮得到网上那些小胳膊细腿替他们捍卫跳舞自主权?

多看一些新闻你就会发现,广场舞大妈是一个特别有热情、也特别有创造力的群体,各地跳法层出不穷。让全国的大妈们按照统一的姿势起舞,恐怕还真难。

其实,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不妨换一种角度看体育总局版广场舞,那就是别把它看成要“一统江湖”,而只是给大妈们多一个选择。

官方版广场舞经过健身明星教练、运动医学、健康保健等相关专家的两轮评审以及修改完善。专业人员更懂得怎样锻炼更有效,更如何避免受伤,因此给出的选项应该比民间流传的版本更权威合理一些。让大妈们多个参照和选择,没啥不好。

至于官方版广场舞最后能取得什么样的江湖地位,在全国占据多少份额,就取决于它自身的竞争力了。官方可以做适度的推广,让大妈们知道有这个选项存在,但除此之外,就没必要太努力了。更没必要定指标,搞量化成绩,如果花了大笔纳税人的钱最终却没赢得大妈们的芳心,怪尴尬的不是。

不管是官方的还是民间的,哪种广场舞最有市场,大妈们会用脚投票的。

3月23日,国家体育总局、文化部举行2015年全国广场健身操舞活动发布会,主办方宣布将在全国推出12套广场健身操舞,并进行推广和培训。风靡大江南北、登上春晚的《小苹果》《最炫民族风》等广场舞曲,今后将不再是一个社区一个跳法,而是会有全国统一、编排科学的全新动作。对此,你怎么看?

统一广场舞舞步消息一出,舆论哗然。广场舞纯属于大妈们的自发行为,跳广场舞的人,要么打发时间自娱自乐,要么健身出汗舞动晚年,一不比武二不竞技。再说,自发随意散漫是广场舞的特质,如今要“全国统一舞步”,多少令人有些不解。

可话说回来,这些年广场舞在娱乐大妈们身心的同时,确实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一来“人地矛盾”严重,广场舞嘛,顾名思义,至少得有块大空地供舞者活动,于是乎公园、广场、高校门口等公共空间被大妈们占领,声势浩大的广场舞甚至挤占了机动车道,给自己和他人埋下危险的“坑”。二来“噪音冲突”频发,广场舞扰民是很多市民的心头痛,管理部门也因广场舞扰民投诉过多而心烦,由广场舞噪音引发的纠纷更是频频见诸报端,为驱散广场舞人群,泼粪、扔沙子、水枪飙水、放藏獒甚至开枪等“奇葩”招数全都使了出来。

总局“统一舞步”,像眼保健操和广播体操那样推广广场舞,或多或少能缓解上述矛盾和冲突。比起广场上各色人群“凌乱”起舞,相对规范的步伐和节拍,更能节省空间,同时也让舞蹈更具美感,整齐划一的动作也会给他人“壮观”之感。更重要的是,在越来越多的人群加入到广场舞大军的背景下,舞步陈旧、招式落后的问题也日益凸显,笔者身边就有亲属反映,广场舞如今在农村也很受欢迎,几乎每个村组都自发组织了舞蹈队,可由于缺少专业指导,一来二去就那么几个动作在重复,有些自创的动作跳起来十分别扭,跳得好是健身,跳得不好还会受伤。

总局请专家创编12套广场健身操舞,既能保证舞蹈动作的科学性,又能规范广场舞的有序发展,可谓既科学又适时。恰如总局表态的那样,准备推广的广场健身操舞,适合不同人群、编排科学合理、群众简单易学,因此不必太担心广场舞走味。当然,如果推广本身不附带行政命令色彩,大妈们需要的就去参考,不需要参考的继续自娱自乐,那么统一舞步的《小苹果》,也还是大家熟悉的《小苹果》,统一舞步的广场舞,甚至能把民族风更好地“炫”起来!(唐金凤)

“到哪跳”更重要  

“怎么跳”不是广场舞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制约广场舞发展、容易引发争议的,并非大妈们跳得不统一、不耐看,而是噪音扰民、公共场地被占用等问题。也就是说,比解决“怎么跳”更紧迫的,是“到哪跳”这一关键问题,假如场地问题解决好了,广场舞不再有太大争议,势必更加蓬勃发展。

