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西岸时评 >> 评论热词 >> 2015央视春晚
尺度、深度与态度 2015-02-25 07:27

近年来,每每提起我国的影视、文学创作,“尺度”,都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比较一致的认识是,由于审核较严、“尺度”很小,因此,创作空间被挤压,影响了优秀作品问世。

春晚语言类节目,多年来呈现“疲软”之势,见不到讽刺力度大的佳作,就被认为受“尺度”所限。因此,当羊年春晚“讽刺尺度突破30年之最”的消息传来,大家无不期待,大“尺度”之后,语言类节目,将涌现出怎样的佳作。

但现实却有些令人失望,三个反腐主题节目——相声《这都不是我的》、《圈子》,小品《投其所好》,相比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同样讽刺官员、领导的春晚相声、小品《打扑克》、《巧立名目》来说,情节的设计,语言的幽默感,都欠火候,“一点也不好笑”,就更别提突破了。那么,问题出在哪里?

可能还是与“尺度”有关——创作者内心的尺度。或受多年来创作潜移默化的影响,创作者已习惯了在某个尺度范围内创作,虽然尺度放宽,可他们已经不适应了,还会自我设定尺度:对放开尺度将信将疑。也许在他们看来,能允许讽刺官员,就已经突破“尺度”了,观众期待的是讽刺出意境来,而创作者只满足讽刺就行——你看,已经讽刺了官员拍马屁、收车、收房、养情妇,这已经够大尺度了!

但更主要的,恐怕不是“尺度”,而是创作的深度和态度。尺度和环境对创作来说,十分重要,但是,尺度并非创作不出高质量作品的所有原因,把创作的问题全部推给尺度问题, 与把个体的学术不端、学术腐败全部推给体制问题,是同一思维——大家都在“尺度”、“体制”的理由下,心安理得地满足于低水平。当“尺度”、“体制”的理由不再存在,这就会变为“裸游”,显现出真实的深度、水平和态度。

不论“尺度”究竟如何,创作者都必须坚持创作的底线,要深入生活,潜心创作,不能闭门造车、自以为是,更不能将他人作品占为己有,剽窃、抄袭。据报道,为创作春晚反腐小品,有关创作者还到一线体验生活,纪委还专门为创作支招,可是,从最终呈现的节目看,似乎看不到半点到一线体验生活的影子,因为这些故事情节,已经“老掉牙”了,很多新闻揭露的贪腐情节,比节目设计的情节曲折、精彩许多。可以说,节目创作时,挖掘的深度并不够。

这是一个流行快餐文化的时代,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在“赶场子”,尽快“出活”,因此,也就急功近利,缺乏对作品进行打磨的工夫。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一样,离开了深入的钻研,对高品质的要求,却希望出一流的作品、成果,只能是痴人说梦。

其中,最重要的,要坚持诚信的底线,这是创作的基本操守,也是最基本的态度。然而,在春晚舞台上,语言类节目却频频遭遇抄袭质疑,今年居然有两个小品——冯巩的《小棉袄》、贾玲和瞿颖合作的小品《喜乐街》,同时遭遇质疑,这让人很不是滋味。但春晚的出品方却采取以前遭遇质疑时的一贯做法,对此不加以回应。如此态度之下,“抄袭”被不了了之,有多少人有原创的动力?这种态度,也是我国时下学术界的普遍态度,在高喊着创新,对学术不端零容忍的同时,对其轻描淡写地处理。

尺度、深度、态度,不只是我国文艺界需要思考的问题,教育界、科学界等其他领域的工作者,也需要对这三者的关系进行思考。突破“尺度”,这需要推进改革,打破制约发展的体制,但是,“尺度”不能成为不投入、不创新、不诚信的理由,就是在现有“尺度”之下,其实也有创新、创造的空间,关键在于每个个体是选择依附,还是选择坚守。如果大家都放弃坚守,那么,突破尺度、体制的力量何在?

随着除夕夜央视春晚如期播出,就照例到了给春晚挑刺的时候。今年春晚加进了“弹幕”等网络元素,就是摆明了不惧网友“吐槽”的态度,而19日一天,网友们对于本次春晚就挖出不少“槽点”——除了每年例行被质疑的“假唱”、“抄袭”外,沈腾在小品中拿乒乓球开玩笑,竟还引发了乒乓球国手的不满。(2月20日《新闻晨报》)

春晚结束之后,观众的吐槽之声此起彼伏,不能责怪观众太挑剔,而是春晚的毛病实在太多,抄袭、假唱一直为世人所鄙视,但是这个老毛病就像阴魂一样驱之不散,今年又准时来袭,令人徒叹奈何,而更可怕的则是,小品中居然出现了口误,让人难以接受。

亿万观众同时观看春晚,这个时候无疑是收视率最高时段,而小品又是观众最期待的节目,因此作为台上的演员不能有任何闪失,口误则是大忌。小品《投其所好》中的一句台词“拒绝黃拒绝赌拒绝乒乓球”,原本应该是“拒绝黃拒绝赌拒绝拍马屁”。如果不是开心麻花成员沈腾出面解释,恐怕没有人知道这是一次口误,可见这是一个低级的错误,但是产生的副作用却是显而易见的,难怪招致王皓、马龙等国手的不满呢。

从“拒绝黃拒绝赌拒绝乒乓球”这句口误来看,其负面影响不容小视,不是我上纲上线,将乒乓球与黄、赌联接在一起加以拒绝,伤害的是职业球员的感情,对国人的自信心也是不小的打击,我以为这种伤害别人自尊与感情的错误绝不应该发生。

或许有人说这样的口误可以原谅,毕竟不是政治与原则性问题,此言差矣,从某种程度上说,小品口误比假唱、抄袭更可怕,因为假唱与抄袭最多只会产生审美与视觉疲劳,而口误则会伤害一个行业甚至全体观众的感情,不能持无所谓的态度。

小品中的口误已经发生了,这可能与演员的紧张有关,现在演员表达了抱歉之意,相信王皓、马龙与众多观众都会很大度,不会再抓住把柄不放,但是作为央视,必须采取两个措施,一是回放春晚节目时,播放之前没有口误且已经录播好的该小品,免得观众受到二次伤害;二是吸取教训,以后每年的春晚直播,要求所有演员尽量放松神经,必须避免出现类似口误。这样的要求其实并不高,你说呢?

