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最近非常高调。前不久,中石化一位权威人士力证国内油价低于美国;所引用的对比数据,引起社会的广泛争论。除了所引用的对比数据不具有代表性和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外,还与中美两国成品油定价机制不同,不具有对比性有关。
中石化的这名权威人士属于石油体制内人士,社会普罗大众属于石油体制外人士,双方都会站在己方立场说话,对于我国成品油价格到底是高是低,说明各自自己的理由。但为何会产生如此激烈的争论,笔者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石油企业成本不透明,进而反映出石油企业在目前依靠垄断地位牟取暴利的事实。而一旦这种暴利具体化为金碧辉煌的大楼,价格超常的吊灯,民众的质疑立刻找到了具体的出口。
就事论事地说,民众对中石化的追究,并非出于纯粹的非理性或“仇富”心理。即以中石化自己的辩解来说,民众也提出了诸多疑问:
首先,进口原油和国产原油成本到底有何差异?我国的石油市场规模虽然很大,但国内自产原油占到供应总量的一半左右而且国内自产原油成本要远小于进口原油,在这种情况下,完全以国际原油价格来推断成品油成本,那么,国内外原油成本差异如何在成品油价中体现?
其次,既然我国成品油运输、加工以及销售环节成本均高于美国,为什么一些石油企业却能成为“亚洲最赚钱公司”。据相关数据显示,美国零售和输送环节成本一般占零售价格的12%左右,而我国零售和输送环节一般会占到零售价格的20%左右。理论上,在市场竞争中,成本越高越难赚钱,可为何中石油多年成为亚洲最盈利的公司?为何中石化2009年以207.81亿美元的营业收入首次进入《财富》世界500强的前10名?
在国际油价走高,石油企业喊亏损的同时,石油企业为何不从缩减其生产成本和人工成本入手?尽管国内石油企业从不向社会公布其生产成本和人工成本,但社会上却不时传出其员工加薪、发放高福利的消息。曾有专家估算,中石化集团的人工成本(包括工资、各种保险和福利)已占总成本的近9%,远高于国外同类企业5%左右的比例。即使中石化不认可这个估算,但在众多企业减薪、削减成本的大潮下,中石化为何岿然不动,还爆出了天价吊灯事件?
在目前相对垄断的石油市场局面尚未打破之前,油价暴涨暴跌的受害者包括石油企业和全体民众。但石油巨头亏损了可以申请补贴,盈利后还要将成本分摊给产业链下游和普通消费者,市场经济中常见的消费者选择、产业博弈,在石油巨头这里总是付诸阙如。这,也许是民众对“天价吊灯”的怨气根源。(刘满平 北京公务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