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环保督察“利器”
2021-05-10 09:41:1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发现问题的“显微镜”,也是治理顽疾的“手术刀”。近日,第二轮第三批8个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于2021年4月6日至4月9日陆续进驻8个省(区)开展督察,并已基本完成下沉工作任务。可以说,开展环境保护督察,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环境保护工作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环保督察组在督察中发现,有的工厂声称停产已久,却被查到几个月以来的生产设施用电、用蒸汽的付费明细;有的地方原本青翠的山林被“开膛破肚”,劈山采石作业面落差近百米如一面高墙;有的地方为应付督察,球场内临时栽种树苗;还有的党员干部不把精力用在整改上,却“挖空心思”和督察组玩起了“盯梢”……凡此种种,说明少数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仍不到位,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视不足,没有真正把整改要求和工作措施落到实处,甚至弄虚作假、谎报情况,性质恶劣,其根子还是在于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 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保护绿水青山,既要“治已病”,也要“治未病”。一方面,针对中央环保督察发现的问题,地方相关部门要明确责任单位、整改目标、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实行拉条挂账、督办落实、办结销号,抓铁有痕,务求实效。另一方面,中央环保督察是手段,不是目的,应通过督察切实传导环保压力,提升责任意识,在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同时,不断推动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建设,促进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是政治责任。生态环境保护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领导干部,只有各级领导干部敢于亮剑,带头“刮骨疗毒”,才能激发起上行下效的整体合力,从而凝聚各方力量,共建良好生态。同时,要用好问责利器,动真碰硬,毫不客气地举起问责“板子”,让敷衍搪塞、做表面文章者付出代价,特别是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 环保督察对地方而言,不应是一场“危机”,而应是一个“契机”。只有下大气力扭转在快速发展中积累的大量生态环境问题,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决摒弃损害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才能尽快补齐生态环境突出短板,让绿色成为发展的最美底色,实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目标。(向从南)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