春晚也需“打假” 2015-02-25 08:20

随着除夕夜央视春晚如期播出,照例到了给春晚挑刺的时候。昨日有两张名单在网上被公布出来,像筷子兄弟、凤凰传奇、刘德华、莫文蔚、邓紫棋、刘欢、雷佳、韩磊和阿鲁阿卓就被认定是真唱,而其余不少歌手则被批评为假唱,其中不乏知名歌手。(2015年2月20日《新闻晨报》)

春晚被吐槽并不奇怪,应视作今后观众对待春晚的一种常态。每位观众都可以以独自内心的最真实的一杆秤来衡量春晚的意义。但由于每个人的文化差异、地位职务、兴趣爱好、年龄职业、鉴赏能力等不同,因此很难形成一致的评价标准。

可想而知,春晚出现不同的态度与声音也就不足为奇了。笔者认为无论何种声音,都应看作是推动春晚前进的源源不竭之动力。春晚举办方和春晚总导演都需要耐心倾听全国观众的各种声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从而尽心尽力办好全民族的春晚,全中华的春晚。

春晚浓缩的是全国年度文化之经典,央视舞台更是年度先进文化传播的集散地。一年一度的央视春晚无疑对全社会文化的前进方向、公民价值观的审判,直接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和意义。因此,办好央视春晚盛宴意义非同寻常。然而,正是如此重要的盛会,才会引起网民吐槽。反过来,也正是网民的吐槽,才体现春晚在国人心中的分量和意义。昨天有网民指出了不少歌手存在假唱现象,且不乏知名歌手。面对网民的质疑,笔者一时难以断定。其实,对于春晚的多种声音,笔者原本不想“指三道四”,认为可以求同存异。但对于春晚的“假唱”现象,笔者实在不敢苟同,表示坚决反对,认为春晚也要列入文化“打假”的范围。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春晚“假唱”究竟有无,笔者相信专业人士应该是可以看出来的。鉴于春晚的重要意义,笔者十分希望不存在这一欺骗假象。当然,歌唱者本人和总导演应该最为清楚。歌唱者本人必须要把“假唱”视为自身起码的职业道德,把“假唱”视作对全国观众、对自己父老乡亲的一种欺骗行为,一种强烈的欺骗行为来深刻反省。总导演更要把好演员的选拔关口,不能用“这些歌手我觉得还是蛮有实力的”的一句模糊语言来搪塞观众,最好给全国观众一个明确的答复。相信哈导只要态度中肯,实事求是,就必然会赢得全国观众的尊重和理解;反之,歌者与导演共同欺骗全国观众,就必然会招致骂声。

期盼文化部门与央视认真调查,客观正确面对全国观众,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严打文化舞台上的“造假”现象,确保春晚文化清正健康发展。

在春晚舞台上,以反腐为题材的相声并不多见,最近的一个要回溯到1988年。那年,牛群的相声《巧立名目》以辛辣讽刺的语言反映出了官场民间的种种社会现象。时隔26年,春晚节目组向陕西相声演员苗阜、王声定制“反腐相声”,引发外界关注。2月6日,苗阜、王声亮相央视春晚首次大联排,舆论随即将“讽刺尺度堪称三十年来之最”的名号冠以他们的作品,中央纪委伸援手称“需要帮助就说话”。

“讽刺尺度堪称三十年之最”的反腐相声上春晚,而且一路绿灯受到春晚审查组的关照,并得到中央纪委的支持,这让舆论充满期待——不仅期待看到一个辛辣讽刺腐败的相声,更期待春晚上的辛辣讽刺声能起到风向标的效应,带来整个批评文体的春天。春晚审查组以苛刻和严格著称,从媒体报道中看到,不少带着讽刺和批评味儿的相声小品曾“死”于审查组手中,连对讽刺节目如此苛刻的春晚都对“讽刺尺度堪称三十年之最”的反腐相声大开绿灯了,有理由期待批评文体的春天。

说到批评文体,不得不提到杂文。前几天《人民日报》发过一篇题为《杂文与“正能量”》的评论,之所以有这个题目,是因为一些人常把杂文归于“负能量”文体,因为杂文嘻笑怒骂,或是委婉含蓄地讽喻劝诫,或是慷慨激昂地指斥弊端,总带有批评或批判性——而且批评矛头常指向强势者,指向一些领导干部,自然让人不舒服。领导一不舒服,后果就很严重,杂文在很多地方的生存状态就不太好,杂文版面被压缩,杂文家的生存空间也被挤压。

讽刺尺度大的反腐相声之所以能上喜庆的春晚,是因为被看作是正能量,讽刺贪腐现实和贪官心态,弘扬正气,当然属于大大的正能量。同样,杂文也是如此,批评鞭挞那些假丑恶,自然是在弘扬真善美。春晚不常有,反腐相声不常有,杂文倒是一种更贴近民众、更多地发声、更有战斗力、更有辣椒味儿的文体,能传播更多的正能量。

说到批评文体,时评也应该是传播正能量的“功臣文体”之一,它比杂文更多活跃在公共领域,在舆论场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不过一些地方领导似乎也不太喜欢时评,把时评当成一种“麻烦文体”——总给领导惹麻烦,因为时评作者们也爱批评,也喜欢对政府政策“指手画脚”和“说三道四”,让一些领导听着刺耳。

时评现在很兴盛,几乎没有报纸不开评论版了,但据说每到两会的时候,一些地方报纸的时评版都会被压缩。原因之一,怕评论给领导“惹事”。万一评论版上哪一篇批评地方的时评被上级领导看到,或被代表委员拿来说事,领导会觉得很难堪,于是两会压缩评论版、让评论编辑放假就成为一些地方媒体的“潜规则”。这当然也是错误行为,堵塞了言路,阻碍了正能量的传播。

前段时间某地一个官员落马,当地媒体评论版的编辑向我约稿,不过很迟疑,担心这篇约稿不能发出来,因为说的是本地的事,批评的是本地的落马官员,这可能是一个禁忌。不过后来约稿还是发出来了,影响很大。有意思的是,当地纪委官员在网上看到这篇评论后,觉得写得非常好,传播了正能量,也给我发来短信表示感谢。当我告诉编辑“别自己吓自己”,连纪委都支持的时候,编辑才安心。这种忐忑心态表明了时评生存的不安感。

无论是反腐相声,还是杂文时评,这些批评文体应该受到鼓励,不能被任性的领导贴上“负能量”的标签从而被矮化、驯化和丑化。改革的过程中社会积累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批评文体的针砭,让蛀虫被刺痛,让掌权者如履薄冰,让正气得到弘扬。该赞美的需要赞美,可明明是假丑恶,明明是祸害,当然应该去狠狠地、毫不留情地鞭挞——看着问题,却不去指出,甚至在老鼠屎堆里找米粒儿,这不是在祸害国家和社会吗?