解决场地问题,显然要比编排一套动作棘手得多。兴建运动场馆,涉及公共服务投入,划定特定区域,要与其他人展开协商,如何管理广场舞,需出台相关政策。可见,统一编排不过是广场规范管理的第一步,下一步,应该拿出个广场舞运动场所建设规划、广场舞场管理规范等举措,为广场舞打好软硬件基础,若如此,这项深得群众喜爱的运动,才能毫无争议地阔步向前。 (罗志华)

跳什么舞还是让大妈们说了算

跳什么舞还是让大妈们说了算。体育与文化部门只能是引导式的辅助,不如从鼓励广场舞多元化、原创性发展开始,确立必要的导向,如每年评选深受大妈喜爱的“十大广场原创操舞”,用大妈们的脚步给广场舞投票。二是要对广场舞编创者“授之以渔”,组织专家对他们进行培训,提高他们文化、体育的职业素养,提高作品的水平与质量。(木须虫)

统一舞步,体现重视

毫无疑问,统一舞步不是扼杀创新,而是有序规范,这也更利于推广传播,但体现更多的还是国家体育总局、文化部对广场舞的重视。那么,站到重视广场舞整体高度观摩,统一舞步只是迈开重视广场舞第一步。至少有两点值得相关部门去重视:一是跳舞者的素质;二是场地问题。如今,体育总局、文化部还将对广场健身操舞活动按照引导、扶持、规范的方针,是难能可贵的。但如果只停留在统一舞步上,而忽视了上述两个最起码也是最突出的问题,广场舞依然会时尴尬的。(贺成)

近日,国家体育总局和文化部共同推出了全国标准的12套广场舞,据悉这些舞蹈动作全是专家创编,科学的编排适合不同人群,而舆论也对广场舞大妈耳熟能详的《小苹果》、《最炫民族风》的国标版议论开来。

草根作品纳入官方视野

伍里川(现代快报首席评论员):这意味着,草根的街头即兴作品,进入到主流文化体系内。广场舞大妈孤寂而任性地跳了多年,终有一天赢得了来自官方层面的认可。

麦卡(凤凰网特约评论员):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一千个广场舞队或许很快将不再有一千种跳法。

陈女士(陕西西安广场舞领舞者):广场舞本身就是一种全民健身的方式,我们会不断编排新的舞蹈,音乐也会经常换,就是为了提高参与者的兴趣,让大家都来锻炼身体。

王梅梅(北京媒体人):我之前采访过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他们的广场舞甚至结合了自己民族舞蹈元素的,有一个再创作在里边,艺术水准还真不低,而全国不一样才是广场舞最大卖点。

复制推广恐失去个性

谭浩俊(镇江市人民政府国资委委员):统一编排后的12套广场健身操舞,也仅仅只能作为广大居民的一种选择,而不能像广播体操、眼保健操等一样,通过行政手段强行推广,如果千篇一律了,估计很多人会退出这个行列。不然,大家不如统一跳广播体操了。

梁军(华商报记者):大妈们会有哪些担忧呢?比如,体育总局很专业地推广广场舞,倡导大家掌握正确健身的要领,这样挺好,但跳什么广场舞,体育总局说了算,按照什么标准吸纳民间的广场舞,也是体育总局说了算,这样下去,广场舞还能叫自娱自乐吗?

伍里川(现代快报首席评论员):在我们的语境中,“推广”就是价值最大化的体现。不过,“小苹果”“最炫民族风”今后将不再是一个社区一个跳法。当广场舞因此增强了可推广性,便于批量“复制”的时候,它的强烈个性色彩会不会消退?

不能回避空间稀缺问题

党小伟(陕西维恩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广场舞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以前政府不管,开展得很好,现在体育总局要参与推广,在推广的过程中就难以避免地体现自己的部门利益。由于大量的场馆设施和赛事举办权掌握在体育部门手里,很容易形成利益上的垄断。

邓海建(自由撰稿人):回顾一下中国广场舞蹈的前世今生:从公园跳到广场,从广场跳到春晚,广场健身操舞,确实已成为华夏大地上最普及的健身活动之一。但这些年广场舞屡屡成为社会议题,不在于舞步不标准,而在于场地之争和扰民之乱。泼粪的、放藏獒的、轰高音炮的……从温州广场舞事件,到上海鲁迅公园重新开园后舞迷们凌晨“抢地盘”,各地广场舞的生态并不是很乐观。

