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改革的呼吁由来已久,各地也都有尝试,但像杭州这般大规模的车改在全国尚不多见。即便如此,杭州车改还是引发质疑。不少网友质问:和级别挂钩的车贴,是不是给官员变相发放福利?这种质疑表面看不无道理,毕竟2008年杭州市在岗职工平均月工资仅为2321.9元,人们很难心平气和。
不过细想来,杭州车改也是一种值得肯定的进步。
杭州破除局级官员的专车待遇而发最高2600元的车补,相对来说减轻了政府办公费用的压力。试想,在此之前,一辆专车的维修、保养、加油乃至专职司机的工资待遇加起来,恐怕10个“2600”也不止。车改之前,大把大把的钱花在暗处,公众因无从知晓而毫无感觉,而车改后,亮在明处的“2600”的车补却让人觉得奢侈,实在耐人寻味。
有网友在人民网撰文,称如果车补进入私人口袋后,有的官员工作也不做,车也不用,不就成了权力自肥?这纯属误读,估计这名网友连新闻都没有仔细看,杭州的车补直接打入公务员的市民卡,它可以用于刷卡付费、打的、加油等,却不能取现———这是杭州车改的与众不同之处与高明之处,它如何可能变现成个人福利?这样的车补再多,如果不用也只能存在卡上。
至于不少人担心的这并不能完全遏制公车私用,倒很有可能,可问题是,不车改,不发车补,公车私用就会少吗?车改的最高境界当然是如法治成熟国家那样规范运作、公私分明,车补当然也应该按照公务活动的量来发放而非根据级别,但在目前,我国的公务车改还不可能做到一步到位。事实上,不少国家的绿色公车体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无论在哪一种体制下,改革都要渐进,且须伴有健全的配套措施,靠单一的热情去改革公车,很容易弄成夹生饭,要么推倒重来,要么沦为形式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