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修好“道路”还要打通“思路”
2020-07-28 17:10:0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贵州毕节,五百里乌蒙腹地,乌蒙山主峰韭菜坪就坐落在毕节市赫章县境内。曾经的赫章县“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游子怀乡兮,莫知西东。”如今,这里苍翠林间,路网延伸,车辆驰骋。在赫章县交通局修路17年的熊健说,“赫章是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县,山高路远通路难,但只要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 要致富,先修路,行路难,往往是横亘在脱贫致富路上最大的障碍。现在的赫章县不仅“县县通高速,村村通油路”,连村组都通了硬化路。有群众表示,“路通了,出家门给镇上送新鲜的山货,就是一脚油门的事,落雨都不用穿胶鞋。”群众的感叹,是对“行路难”问题得以解决的称赞,也是对自家产业得以发展的喜悦。事实证明,打赢脱贫攻坚战,既要修好乡村“道路”还要打通群众“思路”。 开辟致富道路,不只是让村里人走出去,更要让外地人能够走进来,这是脱贫致富必须满足的硬件条件。贫困地区的道路建设应科学规划,注重与国、省干线建设统筹谋划,与当地特色产业培育、旅游资源开发相结合。针对特色农产品可能存在的销售难问题,要大力支持扶贫路、产业路建设,促使农副产品运输更加方便快捷。要尽快实现贫困地区群众“出门有路、抬脚上车”的夙愿,就要科学制定脱贫攻坚交通“作战图”,紧扣时间节点,照图检查进度,定期召开调度会、推进会和现场办公会,及时帮助解决道路建设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确保致富道路顺利建成。 修好乡村“道路”只是第一步,发展产业才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虽然大多数贫困群众自身发展动力十足,但也有少数贫困群众的主观能动性不够,因此,要在扶志上下功夫,打通贫困群众产业发展“思路”。要鼓励贫困群众发展自己熟悉的产业,主动为他们谋划出路、争取政策、提供帮助,扶持贫困群众通过自身的辛勤劳动实现增收。还要依托当地特色产业,选择技术成熟易掌握、市场效益较稳定、增收成效较快的优势农产品进行发展。针对传统产业管理粗放、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主打特色农产品,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实惠。 当前,离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日期越来越近,如何巩固扶贫成果、防止返贫现象发生,是不可忽视的难题。脱贫攻坚要“走对路”,就要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将贫困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贫困地区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引导贫困群众转变脱贫观念,激发“我要脱贫”的主动意识和自力更生的发展能力,在正确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刘厚廷)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