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月饼”没水果,监管不能打瞌睡
2017-09-11 08:36:07来源:东南网责任编辑:林瑶我来说两句 |
随着中秋临近,月饼再次成了人们关注的对象。近期网传“水果味月饼全是冬瓜做的”内容引人关注。记者探访发现,几种水果味月饼馅料成分相差无几,其配料表中的“水果”都标注着“冬瓜”,别无其他。(9月10日《南京晨报》) 对于“水果月饼没水果”的追问,不少人认为小题大做了,不就是吃块月饼吗,没必要吹毛求疵。还有人说,“水果月饼没水果”的问题,就和“老婆饼里没老婆”“鱼香肉丝里没有鱼”是一个道理,只不过是食品名称而已。其实不然,大多数购买水果月饼的消费者,都是奔着尝鲜“水果月饼”的目的,误以为里面包的是水果馅子,谁知道是用冬瓜代替的呢?可见,这是一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打着水果的名义,误导消费者购买“冬瓜月饼”。 尤其需要警惕的是,部分无良商家正是看到水果月饼市场存在“可乘之机”,把其当成谋财手段。与水果或果干相比,冬瓜的成本非常低,又容易保存,适合做各类馅料。月饼厂家将其用于月饼馅料制作,说好听点是传统创新,可实际上却是在打“擦边球”,混淆概念、以次充好赚取暴利。 水果月饼市场之所以乱象频发,和监管不到位密切相关。根据新的《食品馅料》标准,月饼馅料配方中的鲜果含量要占到25%以上才能称为水果月饼,低于这个含量的则是水果味月饼。《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早已明确要求,所有食品添加剂成分必须在包装上毫无保留地进行明示。 因此,市场监管部门应及时介入,对月饼市场念好“监管经”。一方面强化生产环节的监管,加大执法力度,对从事月饼生产加工企业的相关执照,月饼生产场所及生产流程、产品质量等进行详细检查;另一方面要加大月饼经营市场质量监督检查。如对大型商场超市、食品经营店、现场制售店等实行常规检查,确保食品经营户相关资质证件齐全,进货的月饼生产厂家安全可靠。消费者也应坚持理性消费、科学消费,关注产品质量和食用安全。 商家可以有商家的经营之道,消费者也应该拥有对等的知情权。如果明知道水果月饼没有水果,还不加提示地销售出去,显然不利于打造健康的消费市场。 |
相关阅读:
- [ 08-18]曝光食品安全谣言就应常态化
- [ 07-31]新规既出,食品谣言能止否?
- [ 07-31]铲除食品谣言,补上食品安全常识短板
- [ 07-28]得让食品安全造谣者赔偿经济损失
- [ 07-28]涉事食品企业辟谣是法定义务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