尤其是针对当下如火如荼的反腐败,公民更应该参与才能形成无处不在的监督网,反腐败不只是纪委的事,民众除了以提供反腐线索的方式参与反腐外,反腐文学、批评文体也是一种参与方式。反腐败绝不只是贪官落马后跟在纪委后面痛打几下落水狗,更需要落马前的日常监督。

期待给杂文时评正名,给讽刺和批评正名,只有容得下尖锐的批评,让杂文时评成为“关权力的制度笼子”的一部分,创造条件让民众批评,正能量才能得到彰显。

【给讽刺性相声松绑,让它们重新获得老百姓的喜爱,回归语言艺术的自然生态。歌颂型相声自有它的舞台,讽刺性相声也应有自己的市场。从艺术的角度看,所有的相声都是平等的。】

不久前有朋友问,春晚还办不办了?节俭风劲吹,反腐败正兴,曾经很奢华的春晚办不办都尴尬。现在离春节没几天了,春晚又放出一连串消息,看来不仅要办,还要办得有劲。

最有劲的消息是讽刺相声要卷土重来,讽刺送礼文化、圈子文化、马屁文化,不来是不来,一下三连发,显示了春晚总导演的自信。看新闻说,本来没说讽刺相声的演员,在导演组鼓励下换成了讽刺相声。如果不明底细,是不会有这样底气的。

小品要看东北的,歌曲要听港台的,相声要听讽刺的,讽刺相声曾是春晚的一大招牌,马季的《宇宙牌香烟》曾让我笑疼肚子,牛群李立山的《巧立名目》、黄宏宋丹丹的《超生游击队》、侯耀文黄宏的《打扑克》,都是流传多年的经典。至今在长途卧铺的电视上,还能逗得回家的乘客捧腹大乐。

从讽刺相声在春晚的命运看,当社会宽松、全民一心的时候,也是讽刺相声最好的时候。但随着相声的影响越大,拴在这门艺术身上的链子就越多,曾经的文艺地摊货,被迫承担起了宏大叙事的任务,什么事都要把相声用上一回,忙着让他们歌颂时代,忙着让他们嬉笑,却忘记了怒骂。

讽刺相声、讽刺小品,以及其他讽刺节目在舞台逐渐消失,在于有些人搞错了一件事,以为讽刺不是正能量,其实这是最大的谬误。不必长篇大论阐述,只需问上一句,如果讽刺不是正能量,2015年春晚为什么要布置三个讽刺相声?

这是不是意味着,讽刺相声有时候是正能量,而有的时候并不是?

艺术需要成为热带雨林,参天大树和尺寸小草皆可生机勃勃。当轻松的讽刺和活泼的幽默被禁止,人们的生活只能走向乏味。对讽刺艺术表现出理解和欣赏,体现出的是心态的放松,是社会心理健康的标志,如果一触即怒,那么容易走向狭隘与偏激。

讽刺一下,调侃一下,说几句不爱听的话天塌不下来,被讽刺吓到的,被调侃激怒的,总担心别人说什么的,绝不是先进生产力。

回头看看历史,相声小品嬉笑怒骂的那些年头,老百姓看着电视开怀大笑的那些年头,也没见有什么负面影响。对文艺越宽容,文艺就越繁荣。

如今,我们的时代越来越进步,文化生活越来越自由,相声小品当然不应该自废武功,远离观众,这是老百姓所不喜闻乐见的。

给讽刺性相声松绑,让它们重新获得老百姓的喜爱,回归语言艺术的自然生态。这不是别的问题,这是艺术本身的权利。歌颂型相声自有它的舞台,讽刺性相声也应有自己的市场,从艺术的角度看,所有的相声都是平等的。

我最喜欢的讽刺相声是《小偷公司》,相声里有副对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不服不行。”

□潘采夫(专栏作家)

【每届春晚之后,都会有差不多四五个歌手七八首歌红遍大江南北,还记得1998年那英、王菲合唱的《相约九八》吗?本届春晚歌舞类节目占据大半江山。这份歌舞类节目观看指南,给观众画个重点,圈个“尿点”。】

在最近曝光的春晚节目名单中,总共38个节目(节目以播出为准),歌舞类节目占了22个,且是以年轻的流行类明星参与表演为主,这也符合一向以主打青春时尚风格而著称的导演哈文。

春晚自1983年诞生,最初几年以歌舞类节目为主体,那些年,每届春晚之后,都会有差不多四五个歌手七八首歌,开始红遍大江南北,而人们对于春晚最早的认知度和好感度,很多都来自于此,春晚成为中国人戒不掉的年俗习惯;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随着黄宏、赵本山、郭达、蔡明等一批小品明星的走红,语言类节目,尤其是小品相声,就逐渐占据上风。

在我印象中,1998年那英、王菲合唱的《相约九八》,正是诞生在春晚舞台上的原创新歌,之后此歌在全球华人圈的传唱热度,也说明了春晚的影响力,只是这样可以大红大紫的原创新歌渐渐从舞台上消失。

今年春晚,哈文把相当一部分精力放在了歌舞类节目上,是否会为它们在春晚“重振河山”,尚不得而知。但是从这22个歌舞类节目的顺序和时间安排上,倒是颇能看出哈文导演的一番合理设计和良苦用心。如是,我们也不妨在这里梳理出本届歌舞类节目的观看指南,给观众画个重点,圈个“尿点”。

开场是个大联唱《四世同堂合家欢》,8点钟,各家年夜饭流程正在有条不紊进行,这会儿大家不用太着急,还是专心大快朵颐吧,偶尔盯着屏幕看几眼,反正都是几张影视大熟脸,并不比桌子上的那些菜新鲜,就当开席鞭炮好了。

接下来,几番推杯换盏,耳热酒酣,需要来点刺激的了,哥几个正猜个拳斗个酒啥的,然后张丰毅、段奕宏、朱亚文老中青三大壮汉出场,吼几嗓子,管他们唱的什么,舒坦!男男女女都能血脉贲张,这春晚的气氛,就算开始起势了。

就着这股热乎劲儿,赶紧趁热打铁,把观众的那点兴致点起来,此时,羽泉、于魁智、张也、陶喆等轮番上场反串,注意注意,这应该是本届春晚的第一个槽点喷薄时段。譬如说,第一个槽点可能是,人家前面几个唱歌的唱戏的唱美声的唱流行的唱民歌的唱R&B的,互相调着个地唱叫做反串,可你凤凰传奇的《小苹果》和筷子兄弟的《最炫民族风》叫的哪门子反串?

