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录非所愿”病根在应试教育

2017-08-18 07:56:58 艾琳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第三方数据公司麦可思对部分院校2015级、2016级的本科新生研究发现,有八分之一的本科生有转专业的意愿。其中,近四分之一所学专业非首选的新生想转换专业。即便是所学为首选专业的新生,其中也有十三分之一的新生想要转专业。更有甚者,对2015级、2016级有退学意愿的新生研究显示,29%的本科生想要退学的主要原因为“所选专业与自己预期不符”。

造成学生对专业不满意的原因很多,除了兴趣之外,最主要的还是就业以及就业后的收入状况。凡是就业率高、就业后收入水平较高的专业,大多是热门专业,也是学生愿意学的专业。即便不太符合自己的兴趣,在就业压力很大的情况下,很多学生也会选择和羡慕这样的专业。

问题是,这样的专业毕竟有限,更多的学生需要在非热门专业完成自己的学业,并在毕业后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而从学校的角度来看,也不可能把所有学生都转向热门专业。不然,热门专业也会变成不热门。

这也意味着,“录非所愿”将会在长时间内存在,在许多学生的身上发生。不过,“录非所愿”到底是真非所愿还是假非所愿,这些自以为专业与自己不对口的学生,到底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知识结构、理解水平等有多少了解,值得深究。

尽管相关机构的调查显示出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的问题比较严重,很多学生希望换专业,但如果真的给他们换了专业,是不是就真的能够学好,就真的专业对口了,也是一个疑问。对多数学生来说,实际并不清楚自己真的喜欢什么、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更多情况下,是一种冲动、一种热情、一种跟风跑,凡是学习认真、做事踏实的学生,很少有认为自己专业不对口的。

很多学生,从上幼儿园开始,就在家长的要求下,奔着大学而去了,所学的知识、所花的时间、所付的精力,都是与考上大学、考上什么大学密切相关。因为,在应试教育下,只有分数能够左右学生的去向,左右学生在中学时代的行为,左右学生家长的思想。也就是说,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以及学校,都是跟着应试教育的这根大棒走的,都是奔着同一个目标去的。

当考试成绩出来,家长、老师在为考生填报志愿时,把眼睛盯住了就业、盯住了就业后的收入水平,成绩好的大多填的是好学校和好专业,成绩一般的当然只能是别人挑剩下来的学校和专业了。但是,这是否就意味着会出现专业不对口呢?考生又有几个对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是真正了解的呢?他们的所谓能力和水平,在中学时代更多地被成绩替代了,被繁重的学习任务替代了,根本没有其他方面的评价指标,导致那些真正有成绩之外能力的学生,反而变成了没有能力者。

要解决“录非所愿”问题,关键还要改革现行的教育体制,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首位,让学生能够从中学阶段就着力于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提升,能够将分数与能力紧密结合起来,将学习与社会活动结合起来,真正形成想学的就是有用的,有用的就要多学,而不是单一的学校指定、考试指定、分数指定。

当然,改革教育体制只是一个方面,学生转变观念也十分重要。如比尔·盖茨所说,公司员工在学校里所学的东西,仅仅是现在掌握知识的十分之一,而十分之九的知识来自于后天的学习。这说明素质很重要,能力很重要,很多知识是在进入社会后学的,学生在学校主要把基础知识学好就行,更多的时间,应当花在社会调查、社会实践、非专业类知识与学习。一旦进入社会,有了属于自己的工作岗位,再去学习专业知识,把已经掌握的知识与需要学习的知识结合起来,与工作结合起来,综合素质就会大大提升。

所以,大部分学生其实不必为自己的专业发愁,不必花时间和金钱调整专业,尤其是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学生,不能因为调整专业而让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