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络上流传的一份“中国式相亲价目表”,点破了理想和现实的落差:相亲要房要车要户口,还看颜值、星座、爱好。虽然有点“扎心”,但在某种程度上,大概也是我们不得不接受的现实。 传统社会讲“门当户对”,现代社会提倡自由缔结的契约婚姻,较之于等级婚姻、包办婚姻是一种进步,但客观来说,直到今天,“门当户对”仍然有其合理性的一面,比如在维护婚姻持久稳定和家庭和睦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一个典型的事实是,“门当户对”不仅是我们所独有,放眼全世界,那种无规则和无差异地选择配偶的理想社会都不存在。婚姻不是纯粹的个体行为,它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进化论”意义上的,为了提高后代竞争优势,人们都需考虑配偶的资源和能力;社会属性指婚姻是文明存续的制度性成果,它需要考虑稳定性。事实表明,“门当户对”的结姻往往有助于稳定性的维持。 “新家庭经济学”的先驱人物贝克尔在其著作《家庭论》中指出:“家庭经济中,婚姻经济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他认为人们结婚的目的在于想从婚姻中得到最大化的收入,如果婚姻收入超过了单身收入,那么人们就会选择结婚,否则就宁愿独身。参考使用帕累托最优的计算公式:我们假定某男婚前生活质量是X,某女婚前生活质量是Y,婚姻带来的共同所得为常量M,婚后的每人所得分别是:(X+Y+M)/2。那么,在X和Y相差很大的前提下,M至少是个高数值,婚姻才能趋向稳定;但如果X和Y相等,只要M大于0,婚姻就可以保持稳定性。这里的参数X、Y、M虽然较抽象,但如果我们将其作一般性理解(如收入高通常意味生活质量好),大抵跟生活中的一些常识吻合:越是X和Y差异小(门当户对型),只要两个人能基本合得来,就可以维持婚姻;X和Y越是差异大(门不当户不对型),就越需要强调两个人合拍的程度,大白话是用爱情克服现实阻力。 社会学“价值交换理论”也认为,婚姻的缔结是一种利益交换。这种看法似乎功利了点,不过要承认的是,真实世界可能更为残酷。首先,如果真的在经济条件、社会阶层、文化背景、志趣爱好上有较大差异,恐怕很难有什么交集,人们表面上选择自由婚姻,但选择范围通常是身边的那些圈子;其二,费孝通讲过,“高度的契合不易凭空得来,只能在相近的教育和人生经验中获得。”那些出身和人生经验完全不同的人,是否会碰出爱情的火花,我看也要打个问号。现实中,爱情被婚姻打败的例子不胜其数。谈恋爱可以不管那么多,婚姻却是柴米油盐地过日子。再轰轰烈烈的爱情,终究要回到滚滚红尘里去,这也许就是“相亲价目表”存在的原因吧。 |
相关阅读:
- [ 07-14]“相亲价目表”扭曲了婚姻本质
- [ 07-14]“相亲价目表”怎能让大妈背黑锅?
- [ 07-14]“相亲鄙视链”是价值观倒退
- [ 07-14]相亲鄙视链,把感情物化了
- [ 07-13]“相亲价目表”是弱者对婚姻的委曲求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