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兰,女,1941年6月出生,西城区白纸坊街道居民。王春兰与何莲琴相识40年,如今都是空巢老人,她们有个“窗帘约定”作为确认平安的小暗号。2015年,王春兰看到何莲琴午休后未拉开窗帘,速速赶去看望,发现何莲琴摔倒在地上,满脸是血。自那之后,何莲琴又跌倒过4次,几乎都是王春兰第一时间发现,挽救了老友的生命。(9月11日《北京晨报》) 老龄化所带来的最直接问题表现为“空巢之痛”。空巢老人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生活保障、日常照料、精神慰藉三个方面的问题。人年龄大了身体功能就会出现问题,比如腿脚不便、身体虚弱容易诱发安全事故,加上一些老人本身患有高危老年病,比如心脏病、脑血栓、糖尿病、高血压等,一旦发病而无人发现并及时采取救治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窗帘约定”成为民间守望相助的一段佳话,也提供了解决“空巢问题”的参照样本。在公共力量和社会资源不足的情境下,发挥民间互相照顾、守望相助的作用,会迸发出强大的内生力量。一次次窗帘暗示,带来了生命的保障。守望相助的温情与责任,也让这个社会变得更有温度。 将“窗帘约定”的模式扩大化,不仅是解决“空巢危机”的当下之选,也是建立人情社会的必然之举。“空巢危机”所暴露的最大危机,不在空巢本身,而恰是社会变迁所导致的人性冷漠。一道道防护网成了破坏人际信任与彼此依赖的樊篱,“对面相逢不相识”的冷漠与隔离,造成了家庭与社会关系的支离破碎,空巢老人既失去了家庭的关爱,也失去了社会的关照。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如果每个人都有熟人社会的热心,都有互不设防的热情,“窗帘约定”就会成为民间互助的常态。 正是看到危机和希望所在,一些地方对此进行了有效性的探索,比如建立“1+1”的社会救助体系,比如实行老年人彼此互助,以抱团取暖和民间互济解决空巢问题,由此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大量老人能免于空巢独居的安全之忧,能在出现危险时获得救助,能在精神空虚之际获得温暖,无不体现出“窗帘约定”的体系优势以及所产生的强大力量。而由此所获得的经验性总结,对于解决社会道德问题同样具有抛砖引玉的作用。 |
相关阅读:
- [ 06-07]空巢青年是一种新的风尚和潮流
- [ 04-21]让“空巢老人”空巢不空“心”
- [ 04-19]“空巢”恰恰是成长的正确打开方式
- [ 04-13]“空巢青年”的苦忧 无需悲情化解读
- [ 04-13]“空巢青年”现象 迟早要出现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