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课间”不应成常态
2021-06-16 15:43:3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哪些原因导致了“安静的课间十分钟”现象?就该话题所做的网络调查中,57.8%的受访家长归因于学校担心学生自由活动有安全隐患,40.37%的受访家长认为时间太短,学生来不及去操场活动,此外,也有超三成的受访家长认为,方便老师管理、为提高成绩利用课间做作业等是导致课间静悄悄地重要要原因。(6月15日 《新京报》) 相对于过去游戏不止、打闹不断,“宅课间”似乎成了现今不少中小学的常态。事实上,无论是出于方便管理的目的,还是突出学习的目的,保证充分的课间活动时间才符合当前强调“五育”的教育氛围。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压抑天性显然不利于学生们的健康成长。丰富课间活动,让课间“闹”起来,关键在于打破观念束缚。 必须得认清,安静不等于安全。安全的课间时间,建立在师生足够强大的安全意识及全面有效的安全防护之上。缺乏有效的软硬件条件,即便是“全员安静散步”,也避不开安全风险。通过硬性手段,限制孩子课间活动,属于过度保护,既对孩子培塑健康体魄无利,也对强化安全意识不利。 课间做作业不如课间动起来。没有强健体魄,怎好听课上学?百余年前,毛泽东同志便意识到:“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若想提高学习效率,必须劳逸结合。呆坐、看书、趴桌不如充分解放大脑压力。人只有走出教室,心才能回到教室。更何况,久坐室内,血液流通不畅,于健康不利,别让青少年染上成人职业病。 教育部办公厅4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第三点明确:“合理安排学生校内、校外体育活动时间,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课间时间是校内活动时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充分利用好十分钟课间,与从充分利用45分钟课时同等重要。 现今,体测成绩已成为评价青少年学业素养的重要标准。丰富课间活动时间,不能局限于把学生“赶出教室”,还能得让学生用足用好十分钟。对此,建议各大中小学打造“课间健身走廊”,提供简单安全的健身器材或体能游戏,让学生走出教室便能锻炼。鼓励学生课间学习健身锻炼常识,并以合作锻炼为基础,拓宽校内社交空间。 劳逸结合与松紧有度等价,课间喧嚣与课堂安静并不相悖。重视课间活动时间,让学生发扬好动天性,才能为学生打造美好未来。对此,校方需大胆作为,家长也得给校方施为的空间。(严奇)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