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西岸时评>时政观察> 正文

加强东西部协作,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4-07-12 09:19:19作者:岳永杰 周 拉来源:光明日报责任编辑:蔡秀明我来说两句

【光明论坛】加强东西部协作,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来到果洛西宁民族中学,了解当地深入推进教育领域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等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包括教育在内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取得显著成效,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加强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我国基于国内东西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不平衡、资源分布不均衡和互补性强的实际情况,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而实施的重要战略举措,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制度。其中,教育领域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央政府向西部地区派遣大批毕业生和教师支教,解决当地师资匮乏等问题,奏响了东部对口支援西部的教育协作序曲。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领域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先后印发,更加系统有力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在促进教育公平、培养优秀人才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教育领域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有效促进了教育公平。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的关键在于提升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形成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而教育领域东西部协作正是促进西部人才培养、助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东西部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举措。特别是,教育数字化为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以及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提供了更多可能。东西部协力建设云课堂、直播教室、教育协作智慧平台等数字化平台,开展“同步课堂、同步教研”活动等,使更多西部师生从中获益,激发了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动能,从而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教育领域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有效改善了西部学校办学条件,提升了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丰富了西部学校的教学资源,促进当地教育事业得到全面发展,为西部地区培养更多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据统计,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6省市共同对口帮扶支援下,青海省已实现学前教育乡镇以上幼儿园全覆盖,学前教育的毛入园率达到92.82%;5万人以上县城高中全覆盖,高中阶段的毛入学率达到95.15%;高校校舍面积达316.85万平方米,较2012年增长超过90%,高等教育正式进入普及化阶段。

此外,随着教育领域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的深化推进,除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外,教育部门开始注重从“单一式”援助向“组团式”援助转变,在援助内容、主体、渠道、统筹协调、保障机制等方面不断创新和完善。以西藏昌都市第一高级中学为例,在“组团式”教育援藏的支持下,学校教学硬件设施有效改善,本地师资队伍能力不断增强,高考重点本科升学率等指标明显提升。

教育领域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集聚的地区,在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过程中,通过互派干部、科研合作、教师培训、人才联合培养、学术交流等方式,东西部在相互交往、交流、协作中了解彼此的风俗习惯、特色文化,不仅缩小了教育上的差距,也加深了两地百姓间的情感。这一过程中,西部地区人民群众因为地区间的教育交流协作而获得福利,感受到中华民族一家亲;东部地区的志愿者也在帮扶过程中与受援地的人们结下深厚友谊,为当地发展贡献力量。

加强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必须长期坚持下去。未来,随着教育领域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的深入推进,我们还需进一步加大精准教育帮扶的力度,深化教育协作内涵,进一步向“造血”协作、精准协作和高质量协作方向发力,共建共享美好未来。

(作者:岳永杰 周 拉,分别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教授,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院长、教授)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