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西岸时评>最新原创> 正文

期待更多“不见外”的见证者,亲见更多真实的中国故事

2019-02-03 12:56:55东南网评论员来源:东南网责任编辑:孙劲贞我来说两句

习近平总书记给潘维廉教授的回信

2月1日,在农历新年即将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外籍教授潘维廉回信,祝贺他《我不见外——老潘的中国来信》一书出版,感谢他把人生30年的宝贵时光献给了中国的教育事业。

情系厦门,扎根中国,以人生为海洋、以奉献为渡船,外籍教授潘维廉向世界展示着文化相融、人文相亲的人类文明航向。30年来,他写给美国家人朋友的47封私人信件,从一个长期在华生活的外国人的独特视角——见证了追求一流的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亲历了惊涛拍岸的中国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沧桑巨变。厦大的变迁,就是中国教育的好声音;厦门的繁荣,就是中国故事的“样板间”。《我不见外》,看见的大概是整个中国山高水远,又柴米油盐的模样。

厦大外籍教授潘维廉。 卢振 摄

习近平总书记于百忙之中给潘维廉回信,大概饱含三重深情厚意:一是对福建饱含深情。总书记说,“厦门是个好地方。那里是你的第二故乡,也是我工作过的地方,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回忆。”城市面貌、人文精神,这是回忆的源头;逐梦劲头、发展愿景,这是惦念的动因。厦门让潘维廉教授“来了不想走、全家都想留”,这种“家的感觉”胜过万言千语。厦门之于福建、福建之于中国,就像你我生长于斯、奋斗于斯的美好家园。全家“福安”、一生“长乐”,信手拈来的“福建地名祝福”,既是总书记对潘威廉的新春祝愿,亦是总书记自然而然流露出的八闽情怀。

二是对教育事业的关切。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说,“你在厦门大学任教30年,把人生的宝贵时光献给了中国的教育事业,这份浓浓的厦门情、中国情,让我很感动。”把人生的芳华岁月献给中国教育,这份大爱情怀跨越国别、超越地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真情表达。

潘维廉作品

三是对讲好中国故事的赞赏。潘维廉教授以实际行动,志愿站在“不见外”的见证者位置,向全世界讲述一个客观真实的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在信中表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这些年你热情地为厦门、为福建代言,向世界讲述真实的中国故事,这种‘不见外’我很赞赏。”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没有先入之见、摒弃固化思维,在亲眼目睹、亲耳所闻、亲身所感中发现完整的中国——这种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和情怀,不仅让潘维廉教授发现了厦门之美、福建之美、中国之美,更让世界在纷繁复杂的叙事传播中,有了认识中国的“第三视角”。正如潘维廉所言,“这三十年,中国人越来越了解世界,但是世界还不是很了解中国。”若能多一些“潘维廉”,多走走、多看看,世界或会真正发现中国大美,多些亲近与认同,少些误解与偏见。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潘维廉教授在福建所经历的30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史诗中波澜壮阔的一个篇章。携梦奔跑、奋斗向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相信他将会见证一个更加繁荣进步、幸福美好的中国,一个更多造福世界和人类的中国,潘维廉笔下的中国故事也一定会更精彩。(东南网评论员 邓海建)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