槽点其实就是看点,有吐槽就说明大家开始看进去了。于是,一个小朋友们的街舞节目过后,此时,基本上年夜饭都该散席了,牌局尚未码起,正好可以全家人趁着团聚的余兴,一起踏踏实实地看回节目听听歌,这时,一组体现家庭温暖的歌曲就适时奉上,刘德华的《回家的路》和莫文蔚的《当你老了》,建议此时大家都要安安静静地舒舒服服地看,这两首歌一定会让大家有所感触。尤其是莫文蔚的这首《当你老了》,原本出自上一届《中国好歌曲》,可谓该节目首推出来的最佳作品之一,莫文蔚又最擅长把握这种以情带声的歌曲,搞不好2015第一首年度流行曲,就是它了。

在两首温情歌曲平复了年夜饭的喧嚣,大家的精神和对春晚的兴奋度都相对集中起来之后,今年春晚的第一位劲爆人物邓紫棋就正式登场了。邓小姐这回唱的一首新歌《爱的距离》,作品精彩度目前尚难预料,但这个节目一定会是本届春晚的收视高峰点之一,邓紫棋能不能真正征服中国听众的民意,这首歌后,基本可见分晓了。

然后,大家也听累了吧?那就趁着刘和刚唱《拉着妈妈的手》时,该上厕所的上厕所,该喝茶的喝茶,该唠嗑的唠嗑,年年的民歌节目最大的意义不就是这个吗?今年这是民歌类节目仅存的两大硕果之一了,咱也不能对不起和刚兄弟不是?

这之后,春晚进行到中段,该有个提纲挈领的人物出现了,于是就轮到“大姐大”那英了,《丝绸之路》算是一首功能性歌曲,这样的歌曲通常都是一次性的,听不听本无太大区别,不过今年设计了沙画配合演唱的桥段,那英本就略带沙哑的嗓音与沙画配丝绸之路的漫天黄沙,声画兼备,也是醉了。

作为第一次登上春晚的李宇春,哈文导演给她安排的时段显出了足够的重视,只是,春晚年年嚼流行乐坛陈年剩饭这事儿,还真是让人难以继续下咽,《蜀绣》都是李宇春几年前的作品了。

下一个节目是个舞蹈《国色天香》,由影视圈的四大当红美女联袂演出,其中佟丽娅、王丽坤、马苏都有深厚的舞蹈基础,秦岚或许稍弱,但这个节目应该会是一个从颜值到艺值都相当靠谱的节目,值得认真观摩欣赏。

此刻应该就是本届春晚的颜值时段,女神们舞着下去了,就该男神们唱着上场了。本届春晚炒得最热火的几位小鲜肉集体亮相,吴亦凡、陈伟霆、鹿晗、宁泽涛,可以想象的就是此时段一定是全国少女们比赛谁嗓门最尖的时段,由于少女们尖叫声的分贝完全可以想象,估计就没有多少空间可以想象这几位小鲜肉的歌声了——当然,他们本来也不是主要来展现歌声的,有脸就足够了。

此外,这个节目的安排也看出了节目组的“用心良苦”:接下来登场的韩磊大叔和阿鲁阿卓,余兴未尽心有不甘的尖叫少女们,是会直接让这两位艺术家沦为“炮灰”的。

然后,该敲新年钟声了,该互相道贺新年了,这时全国各家各户的电视机都会开着,但也就是开着,没有多少人有心听或者听得清电视里在唱什么说什么,只要看到喜庆的笑脸就行了,所以,此时登场的少数民族歌舞大联欢,陆毅一家、玖月奇迹,知道该怎么做怎么唱了吧?

待鞭炮声贺喜声渐渐收尾,别忙撤,接下来还有一首值得一听的作品,刘欢的《从前慢》,这又是一首出自《中国好歌曲》的优秀作品,是刘欢组学员刘胡轶的作品,在《中国好歌曲》节目播出时就已经获得赞声一片,大气而又深具正统音乐的风范,优雅的词意及舒缓的旋律,也十分适合刘欢的演唱风格。夜深之际,听一首这样的好歌,有助于安定心绪,期待一夜好梦。

最后,就让大家一起哼着《难忘今宵》,带着新年的喜悦、亲人的祝福和对未来的期盼,甜甜地睡去吧。

日前,一位女子自称江西歌唱家,在微信朋友圈中兜售春晚直播和彩排门票,价格也从彩排票的7000元到圆桌座位的23万元不等。9日下午记者联系上该女子,她向记者确认确实正在出售春晚门票。而央视的工作人员则向记者表示,2015年央视春晚从未以任何方式、通过任何渠道销售春晚门票,并提醒网友不要相信、谨防受骗。(2月10日《北京青年报》)

春晚万众瞩目,春晚门票自然充满诱惑,网上兜售门票也不是一天两天。媒体记者的调查还显示,在具体操作中,兜售者负责安排购票者进入央视演出现场,付款方式是支付宝支付,先看节目后付费,大年三十的票还进行面议,这些措施可以最大限度保证购票者不会上大当,反而具有相当的可信度。

而对于网上兜售春晚门票,央视则反复重申春晚没有销售门票,这自然具有足够的可信度。毕竟春晚不是商业演出,大年三十的“精神年夜饭”,带有公益性质,即便是云集参演的大腕也没有出场费。再者历年的春晚都没有对外售票的先例,所以销售门票是不可能的。

但是,央视不对外销售春晚门票,不等于春晚演出不需要观众,因为观众往往是演出现场的一部分,如彩排的现场有时会安排大学生、军人家属观看,给演出造气氛。至于春晚直播的观众,人们并不陌生,相当部分是各行各业及方方面面的代表,体现了团结、和谐、欢乐的氛围。那么,需要观众自然需要相应的入场凭证,这种凭证不管是什么形式,客观来说就是门票。

春晚的影响力是多方面的,众星云集、场面宏大、节目精良,再加上一年一度的机会,足以承载起多方面的需求。事实上,门票只要一存在,就为任何形式的流通、交易创造了可能,从而畸生出一条各取所需的利益链条。毫无疑问,这对于央视来说是应当防范的。否则,春晚演出邀请观众,就可能变成资源变相寻租、借机牟利的商机,甚至出现内部暗箱操作的商业票务。

网络微信兜售春晚门票,公众质疑的并非其是真是假,而在于春晚任何形式的门票有没有“体外销售”的可能。一旦真有销售,问题的关键还是出在了内部。试想,没有内鬼,这些“中介”又如何能把人带进去,如何完成受邀群众与购票者之间的替换和利益交换?

