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西岸时评>民生巷议> 正文

喝酒免责承诺书实属掩耳盗铃

2018-02-24 09:52:51何勇海来源:法制日报责任编辑:孙劲贞我来说两句

近日,一张签满名字、摁满红手印的“喝酒免责承诺书”在网上热传。“喝酒免责承诺书”的出现,是基于最近一两年,因喝酒出事,同饮者被判担责的案例屡见不鲜。酒驾出车祸,同桌酒友也担责,这样的判例让公众意识到,对同桌吃饭喝酒者,人们有“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的劝导义务,不能以“不喝不够朋友”等语言刺激、强迫开车的人喝酒。不过,上有司法利剑高悬,下有对策出现——同饮者聚会前签名摁手印,炮制一纸承诺书或者免责书。有了这道程序,同饮者似乎就可以放心喝酒了。

事实上,在同桌饮酒然后酒驾出事方面的免责承诺,并不能发生免责的效力。因为酒后驾驶是车祸致死的主要原因,在我国造成死亡的交通事故中,50%以上都与酒后驾车有关,危害触目惊心。酒驾入刑就是为了严厉打击酒驾、醉驾违法犯罪行为。所以说,“喝酒免责承诺书”之类的口头或书面免责声明,其实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等情形的合同无效。

从社会治理的角度看,酒驾出事,同饮者被判担责,其根本用意是要将治理酒驾的触角伸向餐桌,加大源头预防的力度。这其实是公众愿意看到且深为认可的,因为酒驾可能给当事人与他人造成重大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此外,酒驾行为的大量出现又与根深蒂固的劝酒文化有着很大关系。劝酒本身并不违法,可不少人还喜欢赌酒、斗酒,在明知被劝者要驾车还劝其过度饮酒,这在法律上虽没有禁止性规定,但其实也是不道德的。若因一纸“喝酒免责承诺书”劝酒者就能免责,酒驾恐怕会大量回潮,这必定是公众不愿意看到的。

由此观之,徒具自我安慰价值的“喝酒免责承诺书”还是别签为好。它不过是掩耳盗铃的道具,根本不能让签订人规避相关责任,反倒可能让其中的每个人都面临更多的酒驾出事或被判担责的风险。对待同桌饮酒这件事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相互关照、相互保护,文明理性饮酒,对同桌饮酒者最大限度地尽到提醒义务、安全保障义务,及时制止不当劝酒以及斗酒现象。将“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的理念贯彻到底,不仅是一种法律义务,还是一种文明行为。

要杜绝“喝酒免责承诺书”之类的荒唐对策出现,则需要广泛普法,比如应对“酒驾同桌担责”的案例广而告之,以此提升公众的法律意识和素养。说穿了,无论是酒驾屡禁不止,还是“喝酒免责承诺书”横空出世,都折射出公众的法律意识与素养有待提升。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