侮辱人格的征信信息岂能大行其道?
2021-05-25 16:00:2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征信是为了立起社会诚信的价值基石,通过失信名单管控,对失信人员进行相应的行为约束,确保在全社会营造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风尚和氛围。所以说,征信机制的构建和畅通,必先保证征信信息的严肃性、科学性、客观性和真实性。否则,征信信息的源头出了问题,甚至给相关被征信对象带来权益损害,那么这样的“征信行为”无疑是对诚信机制的破坏,并非是征信体系的裨益。 近日,某金融公司因客户未能及时还清消费贷款,竟然将侮辱性的征信信息上传到人民银行征信系统。这一事件在网络引发舆论热议,也让广大网友大跌眼镜。 征信信息侮辱人格,践踏了法律底线,侵犯了公民合法权益。首先,如此征信已经经不起公众和法律的审视,更不能为构建诚信社会发挥积极推动作用。再次,征信本是为了“信”而立,岂能为毁“信”而驱使,无疑是本末倒置。所谓“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用侮辱人格的字眼,故意损毁他人名誉,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私利,这种把征信当作权力压制的行为,在法治社会话语框架内,显得格外的扎眼和恶心。相关金融公司利用征信源头方的优势,不加审慎、一意孤行,把征信当作裁决客户的“权力大棒”,这样的征信漏洞应该要堵住,比如让被相关对象拥有及时告知权和反馈纠错权。否则,这样肆意侮辱被征信对象的事件不会是“第一次”、还会有“下一次”。 当然,征信源头的管控不到位,可以通过健全机制、优化流程、规范环节去完善。所谓,“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但是,此次征信事件的背后,有个更大的bug。从征信单位发布信息,到上传到征信系统,再到权威部门发布,竟然全过程的“二传手”,没有任何审核和把关机制,对相关征信信息进行核查和研判,直接成为“权威发布”、传送到社会末端。换而言之,侮辱人格的征信信息竟然能够毫无障碍地变成“权威发布”? 如此看来,要破解侮辱人格式的征信信息,就得避免失真捏造的征信变成“权威发布”,才是事件链条的整个关键。要知道,在“诚信畅通天下,失信寸步难行”的今天,诚信已经成为评价一个人的重要指标,征信也是个人评价的重要抓手。若征信可以被不良单位肆意利用、任意“打扮”,那么相关被征信公民的合法权益如何能够得到保障?所以说,健全征信机制体系,要完善征信管控、源头反馈、回复研判、把关审核等整个链条和环节。唯有客观、真实、经得起检验的征信,才能为社会诚信桥梁夯基固本。相反,侮辱人格等征信信息泛滥,不仅会侵犯公民合法权益,更会吞噬征信机制的严肃性、法律性和权威性。(段官敬)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