现象在围墙外,症结却在围墙内,“春晚门票”别止于声明。央视不仅需要加强春晚彩排与演出观众邀请的管理,从程序环节上堵塞漏洞,也要管好自己的工作人员,杜绝内外勾结、以权谋私借机腐败。此外,对春晚直播现场观众的构成与邀请方式等信息,要采取适当方式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回应社会关注。

伴随春节的临近,2015年央视春晚已经蓄势待发。彩排、修正、磨合,万众期待的羊年春晚会是什么模样?人民日报记者专访了羊年春晚总导演哈文。在回答“春晚节目和演员筛选有哪些标准”时,哈文说:我们坚持“三不用”,即低俗媚俗的节目不用、格调不高的节目不用、有污点和道德瑕疵的演员不用。(2月9日环球网)

什么是好节?哈文举例说,杂技节目就要足够惊险、高难度、高技巧,此次春晚杂技节目就是获过国际大奖的;语言类节目就要“好笑”,追踪社会热点,为观众带来乐趣和启迪;创意类节目必须新、奇、特,让观众看到平时看不到的东西。

哈文还表示,坚持以艺术为首要标准,公平公正地选拔演员。“有污点和道德瑕疵的演员不用”的底线,更是让那些吸过毒、嫖过娼、有争议的艺人无缘春晚。哈文的“三不用”,让观众对羊年春晚值得期待,也有望成为最干净、最健康的一届春晚。

春晚办了30年,然而,在全国观众中有巨大影响的节目,近年来有“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的趋势。最近几年执导春晚的总导演也大都缺乏自信。2012年、2013年春晚总导演哈文,在被问及是否还执导2014年春晚时说:“做春晚不是我想做就能做的,不做春晚也不是我想不做就能不做的。从我个人本心来讲,真心不想做了呢!”2014年春晚总导演冯小刚也说过:“明眼人都知道,你干这个事肯定是挨骂的一件事。无论春晚弄成什么样都会是挨骂的。看春晚是一个习惯,骂春晚现在渐渐也成了习惯,成了一种时尚了。”

哈文、冯小刚何以一致认为执导春晚是件苦差事?是高层不够重视吗?非也!中宣部部长刘奇葆曾专程到中央电视台调研春节联欢晚会筹备工作,足见中央对春晚是多么重视。那么,为什么央视举全台之力,甚至举全国之力精心打造的春晚观众却不买账?

如果要深究其中的原因,我以为关键在于春晚的媚俗化倾向砸了春晚的台。自1984年举办春晚以来,春晚已成为全体华人的精神大餐,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重要名片。为什么舞美灯光越来越高大上的春晚味道越来越寡淡?因为观众已经很难品味出这道大餐的年味儿!为什么演员阵容越来越豪华,观众却已经看腻了?因为有些演员表演的节目缺少了对民族文化的坚守!于是,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是:春晚越迎合大众的审美,观众越不买账。

央视是国家门户,央视春晚是一张国家名片,大力弘扬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央视、春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一味的媚俗只能让观众越来越远离春晚,只有坚守民族的传统文化,弘扬主流价值观,才能找到央视春晚应有的文化内核,让观众重拾对春晚的期待。

羊年央视春晚总导演哈文的“三不用”底线,无疑将媚俗这条路已经堵死,这对于日渐式微的央视春晚无疑是一大利好。我们有理由对哈文执导的央视羊年春晚充满期待。

羊年春晚总导演哈文表示,对于节目和演员,我们坚持“三不用”,即低俗媚俗的节目不用、格调不高的节目不用、有污点和道德瑕疵的演员不用,这是底线。(2月9日 中国新闻网)

哈文“三不用”一出现,笔者发现网上喝倒彩的声音不小,尤其是“不用有污点的演员”,更是引发了一场发散思维:上不了春晚的会不会有污点嫌疑?上了春晚的就证明纯洁干净?不说不要紧,说了倒要瞧瞧,今年上春晚的真没污点?甚至有人直指哈文本人,过去是不是就没有任何污点?

看样子,几天之后的春晚,势必会以道德审视引领观众的期待。对于当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当然够得上政治正确,却与央视春晚这一海内外华人大联欢、除夕“年夜饭”的功能相悖。就如上好的必要的调料,不放不行,放重了,也会败味口。

想象一下,如果真有一批观众在除夕夜心不在戏,而是盯着每一个演员本身,并通过各种手段给他们挑过往的刺,难保都能逃过一劫。观众如此守岁太不轻松、一定乏味,也会酿成春晚之后的一场道德“清算”。这,还是春晚么?还有年味么?

何况,“低俗媚俗”、“格调不高”、“有污点和道德瑕疵”,都有个边界界定的问题,不能是少数人的主观判断,很难说春晚导演组就是道德权威。因为“污点说”直接指向的是人,上不上春晚,观众习惯于直接对号,对演员进行黑白归类,其结果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误伤。

对于一个有着世界上最庞大的表演艺术人才群体的中国,无论你怎样开门办春晚,能上的肯定是沧海一粟。不能上春晚的,会有许多原因,但绝对不只是“有污点”这一条。今年春晚事实上也会是这样。如果不是报道对采访者的断章取义,那只能说是哈文吐言不慎而“迎着中枪”了。

再说,有污点不让上春晚,本身让一种正确价值选择的简单化,并容易走向了极端。还记得那个曾经引领中国八十年代初期流行音乐的歌手张行吗?他曾因流氓罪服刑,经过教育和改造,洗心革面的他不久重返歌坛,并且参加了充满正能量的大型歌会《同一首歌》的演出,继续受到观众的喜爱,2009 年他出任中国教育电视台《青春万岁》栏目的总导演。

如果演员本身仍然是负能量化身,不让上春晚,这没有什么问题。网友们对“不用有污点的演员”之所以过敏,也并非一定主张“有污点的演员”上春晚。哈文及编导组对于春晚演员可以有道德要求,但最好是只做不说,标准抽象教条了些,加之过度张扬,不留余地,容易导致公众过度想象。因为矫枉过正的体验,我们从来就不缺乏。

