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西岸时评>最新原创> 正文

理论和实践结合,书写不负时代的“大文章”

2017-07-15 10:39:21东南网特约评论员来源:东南网责任编辑:孙劲贞我来说两句

热词:山海情怀 赤子初心

近日,福建日报推出的长篇通讯《山海情怀 赤子初心——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的探索与实践·党建篇》在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文章中提到,在闽工作期间,习近平不仅带头读书学习,还在多个场合语重心长地叮嘱领导干部要好学乐学,把学习放在第一位,经常给自己“加油”,不断给自己“充电”。如今,当年的工作人员聊起时,都说习近平总书记有如此宽广的世界眼光,洞悉世界发展大势,历史典故信手拈来,这与他长期坚持读书的习惯是分不开的。

习近平喜欢读书,这是所有接触过他的人对他共同的印象。到一地上任,行李很少,书却有几大箱之多;外出开会、调研一定随身带着书,休息时一有空就拿出来潜心研读;最喜欢逛的是书店,见到新书、好书就立刻买下来,留下了下乡调研归来不顾劳累“夜找书店”的佳话。年轻时的总书记对书、对知识的渴求由此可见一斑。

书的涉猎也广,有马列主义经典原著,也有古典国学书籍,有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也有记录地方人文历史的方志,这些,表现在他写就的“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时代意义”“略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时代意义”两篇学习马列主义的论文里,表现在他文章中信手拈来的历史典故里,表现在他讲话中范围广泛的引文里。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果把“读书”的范围不仅限于书本的“书”,而是扩展到人民这本“大书”,把“下笔”的范围不仅限于写在纸上的文章,而是扩展到写在大地上的“大文章”,我们就会对“读书”的意义有不一样的理解。习近平读的书,就不仅包括书本之书,也包括实践这本“大书”;他所写下的文章,既有落在纸上的文章,也有落在实践中的“大文章”。

在地方期间,他会徒步走上好几个小时,踏着崎岖泥泞的山路去偏僻的乡镇调研、考察;他会在酷暑的盛夏到大山深处,实地察看百姓肩挑手提运送农产品,感受百姓的艰苦生活;他会把干部们拉到大山深处兴办“读书班”,目的是不仅虚心向书本学习,更要虚心向实践学习。他也在深入思考着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思考如何加强党的领导,如何加强队伍建设,如何发现并培养人才,如何带领人民摆脱贫困,如何为官,如何做事,如何发展地方经济。

习近平从基层一路走来,一路思索,一路汗水。“亿万千百十,皆起于一”,这“一”就是读书,就是实践,就是思考。每一个青年人、每一位为官者都应如是,方能不负青春,不负时代。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