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西岸时评>最新原创> 正文

“捐赠乌龙”的忧与喜

2018-01-19 16:10:45斯涵涵来源:东南网责任编辑:林瑶我来说两句

看到微信群、朋友圈里类似“求捐旧衣”的消息,不少热心市民动了心,准备把家中的旧衣物邮寄过去。然而,在捐助过程中,也有市民遭遇了“捐赠乌龙”。记者调查发现,网上不少“求捐赠”信息并不那么靠谱,市民盲目邮寄不仅不能实现帮助他人的初衷,还可能造成难料的结果。(《海西晨报》 1月9日)

明明电话、地址俱全,呼吁大家捐赠旧衣物却遭遇“捐赠乌龙”,不禁让人疑窦丛生。

记者走访了慈善机构和慈善人士,证实人们的怀疑还是有道理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多种多样,有可能这些消息最开始是真的,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学校已经不再需要衣物了,出现“受捐过剩”;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被广泛转发的过程中出现差错,以讹传讹,导致“乌龙”求助信息的产生。

“捐赠乌龙”缘于捐赠体系的对接不完善。一个网帖一个电话激发源源爱心,但因目前缺乏关于捐赠的相关制度和完备体系,衣物捐赠基本为民间自发,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外加网络传播的便利性、重复性,使得捐赠信息出现严重不对称,大水漫灌式的衣物捐赠方对准一个点,导致爱心之旅出现梗阻。

然而,从“捐赠乌龙”的尴尬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可喜之处:一是爱心网帖的一呼百应,历经数年源源不断。该现象说明我们的社会并不缺乏仁心善举,关键在于挖掘有力、组织得当。二是贫困地区的经济有了长足发展,民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学生们早已不需要捐赠的旧衣物了,鲜明的变化再一次折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扶贫真谛。

从号召捐赠到“捐赠乌龙”,各地扶贫形势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就需要各地民政部门和慈善组织摒弃单纯物质金钱扶贫的粗放模式,针对不均衡的发展实际,有的放矢,科学扶贫,同时建立各个层级乃至全国范围内的捐赠平台和信息系统,协调处理,全盘运筹,强化监管,实现精准到位的慈善对接。

同时,捐赠者也要改变捐赠观念,秉持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受捐者,对于捐赠信息进行必要的甄别和确认,增强捐赠的目标和功效。只有让爱心真正落到实处,扶危济困的公益阳光才能温暖每一个角落。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