演员都应该以德艺双馨为追求目标,但演员不是圣人,他们也有成长的过程。春晚既可以助推一帆风顺的成长,也可以见证柳暗花明的重生。作为舞台艺术,一切有利于作品效果的演员和手段都不应排除,从法律角度上讲,我们没有理由轻而易举地剥夺他们的权利。

当然,公众希望春晚不因道德洁癖而损害艺术效果和欢乐气氛,也要以这样的心态对待这顿民族大餐的掌勺人哈文,不必纠缠住片言支语不放,相信她“不用有污点的演员”能掌握好分寸,调动和运用一切有利“食材”,能为国人奉献出精美的盛宴。

【反腐相声上央视春晚,可视作是相声艺术回归本位、题材有所突破之举。这有利于相声艺术跟上时代的节奏,不断创作出针砭时弊、让公众喜闻乐见的作品】

据媒体报道,反腐题材相声有望在今年的央视春晚亮相。2月6日,来自陕西的相声演员苗阜、王声进行了第一次彩排。据悉,该反腐相声讽刺尺度之大,涉及题材之敏感,堪称春晚三十年来之最,许多网友表示十分期待。

这段反腐相声是否真的“尺度很大”,只能等到除夕晚上才能揭晓。但是,把反腐相声当作央视春晚的亮点,并特别强调这是春晚史上第二次上演反腐题材相声,本身就颇能说明问题。

相声的生命在于幽默与讽刺,没有讽刺就不成其为相声。作为艺术表现形式之一的相声作品,本来就是以嬉笑怒骂的方式揭示真相,批评社会丑陋现象。腐败是当前最受关注的社会话题之一,自当成为相声作品讽刺与抨击的对象。而作为相声艺术重要表演舞台的央视春晚,若数十年来几乎未曾涉足反腐题材,这或许不是相声艺术的遗憾,而是春晚的遗憾。

这也表明,以往央视春晚的相声节目在内容和题材上与社会现实存在着很大差距。近年来,轰轰烈烈的“打虎拍蝇”反腐行动深合党心民意,是今日中国上下一致的共识,在小说等文学作品中以及网络上并不是什么禁忌话题。许多电视作品、小说都涉及对腐败现象的描写,网上更是流传各种各样关于反腐的段子。就连中纪委网站都专门开辟反腐漫画版块,并且组织佳作评选,这就足以说明,文艺创作不应该自设禁区。

小说可以写,网上可以说,春晚却罕有涉及,难免让人感觉不过瘾,相声艺术的讽刺功能也被大大弱化。倒是往年央视春晚一些相声节目动辄嘲讽普通民众乃至于残疾人士,引起许多人反感,这是一种颇不正常的艺术扭曲现象。

此外,对于这次央视春晚准备上反腐相声,主创人员似乎反倒高度紧张,如临大敌。如相声演员苗阜透露,由于“压力太大”而又“没有当贪官的经历”,他便向纪委部门求助,收集了不少真实素材。这固然反映了相声演员对艺术创作的严谨精神,但也体现出其对如何演绎好反腐题材心里没底的陌生感。这正如一个从没有学过游泳的人,却突然被丢进了一片艺术的新海域。可见,一些相声艺术家丧失了将相声当作“匕首”和“投枪”的主动意识和艺术敏感性。

春晚相声就是让大家图个乐,是否涉及反腐题材,或许并没有一些人所想象的那么重要,主创人员也不用感觉那么“压力山大”。只不过,央视春晚若能上演反腐相声,这可视作是相声艺术回归本位、题材有所突破之举。这有利于相声艺术跟上时代的节奏,不断创作出针砭时弊、让公众喜闻乐见的作品,也可鼓舞人心,营造反腐倡廉、弘扬正气的社会氛围。

这里还有一个期待,上央视春晚舞台的反腐相声,不仅要来源于真实生活,还应有所提炼和升华,充分发挥艺术加工创作的优势。简而言之,既要把众所周知的反腐经典案例搬上舞台,让观众会心一笑,也要有针对性地展现和演绎那些尚不为人所知的腐败问题,启发人们的思考,为反腐工作提供素材,传递公众声音。这样就意味着,相声艺术真正回到了公众身边,肩负起了自身的艺术功能和社会使命。

【嚷着“再也不看春晚”的,完全可能是看春晚最起劲的。这在有关春晚的消息传播中,可见一斑。比如昨天,春晚导演哈文接受媒体采访时,网友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见招拆招功夫。】

哈文说“好节目是硬道理”时,大家在笑。好无止境,春晚一年就办这么一次,央视年年道理讲得都很硬,呈现给观众过得硬的节目却相当有限。光说狠话没用,失望总在那儿。哈文导演对于羊年春晚,很有时代感地提出的“三不用”,低俗媚俗的节目不用,格调不高的节目不用,有污点和道德瑕疵的演员不用,很多网友一听还是坏坏地笑了。尤其对最后一句,普遍觉得很难操作。

从技术层面来说,判断低俗的、格调不高的节目,央视确实是一把好手。这么多人把关,更是不在话下。但这“有污点和道德瑕疵”,普通网友暗笑,无非觉得经过反腐发现,央视自己的队伍纯洁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觉得谁都不能保证羊年春晚亮相露脸的,就一定是个个心净灵美的,所以,哈文导演这么一说,人们就担心那些今年春晚没轮到上台的,自我对照起来引发误会,年都过得不踏实了。这是从抠字眼的层面来打趣的。

而有学者由央视春晚“不用有污点和道德瑕疵的人”,立即升华到“感情和意气用事”、上升到“歧视和拒斥”犯有罪错的人等等高度,则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打趣和矫情了,而是任什么都不爽的一种纯粹意义上的不合作态度。

持这种观点的认为,歧视和拒斥有罪错的艺人上春晚舞台,只能令他们更加仇恨和敌视社会,成为社会永远的敌人。按照这个理论,春晚应该把房祖名、李代沫们请来,把那些依傍权贵而东窗事发的演艺界人士请来,跟没事人一样欢快一把,以示法治的丈量与社会的度量之间的区别。

事实上,春晚真要将这拨子人弄到台上,不合作者可能骂起来比这更甚。春晚拒绝,他们说你存心不让有罪错的人回归社会,会说这种不包容与接纳是社会的不文明与不进步。你真请个把上台来了,他们会说你把法治社会的概念给弄丢了,是基本的三观尽丧。当为反对而反对成为一种批评的精神状态,你说啥他都站在对立的一方看问题。

