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 最新原创 > 正文

野象群一路逛吃,人象冲突如何化解?

2021-06-02 08:52:46 作者:胡建兵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原本栖息在西双版纳的一群野生亚洲象,一路逛吃、北迁,经普洱市墨江县、玉溪市元江县、红河州石屏县后抵达玉溪市峨山县。迁徙近500公里,几乎跨越了半个云南省。29日晚,象群继续北移已进入玉溪市红塔区境内,离昆明城区已不到100公里。40余天里,该象群共肇事400多起,直接破坏农作物达842亩,初估直接经济损失近680万元,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5月30日 新华网)

亚洲象1972年就被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组织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动物,是我国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生态好转,吉象归来。人和象处于“混居”状态,人象冲突的风险也在逐渐加大。云南15头野生亚洲象迁移过程中,在元江县、石屏县共肇事412起,直接破坏农作物842亩,初步估计直接经济损失近680万元。看着被大象踩坏的包谷地、甘蔗地,各地农民叫苦不迭但又十分无奈。辛辛苦苦种下的庄稼和经济作物,眼看要收成了,却被野生象破坏掉,心里十分难过。但直到目前,还没看到有关部门拿出一些有效措施阻止这种侵扰。

我国的野生亚洲象,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近年来,随着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亚洲象种群数量已从上世纪70年代的100多头,增加到目前的300多头。随着保护力度的加大,西双版纳的亚洲象分布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数量的增加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最突出的就是野象损坏庄稼、伤害人畜的事件频繁发生,人象冲突不断加剧,许多村寨的村民闻象色变。虽然《野生动物保护法》条规定,野生动物肇事,由当地政府补偿。但多年来的操作表明,通过州县市筹措资金难度很大,百姓拿到的补偿费不足以弥补实际损失。

农地、农田甚至村庄附近已成为野生象觅食地,村庄周边河流成为其嬉戏、活动场所。面对野生象的频频打扰,许多地方的村民不得不自想办法减少损失。有的村民在高树上搭瞭望哨,用于观察野象出没,并采取敲锣打鼓、放鞭炮等方式驱赶。有的地方挖了“防象沟”;有的还架上电围栏,防止野象进村。但时间长了,野象听惯了锣鼓和鞭炮声,也就不怕了,有时还反过来追村民。有的大象拔棵小树去砸烂围栏,村民不仅白花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反而增加了更多的损失。

不少村民对亚洲象的心理,已从欣喜、好奇、友善逐步转变为厌恶、恐惧。如何解决人象冲突,既要保障野生动物的生存,又要防止野生动物对人类的侵害。作为野生动物管理的相关部门一方面要加强对野生动物生存区域的保护。对野生动物生存区域的保护必须要坚持合理开发的原则,在一些重要的自然保护区必须要做好防火防盗、防止乱砍乱伐、防止滥捕滥杀工作,形成人与野生动物之间的“楚河汉界”“和平共处互不侵犯”。另一方面要完善野生动物侵害救助具体细则。根据谁所有、谁受益,相应的谁就应该负责的法律基本原则,承担起野生动物致害赔偿、补偿的责任。另外,有关职能部门要在保护区内建立食物源。在保护区边缘地带,人工种植玉米、甘蔗、芭蕉等亚洲象喜食的植物,吸引亚洲象到基地取食,减少对其它村寨农作物的侵害。要寻找合适的安置点,把保护区内部及周边的寨子搬迁出来,尽量扩大野象栖息地的范围,通过建立生态走廊带等措施,来延伸野象的食物源。调整对受野象侵害较重的村寨的种植结构,由原本的种植谷子、玉米、花生等粮食作物为主,转向种植橡胶、茶叶等经济林木为主,减少野象的侵害。既保证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也减少村民到山里打柴与野生动物遭遇的可能。(胡建兵)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