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快递也要人脸识别,有多大作用呢?
2024-08-07 09:38:07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责任编辑:蔡秀明我来说两句 |
据媒体报道,近日,不少市民在寄快递时都遇到了被要求“刷脸”的事。记者采访发现,让消费者感到疑惑的不仅是寄快递时需要识别人脸,不同下单方式、不同网点对于是否需要人脸识别,标准并不统一,更是令人摸不着头脑。 据了解,近期,国家邮政局等有关部门正在组织各快递企业对实名收寄管理制度、实名收寄整体流程、企业信息系统等进行规范。当消费者询问快递员为何现在要“刷脸”时,快递员回答“现在管理变严格了”。有市民拨打了12345市民服务热线询问,上海市邮政管理局回复称,寄件确实需要实名认证,对于认证手段不统一的情况,后续将进行改善。面对消费者的一次次询问,种种回复显然没有回答“实名收寄”是如何变成“人脸验证”的? 从网友反馈来看,有网友赞同这一举措,认为其有助于保障包裹安全;但更多网友则表示,过度的身份验证会导致个人信息泄露风险增加。从中不难看出网友的关注点和担心所在。如果是出于安全考量,一贯以来对身份证进行验证、对寄件货物进行查验的做法,既已落实快递实名制,也保障了包裹安全,那为何现在又行不通了? 今年4月1日起实施的新版《快递服务》国家标准规定,快递服务主体采集寄递服务用户个人信息,应限于实现快递服务目的的最小范围,包括姓名、联系方式、寄件(收件)地址、寄递物品信息、身份证信息等,不应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民法典中也规定,“处理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快递实名制推广已十余年,其成效,每一个寄收过快递的人都有目共睹。在此基础上还要人脸识别,是否已属于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其行为是否遵从合法、正当、必要原则,有必要讲清楚。 还有一个关键信息值得追问,如果寄快递“刷脸”成为必选项,那相关企业是否有足够的能力保障个人人脸信息安全呢?这并非杞人忧天。近些年,个人信息遭泄露似乎成为常态,而快递信息的泄露更是触目惊心。2023年6月,公安部公布十大高发电信网络诈骗类型,其中就有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诈骗,而快递信息的泄露是致使这类诈骗猖獗的原因之一。此前也有新闻报道,快递员蔡某利用工作便利,短短十来天,非法出售了8000多条公民个人信息,从中非法获取人民币12884元……类似案例并不少见。人脸信息作为一个人的生物识别信息,其不可更改性意味着一旦泄露就会后患无穷。在个人身份信息安全都无法完全保证的时候,在人脸识别技术方兴未艾之际,人们对快递公司以及相关部门能否收集、存储好个人上传的脸部信息存有很大疑问,也是必然。 对人脸信息的采集,保持审慎的态度是必要之举,也是社会共识。去年,国家网信办发布的《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重申,只有在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并采取严格保护措施的情形下,方可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人脸信息。上海市消保委回应此事时也建议,快递企业需要考虑通过人脸识别来核验身份是否有其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以及能否提供相对应的技术安全保障。这些都是寄快递“刷脸”的前置条件,也是个人维护自身人格权利的必要之举,不容漠视。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个人信息安全的极端重要性。此前,人脸识别进校园被叫停,酒店、景区、地铁等人脸识别也在引发巨大争议后被喊停。如今,人脸识别技术作为寄件人身份信息识别的辅助正在试点应用,这一行为在没有任何解释之前似乎难言正义。而作为已经出让很多个人信息的个体,面对这类事件,本不该是无力的。(余粒) |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