将春晚不用有污点和道德瑕疵的人,视作等同于“将他们制造成敌人”,这是一种混淆概念、混淆是非的主观臆想。这种危言耸听的观点,是建立在大多数人价值观必须服从于少数人价值观的一种价值观念绑架之上的。这种为反对而反对的不合作态度,其实也是对普通观众不尊重不合作的态度,应该不代表社会大多数的判断。这种说三道四,听过则罢。

日前,羊年春晚总导演哈文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必须坚持春晚联欢的核心,史无前例地设置了两个舞台,设置了春晚吉祥物阳阳、首次引进新媒体互动,等等,期待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春晚中的一份子,不仅乐享视听盛宴,更在互动中获得快乐。(2月8日《光明网》)

从记者与哈文间的谈话可以看得出,羊年春晚节目和演员的筛选执行严格的准入条件,坚持“三不用”的底线,可谓界线分明;两个舞台的设计增强与现场观众的互动性,紧密联系群众;“节俭办春晚”既符合国家新政又创意不断,通过创意制胜。想必,举办方为羊年春晚确实做出了很多努力。当然,最让笔者心头为之一亮的,当是哈文的一句:期待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春晚中的一份子。

三十余年的央视春晚,公允地说前半场给全国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后半场尽管举办方想方设法,但俨然还是一次除夕过意不去的“热机”行动,电视机内热热闹闹,电视机外各行其事。虽然偶尔也会迸出一两个精彩节目,但不看也绝称不上后悔。春节晚会,已逐步由春晚盛宴变成了除夕鸡肋,食之索然,弃之可惜。

当然,人们不再钟情于春晚,春晚由盛至衰,不能单方面怪罪于春晚举办方。这恰恰反映了当下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极端丰富性和多样性。反过来,精神生活的丰富多样性,一方面快速提升了人民群众鉴赏文艺节目的能力水平,一方面又将一些低俗的内容进行了无限放大和渲染,让一些群众难以分清是非对错、导致精神追求多样性或精神无追求。这也许是文艺类节目过多过滥导致春晚丢失“市场份额”的问题症结。

从三十余年春晚中还可以看出:普通群众一直很难成为电视荧屏内的现场观众,春晚与荧屏外的观众互动不足;春晚与时代当红歌星影星等紧紧地交织在一起,群众自编自演的节目少之甚少;明星大腕们巨额的春晚出场费以及迷人的奢华绚丽夺目的舞台灯光,让追星族痴迷于一夜成名;网络流行语不分青红皂白的炒作,严重阻碍人们对价值的判断……人们为了竞相成名,各类晚会纷纷效仿春晚,乘势而上。通过晚会展示文艺的方式似乎成为了精神文化追求的主流,再加上文艺与影视圈、娱乐圈融为一体,一些低俗不雅的节目粉墨登场,造成了十分不良的后果,引发社会道德滑坡、核心价值观树立不起来。

春晚,尤其是央视春晚,实质上不单是春晚的价值风向标,而且还是整个社会的主流价值风向标。如何让每一个人都成为2015羊年春晚的一份子?笔者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要从整治上述不良问题入手,严格准入商业演员和节目,通过公平的条件选出央视现场观众,尽力多推出老百姓自编自演的节目,要实行节俭办春晚、不高薪邀请大腕明星,不炒作网络流行语,要想方设法采用新技术与央视内外的全国观众实现积极互动,传递好符合全社会价值主流的正能量,等等。如此才能真正凝聚目光、凝聚人心、凝聚力量,让每一个人自然而然地成为春晚中的一份子。

但愿2015羊年春晚,成为时代春晚的转折,再度成为浓郁中华儿女亲情的粘黏剂。羊年春晚新变,我们尽情期待。

【没了批评的锋芒,没了敢于直言的艺术秉性,幽默缺席,艺术生命力萎缩很多。】

相声是讽刺的艺术,但反腐题材相声在央视春晚舞台30多年的历史上,仅牛群有一个《巧立名目》曾经直接讽刺过“领导”这一群体,另外,赵本山早年的小品也曾讽刺过“乱来”的基层干部。苗阜俩人今年的尺度早已突破牛群当年相声中的“领导冒号”。2月6日,在往年春晚彩排阶段上几度浮沉的苗阜、王声,亮相首次大联排。观众发现,这次很可能最终顺利登上春晚的反腐相声讽刺尺度之大,涉及题材之“敏感”,堪称三十年来之最。苗阜说:“大家都评价说这在春晚舞台是前无古人的,在审查的时候领导说该说就说,不用回避,实事求是最好。”

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说:“歌颂真善美是正能量,针砭假丑恶也是正能量。不惧批评,才能体现今天社会的自信和胸怀,艺术本身的力量才能得以爆发。”一个和谐包容、开放大度的社会,就应该让艺术的讽刺力量喷薄而出,让讽刺艺术充分汲取五味陈杂的生活养分,打造出更多敢恨敢爱、直言不讳的辛辣作品,让艺术得到多元化发展——讽刺相声是文艺百花园的“带刺的花朵”,刺人,却别有香韵和吸引力,成为社会发展的积极助推力、醒脑丸。

当下是“加急时代”,平时生活压力大,逆淘汰等不公平因素、不公平竞争让人窝心。此刻,让我们融进讽刺艺术中,通过这种酣畅淋漓的讽刺和嬉笑怒骂,让内心的诸多不满得到消解、释放——讽刺艺术真的就是“心理良药”、精神按摩了。诸多人喜欢看讽刺漫画,喜欢讽刺艺术,正源于这种心理放松。

这些年,小品、相声等语言类节目在数量上得到了飞跃,但整体而言,相声、小品都在走下坡路,观众不喜欢。可以预见的情节、无聊的装疯卖傻,或者是插科打诨,拿弱势群体开涮,耍贫嘴等,圆滑世故,看起来非常热闹,因为没了批评的锋芒,没了敢于直言的艺术秉性,幽默缺席,艺术生命力萎缩很多。正如有媒体批评的,“语言类节目仍让人不满足,主要是失却了当初的讽刺锋芒,回避矛盾,回避现实,远离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只拿些不痛不痒的问题开刀,让人笑得勉强,即使是讽刺也是隔靴搔痒,导致晚会质量下滑”。语言类节目质量,要想得到真正的提升,就应该讽刺和批评重新回归。

