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用官员微信骗钱为何屡屡得手?
2021-10-14 10:01:1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近期,有骗子冒用领导干部的微信名和头像,添加下属和服务对象的微信后嘘寒问暖,关心其工作生活,然后通过一些话术诱使这些人向指定账号汇款,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10月13日 半月谈网) 冒用领导干部名号行骗何以能够屡获成功呢?可能有骗子演技高超的因素,但是更为主要的,恐怕还是我们缺乏应有的辨别能力,或者说即便是对其产生了怀疑,也缺失一种核实求证的较真态度。 这些骗子必须依法惩处,但为何屡有党员干部在此种骗术面前“中招”更当深思。一些党员干部轻易受骗,看似警惕心不够、分辨意识不强,背后实际上是私心杂念作祟,有着投机的心理。 一旦遇上有人打着高级干部或其亲属旗号,就想着“搭天线”“抱大腿”,视其为结交领导干部、拓展人脉资源的机会,拿公权做人情,希望领导干部会“投桃报李”,换得个人好处。如此歪心思,遇上敢于吹嘘、能言善辩的骗子,就容易上当。 毋庸置疑,骗子和受骗的官员都存在投机心理。骗子抓住“领导”的光环,极力蛊惑,瞄准别人的心理空档突破防线。而一些人也心存侥幸,想借“领导”腐败的一手,实现“共赢”,从中捞取便宜和好处。投机心理是双方面的,也就促成了一场又一场骗局。 其实,信息化时代,核实官员身份信息,只需要在网上动动手指,或者打几个电话,一查便知。换言之,核实一个官员的身份并不难,可受骗人往往不去做这样的事情。在很多被骗者看来,质疑官员身份事件极其不尊重对方的行为,如果弄错了,还会有得罪领导的风险。正是这种想法,让那些冒充官员的人骗起来畅通无阻,屡屡得手。 要想从根本上断绝骗子的行骗之路,那么,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应是当务之急。因为国家公务人员的职业素质的高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仅影响着全国干部的整体素质和形象,而且还为骗子提供了行骗的“温床”。骗子冒充领导干部喊下属转账这样的闹剧屡获成果,确实令人汗颜,但最终是希望某些人明白“程序正当不容忽视”才是真理。(文君)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