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塞罕坝精神扮靓美丽中国
2021-08-26 17:50:3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月亮山,察看林场自然风貌,听取河北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和林场管护情况介绍,看望护林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塞罕坝林场建设史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艰苦奋斗史。你们用实际行动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这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示范意义。抓生态文明建设,既要靠物质,也要靠精神。要传承好塞罕坝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 从荒山秃岭到绿水青山,塞罕坝不仅见证着从一棵树到一片林的演变,更见证着一种信念和精神的崛起。“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塞罕坝精神的高度概括,深刻揭示了塞罕坝精神的丰富内涵。我们要用塞罕坝精神凝聚起推动绿色发展、扮靓美丽中国的强大力量。 塞罕坝精神源自荒山秃岭变生态宝地壮举。塞罕坝曾因过度采伐、连年山火毁坏与大量农牧活动,由昔日遍地苍松翠柏的皇家猎苑变成了风沙肆虐的荒山秃岭。面对严峻的形势,中国共产党人承担起了绿化山河、改造荒原的时代重任。自1962年塞罕坝机械林场成立以来,三代塞罕坝人肩负起修复生态、保护生态的历史使命,用心血浇灌大地、用生命呵护绿色,代代坚守、薪火相传,最终战胜重重困难,铸就了这座不朽的绿色丰碑。从“一棵松”到“百万亩”,从荒山秃岭到生态宝地,几代塞罕坝林场人伏冰卧雪、艰苦奋斗,为营造浩瀚林海竭心尽力,在高寒沙地上书写了改天换地的绿色传奇,铸就了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塞罕坝精神。 塞罕坝精神是推进绿色发展的不懈追求。塞罕坝处于森林、草原和沙漠过渡地带,三种生态历史上互有进退,是全国造林条件最艰苦的地区之一。从“渴饮河沟水,饥食黑莜面”的“老坝上”,到不忘初心、默默奉献的“林三代”,塞罕坝林场人从不向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活环境低头,坚持“先治坡、后治窝,先生产,后生活”的生态建设理念,靠着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永不言败的韧性,攻坚克难,使绿色延展、黄沙止步,探索出了“绿进沙退”的中国密码,成为中国荒漠化防治的成功范例。塞罕坝林场建设实践,深刻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验证了绿色发展理念的当代意义。 塞罕坝精神引领推动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今天的塞罕坝,已经成为华北大地上的“金山银山”:塞罕坝林场森林资源总价值为202亿元,每年可实现社会总收入6亿多元,同时还为京津地区输送净水1.37亿立方米、释放氧气54.5万吨,成为守卫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塞罕坝机械林场人工造林的辉煌成就启示我们,绿色发展是一条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塞罕坝的示范意义,不仅在于将荒山秃岭修复成“华北绿肺”,更在于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引领的发展道路,打破了过去把发展与保护对立的思维束缚。对各地干部来说,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责无旁贷的使命与责任。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牢记使命、敢于担当,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向往,用行动诠释绿色发展理念,以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的实绩造福于民。 建设美丽中国,呼唤更多的塞罕坝,呼唤千千万万塞罕坝林场建设者那样的践行者、推动者。让我们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把塞罕坝精神植入灵魂血脉,齐心协力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好家园。(向秋)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