相声、小品就应该有针砭时弊、带尖带刺的勇气,调动艺术的力量、站在公共责任感的高度,对贪污腐败、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主义等不良现象,进行辛辣的嘲讽和批评。多一些带刺的锋芒,相声必然能重焕光彩。

□耿银平(教师)

【人们对于春晚如此爱恨交加的态度,其实就是对于动荡的变革时代新兴而驳杂的大众文化的态度。人们骂它,百般挑剔它,又离不了它。这真的是一种奇怪的中国现象。】

如今,骂春晚是一种时尚,吐槽是春晚的后遗症。我们的观众最容易忘恩负义,忘记了这三十多年来春晚给中国人带来的欢乐,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道年夜饭。在中国风起云涌的大众文化潮流中,哪一种样式,哪一种形态,也抵不了一年一度春晚的影响力和作用力。

人们对于春晚如此爱恨交加的态度,其实就是对于动荡的变革时代新兴而驳杂的大众文化的态度。人们骂它,百般挑剔它,又离不了它。这真的是一种奇怪的中国现象。

不过,客观地讲,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生长期、高潮期和跌落期,潮起潮落,花开花落,总有难以违抗的周期和规律。长达三十余年的春晚,已经过了它的鼎盛期,近几年更显疲惫不堪。去年换导演冯小刚,换主持人张国立,今年又越洋请回董卿,走马换将,只是换脸难以更换春晚已经约定俗成且形成惯性和固化的基本框架与内容,涂抹再厚重的粉底霜,也难掩春晚疲惫老化的面庞。

而且,随着春晚在中国人春节期间的位置与作用的做大,关心它的由上到下的人也就越多,虽说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却也容易水多浇死了花,木匠多了盖歪了房。改变它,便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前怕狼后怕虎,前有车后有辙。也就是说,春晚就是大年夜端给大众的一盘热腾腾的水饺,水饺的馅已经调制就是那老几味,换饺子皮,哪怕是在皮上再捏上漂亮的花边褶儿,也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

因此,春晚谁来搞都难,无论换哪位导演,无论请哪位主持人,无论上哪位大腕演员,更无论增添何种声光电的高科技和现代化舞台效果。

其中语言类的节目更是难搞,演创人员身心疲惫,观众众口难调,舆论批评口味又逾年见长,连续多年,积劳成疾,花样难以翻新。以前有陈佩斯、朱时茂;后来又有赵本山、赵丽蓉;再后来请来郭德纲和记不住名字的新人,走马灯一样,也已经是磨出的老茧,难以点成美人痣。人们如此关注的语言类节目,不过如中国足球一样,成为一台晚会的软肋。即便把陈佩斯再请回来,看他新近在电视剧《好大一个家》中的程式化套路的表演,便知道断然难挽春晚的颓势。

谁能搭救已经如此疲惫不堪的春晚?要我说,谁也搭救不了,时代在发生变化,真的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作为新时期大众文化的代表——春晚,已经完成了它历史的任务,它现在的存在,只不过是一种怀旧般日渐逝去的形式存在。它已经很难完成新形式与内容的蜕变。

按照巴赫金狂欢节理论,狂欢节的特征就是笑声,就是过度,就是冒犯,是由两种语言之间的冲撞构成的,一种是古典高雅的语言,一种是民间世俗的语言。我们的春节本身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狂欢节,春晚是狂欢节的高潮。要求它笑声可以,要求它过度和冒犯则难,要求它高雅与民间相融合则更难。

同时,还因为,春晚只是电视屏幕上影像的显示,缺乏狂欢节的互动,因此,只会越来越成为一种仪式上的联欢。要求它在积三十余年的既定经验与思维模式中变革,是不现实的。大众文化的研究专家约翰·费斯克教授曾经说过:大众文化不可能是激进的,所以难以成为自己的变革者。

所以,我说谁也搭救不了已经疲惫不堪的春晚。春晚陪伴我们三十余年,已经功德圆满,很不容易了,我们应该感谢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出现了春晚这样一种深入人心的大众文化的样式。它的先天不足,它的后天弱处,它所呈现的疲惫、顾此失彼与力不从心,实际上正是所有大众文化的长处与短处。

因此,对于春晚,首先应该淡化。就像我们的体育,应该淡化金牌意识一样。淡化它,才有可能催生出新的年文化,新的狂欢节样态的大众文化。所谓缺了穿红的,还有挂绿的嘛。本来,文化就应该是多元的,作为勃兴的大众文化,不应该只有一种形式。

据《长沙晚报》前日报道,央视羊年春晚语言类节目举行终审。自1986年第一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起,从来没有缺席过央视春晚的著名相声演员冯巩,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春晚常青树了,如果顺利,冯巩将连上春晚30年。央视春晚作为中国收视人数最多的大型晚会,一个演员能够在此走过30年,这确实是一种莫大的成就和荣誉。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连上春晚30年”又是一件让人高兴不起来,甚至是令人担忧的事。

笔者承认如冯巩一样的“春晚老人”,30多年来向观众奉献出了无数的经典文艺节目,给全国亿万观众送来了无限的笑声与欢乐,他们为我国文艺事业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这些“春晚老人”的作品,并非年年都是经典,并非个个都令观众满意。尤其是时代在变,观众的口味也在变,可他们表演节目的套路却没变。这也就意味着,一些人眼里的春晚常青树,很可能也已经成了一些人眼里的春晚“钉子户”。

前几年,网络上曾经热传一个“最不想看到的春晚十张脸”的帖子,包括赵本山、郭达、黄宏、蔡明等春晚老面孔悉数上榜。难道这仅仅是全国观众的一种喜新厌旧吗?事情恐怕没有那么简单,更多的还是因为这些演员捧上的春晚年夜饭,不符合现今观众的胃口。

从这些演员个人得失的角度来看,跟无数梦想了一辈子都无法登上一次春晚舞台的各路艺人相比,他们无疑是成功的。但是,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在一个舞台上长盛不衰;再说,即便离开了春晚舞台,他们一样可以以评委、导演等身份为春晚做贡献,为全国观众做贡献。

“连上春晚30年”的背后,是国内曲艺的后继乏人,是中国群众文化创新面临的困境。那么,要想寻找人才,要想创新,何不从春晚老面孔让贤开始呢?把机会让给更多年轻人、新面孔,说不定春晚又是另一番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