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办实事”要少些套路多些真诚
2021-08-27 09:43:54来源:东南网责任编辑:孙劲贞我来说两句 |
对群众诉求会较快回应,但用的是“模板”;群众来办事,用“软钉子”让事情不能及时办理;对群众反映的难题,用“正在走程序”的话术敷衍群众……一些官僚主义的新套路存在于少数基层干部处理群众事务的日常工作中。(8月26日 半月谈)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各地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走基层、听民声,解难题、办实事,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民办实事、解难事的实际行动,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然而,少数基层干部回应“模板化”、办事“软钉子”、长期“走程序”等官僚主义的“新套路”,其危害不容小觑。 再深的套路,也不过是“掩耳盗铃”。不论是“万能回复”的模板套路,还是“软钉子”的处事态度,其背后是高高在上的“官僚主义”和“衙门作风”,是心中无群众、有恃无恐的折腾与傲慢。 正所谓,“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基层干部搭一次“花架子”,让群众碰一回“软钉子”,就把群众的心伤一回。少数干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脸好看、事难办,遇到群众求助、虚与委蛇,甚至见人“下菜”,用“走程序”等糊弄,说到底是担当精神缺失,责任心在“偷懒”,是典型的不作为、慢作为。 治顽疾尚需下猛药。办事“软钉子”、长期“走程序”背后有惰政之嫌,有制度之漏,更有监管之失。而要根治不为症、作风病,还需“对症下药”。建立健全“能进能出”的人事管理制度是“药引”;完善干部考核体系,强化考核的力度与深度,真正让“走群众路线”制度化,揭开“面纱”,挤出“水分”,让群众满意程度成为干部考察、任用的“重要指标”,更是一味“良药”;而唯有树立崇尚实干的选人用人“风向标”,高剑“不作为”、惩治“太平官”,让“不为者无位,无为者丢官”,倒逼干部摒弃“官念”,抛却“杂念”,少些“套路”,多些真诚,少些“折腾”,多些实干,脚踏实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理解与信任。(王鸣镝) |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