根号三(观察者网友):“引导、扶持、规范”是体育总局指导广场舞活动的三点原则,其实三点取其一,规范,或者说严格管理,才是最关键的。对广场舞大妈来说,通过教育,通过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让大妈们厘清公共空间里个人的权利边界,既是对她们的保护,也是对他人的保护。

陈琛(深圳公务员):此前舆论对广场舞扰民的大肆批判,凸显的是老年化时代加速到来与我国并不完善的公共文化空间配置之间的矛盾,而今对“国标”广场舞的推广,并未触及到问题的根本,反倒干涉广场舞的自由空间。广场舞舞蹈内容并没有太多问题,只是它在城市的位置,它与周边老百姓之间的关联性才产生了系列的反应。城市化建设剥离了原本属于百姓的休闲空间,那么怎么在现有条件下,更加便民地配置空间资源才是关键所在。

国家体育总局在3月23日举行的2015年全国广场健身操舞活动发布会上宣布,将在全国推出由专家创编、适合不同人群、编排科学合理、群众简单易学的12套广场健身操舞优秀作品,并对其进行推广和培训。其中,传唱于大街小巷的《小苹果》、《最炫民族风》都榜上有名。

根据群众健身活动的需要,统一编排出科学合理、简单易学的广场舞,使之更加符合各类人群的健身需要,无疑值得点赞。因为,广场舞已成为当今社会最受欢迎的健身方式之一,而且对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活跃社区文化生活,特别是改善老年人的精神状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然,也需要把握好一个度,因为广场舞更多的是群众自发组织、自愿参加的一种健身方式,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愿意选择自己喜欢的伴奏曲、节奏和形式进行。因此,统一编排后的12套广场健身操舞,也仅仅只能作为广大居民的一种选择,而不能像广播体操、眼保健操等一样,通过行政手段推广,强迫广大群众接受统一编排的广场健身操舞。如果是这样,就可能引起大家反感。

广场舞本来就是谁喜欢怎样的方式就选择怎样的方式,不应千篇一律。也正因为百花齐放、不拘一格,广场舞才能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加。

如果统一编排后的广场健身操舞果真非常实用和优秀,广大群众是乐于接受的,也会作出正确选择。不过,就算作出了选择,一段时间以后,也会有新的选择。广场舞的曲目和健身方式,时刻都在变化着。那些民间的舞蹈和健身高手们,不可能停留于统一编排的几套广场健身操舞,而会不断创新和变化。

更需提醒有关方面的是,统一编排广场健身操舞,切不可成为一种牟利工具,即从健身操舞歌带的发行到业务培训、指导等,都成为有偿服务、成为部门和个人牟利的手段。那么,这项工作也就会走向反面,成为影响广场舞健康发展的一种障碍了。

广场舞作为一种已受到广大群众喜爱的健身方式和文娱活动形式,需要的是宽容和支持。有关方面能从广大群众的健身和娱乐需要出发,统一编排广场健身操舞,值得点赞。但点赞之余,还是要提醒有关方面,切不可走偏。良好的初衷,只有在达到良好效果的基础上,才能成为真正的正能量。

风靡大江南北、登上春晚的《小苹果》《最炫民族风》等广场舞曲,今后将不再是一个社区一个跳法,而是会有全国统一、编排科学的全新动作。23日,国家体育总局、文化部共同主办推出2015全国广场健身操舞活动。12套由专家创编、适合不同人群、编排科学合理、群众简单易学的广场健身操舞在发布会公开亮相。(3月24日《京华时报》)

“小苹果们”终于要有国标跳法了。这是体育总局的人性之举。道理很简单,中国人讲究“名正则言顺”,有了这12套国标动作,也就意味着妖魔化广场舞的时代基本要结束了。这些年,广场舞一路走来、一路被调侃,并不是舞步不标准,而总是与“神曲”等扯在一起,好像缺失了一个高大上的身份。有了官方撑腰,有了各地赛事铺陈,广场舞的粉丝必将更为风起云涌——别说征服法国大妈,走向世界亦不是难事。

