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西岸时评>民生巷议> 正文

赓续中华文脉 坚定文化自信

2024-02-05 17:12:26作者:龚莉红来源:光明日报责任编辑:蔡秀明我来说两句

作者:龚莉红《光明日报》( 2024年02月05日 02版)

【光明论坛】

近日,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要加强文化精品创作生产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强调,“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赓续中华文脉、谱写当代华章,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我们一定能够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更好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不断以新气象新作为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传承千年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今天依然给人以启迪和智慧。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宝库,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需要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准确把握中华文化的精髓。梳理提炼其中的思想精华,结合当代实际情况激活其时代价值,有助于我们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去年,传统文化热潮持续升温,从充满中式美学的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到口碑票房双丰收的国漫电影《长安三万里》,从西安大唐不夜城火爆的夜游经济,到舞剧《红楼梦》全国巡演一票难求,传统文化展现出强大的时代魅力,不仅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也让我们的文化自信更加深厚饱满。深挖中华文化基因,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与智慧,在守正创新中不断推陈出新,才能更好以中华文脉的深厚养分涵育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华文明是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的文明,中华文化绵延不断,持续创新发展。文化外化于有形体现,内化为精神气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升文化的吸引力、凝聚力、创新力,需要在话语表达、表现形式、传播手段的创新上下功夫,让传统文化走到人们身边、走进现代生活。互联网时代,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快速演进发展,给文化的传承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近年来,传统文化文艺精品层出不穷,借助小说、电影、游戏、动画、音乐、戏剧、短视频等多样的艺术形式,传统文化焕发出全新的活力。这些生动的探索实践,对传统文化中的文化符号、文化场景、文化故事进行了深挖再造,通过技术的“破圈跨界”和平台的拓展延伸,实现了传统文化表达方式的全方位创新。比如,当下各大博物馆借助AI、VR、声光电等新技术、新传播形式,打造智慧博物馆,让博物馆里陈列的文物变得有深度、有温度、有亲和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比如,近年来,新中式服饰、中式改良茶饮等“国潮”消费颇受年轻人追捧,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也逐渐“潮起来”,传统文化通过“文化”变“流量”、“流量”变“能量”,不断扩大在年轻群体中的影响力。从沉淀的传统文化基因中不断提炼新的文化元素,将其与新的科学技术、传播媒介、文化需求、文化业态相结合,既能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繁荣,也为更好弘扬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的文化精神开辟了新的路径。

中华文化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和和平性,中华文化历来是在文化的交流汇通中丰富自身、回馈世界、兼容并蓄的。加强文化的交流与互鉴,有利于消弭民族与民族、区域与区域、文化与文化之间的误解和隔阂。对外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故事,是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展示当代中国文化观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需要我们以更丰富的方式和更具亲和力的话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在这个过程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生动呈现中华文化之美,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读懂中国。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引领,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文化话语体系,提升文化国际传播效能,增强对外传播的影响力、感染力、感召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为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贡献更多中国力量与中国智慧。

(作者:龚莉红,系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京财经大学基地研究员)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