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消费高峰,中消协发布2018年春节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理性对待优惠促销,避免陷入商家精心设置的陷阱。(2月7日《光明日报》) 中消协以及各地消协的种种提醒,犹如画出了消费市场的陷阱图。从这些囊括了衣食住行的提醒中,相信消费者能感受到消协的良苦用心。但另一方面,提醒面广量大,恰恰折射出陷阱面广量大。在这些被提醒的陷阱前,消费者难免还会产生防不胜防的无奈之感。 消费陷阱不仅多,而且很隐蔽,消费者往往难以察觉。譬如消协告知广大消费者,春节出游入住酒店时,应查看酒店证照是否齐全、查看相关资质、咨询发票开具,了解确认后,再选择证照齐全、经营状况好的酒店,以便得到权益保障。做法很细致,然而让一个旅客要了解这些情况,未免不切实际。这还只是住宿这一项,此外消费者还要吃饭、购物、游览、娱乐等等。倘若每进行一次消费,就要先考察再选择,消费就成了“技术活”,消费者就成了“侦察员”,那消费不再是享受而是遭罪,消费者也准会身心俱疲了。 其实,老百姓不想成专家,只是希望能当一个“傻傻的”消费者,无须“全副武装”上市场,不用一消费就如履薄冰。对于消协的诸多提醒,消费者不是不想“醒”,而更是没本事“醒”。消费者也不奢望商家个个都是“义商”,但期待能有一个商家想乱来也不敢的监管环境。从这个层面考量,与其说消协是给消费者提醒,不如说是在提醒市场监管者。 市场不缺法律法规,然而让商家敬畏的法规应该是有腿的,会从纸上走下来,会走进市场的角角落落,会追着坑蒙欺诈不放,会追得违法商家走投无路。而法律的双腿,要靠监管者给装上去——深入一线,贴近前沿,明察加暗访,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对违规行为露头即打。只有法律长腿,天天入市,才能不让消费变成“技术活”,才能保证消费者“傻而无忧”,这才是市场监管者的应尽职责。 |
相关阅读:
- [ 02-02]消费投诉创新高说明了什么
- [ 02-02]婚姻消费补贴别成定点消费的托儿
- [ 02-01]婚姻消费补贴不是“催婚”那样简单
- [ 01-29]“消费逝者”就是消费自己
- [ 01-24]读懂消费提示背后的变化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