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服务不容套娃式转包
2024-12-18 16:20:05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
近年来,“小包团”堪称旅游市场的香饽饽。但媒体调查发现,在其火热的背后,陷阱也不少,许多消费者遭遇了擅自转包、层层转包,小团秒变大团,服务大打折扣。 “小包团”,也叫独立包团、自组团,是一种由家人或朋友单独成团、单独设计旅游路线、独立包车的旅游方式。那何为转包?这个词有时会在建筑工程领域“出现”。个别中标单位承揽了项目,却不想亲自干活,于是将项目的全部或部分传给下家、再下家,犹如“击鼓传花”。 从媒体调查来看,“小包团”的转包之术相当“精彩”。先是博主或客服在线“种草”,且“种”得天花乱坠,等待愿者上钩;接着旅行社作为中间商,进行对接分包,将客源转包给其他同行;几经倒手后,这些游客最终会被分包给整个链条的末端——拼车司机,由司机兼任导游角色。你看,请君入瓮的博主,有门路的中间商,实际干活的司机……各方“见者有份”,将钓上来的“大鱼”分而食之,不亦乐乎。游客则像货物一样被卖来卖去,像皮球一般被踢来踢去,在这条“流水线”上任人宰割,身不由己。 层层转包有多坑人?从博主到旅行社,诸多中间商动动嘴皮子、倒一下手,即可赚差价、挣快钱。而层层扒皮、雁过拔毛,必然摊薄下游的利润——货不对板、服务缩水无法避免;此外,为降本增效,将游客转包给没有营运资质的“黑车、黑导、黑社、黑店”,也不稀奇。如此转包,像套娃一样环环相扣,“深”不见底,不仅涉嫌虚假宣传、违反合同义务,还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等合法权益。倘若站在游客的视角,本想到此一游,结果遭此一劫,好好的旅游成了历险记,怕是会对当地旅游产生心理阴影,甚至“十年怕井绳”。 怎么管?强化监管执法,完善投诉处理机制,加强专项整治,用好“黑名单”制度,形成有效震慑……这些对策有用吗?肯定有,但也是有限的。应该看到,旅游行业转包乱象早已有之,相关监管一直在线,惩戒亦不可谓不严,但依旧乱象丛生。究其根源,在于供需矛盾。“小包团”备受追捧,其背后是真实的消费诉求与偏好,呼唤的是供给创新、商业模式升级。再换个角度,转包本是旅游行业的常规操作。有的企业有客户资源、擅长营销,那就专注于揽客;有的接待能力突出,那就专攻“地接”……转包没问题,是分工细化的结果,可问题在于不能偷摸转、强行转、层层转、一转了之。各地尤其是热门旅游目的地,还是要在供给侧下功夫。要将当地旅游接待资源的“家底”梳理清楚,将“小散杂乱”的旅行社、无旅游资质的拼车司机等都纳入规范化轨道——服务规范,产品标准,即便有转包分羹,也会多方受益。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