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西岸时评>最新原创> 正文

切莫陷入“轻松借钱”的深坑

2021-07-07 08:39:20作者:安子州来源:东南网责任编辑:孙劲贞我来说两句

“新华视点”记者近期调查发现,不少手机App存在与自身主要业务毫不相干的借贷功能,并以低息、红包等作为噱头引导用户开户。App“借钱”满天飞,背后暗藏多重风险。

如今,一些生活中常用的App,俨然成了“金融App”,甚至就连平时常用的拍照、办公软件都有借款功能,经常出现鼓励用户开通借款功能的弹窗提示。

“轻松借钱”背后暗藏多重风险。首先,部分App中的借贷功能以低息为噱头吸引用户,但实际上却埋着高息的“深坑”,其综合年化利率水平高得吓人。其次,一些App平台采用诱导的方式推广借贷功能,一些风险意识不足、消费自控力较差的群体就存在过度借贷的可能,由此给一些承贷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酿成种种悲剧。此外,借贷功能还极易侵害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国家网信办在今年5月的一次通报中指出,84款App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其中半数以上App都具备金融功能,这些App存在非法获取、超范围收集、过度索权等侵害个人信息的问题。

对App借贷亟待加强监管,堵住由此带来的互联网金融漏洞。一方面,应持续加强对手机App开设借贷功能现象的监管,特别是对于当前“什么App都可以放贷”的局面,要有更精准的规范和约束。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平台的指导,在对用户的申请审核、贷款用途和流向的监管上更加严格。同时,行业监管部门要定期在校园、社区等场所开展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培养更多人形成良好的金融素养,增强抵抗金融风险的意识。

借贷有风险,花钱需谨慎。作为广大金融消费者特别是年轻群体,不仅要有意识地多学习掌握一些金融消费知识,树立理性消费观念;还应看清信贷产品的相关条款,谨慎透露个人信息,避免被所谓的“轻松借钱”误导。(安子州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