不过,为国标动作点赞之余,还是有些后顾之忧。因为从根本上说,这个“国标广场舞”,不过就是个顺水人情,告诉你怎么跳怎么好,但问题是,去哪儿跳呢?这就像告诉你说其实满汉全席是蛮好吃的,我告诉你“国标”的做法是什么,但采购的钱、谁来做菜等关键问题仍然么有解决。

回顾一下中国广场舞蹈的前世今生:从公园跳到广场,从广场跳到春晚,广场健身操舞,确实已成为华夏大地上最普及的健身活动之一。但这些年广场舞屡屡成为社会议题,不在于舞步不标准,而在于场地之争和扰民之乱。泼粪的、放藏獒的、轰高音炮的……从温州广场舞事件,到上海鲁迅公园重新开园后舞迷们凌晨“抢地盘”,各地广场舞的生态并不是很乐观。去年底,深圳出台的《绿化和公园条例(草案)》还专门规定,以后大妈们只能在早上7时至9时、或晚上7时至9时跳广场舞,且还需要限定音量。广场舞的江湖如此“袖珍”,虽弄得舞迷们心情不爽,似乎于公共秩序来说,又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提及广场舞,不能不提到下面这个事实:国家体育总局日前发布的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46平方米,距离“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平方米”的目标还相差不少。此外,这个“1.46”,连周边日韩等邻国的水平也未曾达到。去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推动大众健身;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发展全民健身”——但如果健身场地的前提条件不能稳妥解决,国标的舞步难免就成了纸上画饼。

2015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聚焦广场舞,一致认为应该尊重并引导好民间自创文化、全民健身活动,甚至有人建议“尽快把群众文化健身广场的建设纳入新的城镇建设规划,作统一合理的安排”。当真要提供广场舞场地,无非两个思路:一是盘活存量,二是做大增量。增量很难一步到位,存量呢?从实践来看,这条路似乎也并不乐观。譬如多年前,顶层设计提出要开放学校操场应对全民健身的刚需,这么多年过去,落实的情况又怎样呢?

还是先给广场舞一个“国标场地”吧!不然,“国标舞步”何处安放?

23日,在国家体育总局举行的2015年全国广场健身操舞活动发布会上,主办方宣布,将在全国推出由专家创编、适合不同人群、编排科学合理、群众简单易学的12套广场健身操舞优秀作品,并对其进行推广和培训。其中,传唱于大街小巷的《小苹果》、《最炫民族风》都榜上有名。(3月24日人民网)

广场舞似乎从来不乏争议。就之前的舆论环境而言,支持者觉得这是全民健身利国利民,反对者则认为是制造噪音扰民,小区住户与广场舞爱好者“斗智斗勇”的新闻屡见报端。然而让人意料不到的是,正反双方的“斗争”尚未偃旗息鼓,政府有关部门却突然插手进来。

客观地讲,有关部门及时“出手”统一编排广场舞,更像是给予广场舞一个正式身份,让其一下子从不受认可的散兵游勇升格到了国家承认的正规军。这样一来,不仅让大爷大妈尤其是新手有更好的学习渠道,吸引更多人加入到广场舞队伍中来,也会让某些爱好者在面对争议时心中更有“底气”:这不是政府部门倡导的吗?

但是,即使政府部门真心要号召全民健身跳广场舞,又有多大必要为这些舞“统一制式”呢?大爷大妈们茶余饭后跳跳广场舞,也就是图个自由自在乐一乐,至于跳什么内容、怎么个跳法,都是“我的地盘我做主”的体现,有没有国家标准都一样。相反,如果真有了统一标准,群众自娱自乐岂不还要“受制于人”?

当然,可能有人会说,有关部门并没强制群众必须学着跳。然而,如此做法却会浪费公共部门的人力物力。我们国家虽然号称体育大国,在奥运会等国际赛场上屡屡夺金斩银,但谁也不能否认的是国民体能素质的不断降低,在全民体育上还有很多路要走,并不存在“闲得没事做”去教群众如何自娱自乐的时间与空间。

因此,要提升国民身体素质,关键并不在于锻炼方式方法等过于细节的问题上,就像足球虽然上升为国家战略,但并没统一要求大伙儿左脚踢还是右脚踢。窃以为,有关部门恐怕还是应该把更多的心思放在群众最需要的事情上来,多为贫困山区的孩子建设几块球场,也多为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们规划更合适的广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