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是舌尖安全的强大支撑
2017-07-19 18:20:46来源:东南网责任编辑:林瑶我来说两句 |
图为监管人员佩戴执法记录仪对商家检查情况进行记录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厦门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为了守护群众的“舌尖安全”,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触电“互联网+”,深化网络监管,取得了明显成效。(7月19日《海峡导报》) 舌尖安全靠道德觉醒、法律严管,也离不开技术保障。食用不安全的食品,造成身体伤害,如何快速准确查找到不卫生食品生产者施以责任追究,是维护舌尖安全无法回避的问题。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实行强制性的可追溯管理,已成为食品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治理餐桌污染,须从种养源头、生产环节到端上餐桌都有严格把控,才能让人吃着放心。 技术保障是构建食品安全诚信体系的要件。好的技术平台可以与制度相辅相成。健全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监管体系,让违法必被捉成为常态,使人摒弃侥幸心理,进而不敢违法,是尚德守法机制的维系条件。 保证食品安全性,追溯体系无疑是最为关键的手段。给农牧产品办“身份证”,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和IC卡、二维码、条码等信息技术,使各种食品的来源可追,去向可查,责任可究,是食品安全体系建设的技术保障。在商超、农贸市场购买蔬菜、肉类、水果、水产品、禽类、豆制品等生鲜或冷冻食品,一旦遇到质量安全问题,可以快速“定位”查到“祸根”。 实现了“流向可追、来源可溯、质量可靠”,舌尖安全方能落地。 当然,要使这座安全大厦巍巍矗立,单靠“追溯”肯定独木难支。在制度规范的前提下,提高不守信者的成本,让其“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甚至罚其出局,使失信成本大于守信成本,能更好地激发人们的自觉守信行为。 厦门市深化网络监管,打开手机可看学校食堂厨房,编织食药可追溯“一张网”管理系统,利用移动设备实现执法过程音视频同步记录,这些信息技术的引入,无疑有助于舌尖安全系数的提升,值得称赞。 精彩短评 守护舌尖安全,监管要有“互联网+”的思维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触电“互联网+”,深化网络监管是件值得点赞的事。利用互联网来守护群众舌尖安全,迈出了食药品监督的第一步,关键在于执法队伍必须具备“互联网+”的思维。 食药品监管部门触电“互联网+”不是让监管者坐在屋里“守株待免”,而是要把手伸得更长些,改“坐堂”式监管为动态监督,把监管前移到食、药品加工一线和原材料市场中。毕竟,在让百姓吃得安心这件事上,容不得半点马虎。(谢晓刚) |
相关阅读:
- [ 07-19]产品标注 让转基因食品参与公平竞争
- [ 07-17]共享冰箱不能忽略食品安全问题
- [ 07-10]治理食品谣言,举报机制须先完善
- [ 06-23]“网红食品”应质量为先
- [ 06-01]食品谣言的背后是情绪焦虑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