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宅基地改革不能靠“逆城市化”

2017-06-12 08:43:48 樊大彧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林瑶   我来说两句

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通过有偿退出和补贴奖励等政策,已经探索出改革的可行路径。一些试点地区将原有房屋拆除后复垦为耕地,在保障农民利益的同时,进一步盘活和优化配置了当地的土地资源。目前已取得的试点经验表明,宅基地改革完全可以避免炒作及“逆城市化”现象的发生。

农村“三块地”改革备受关注。国土资源部牵头的征地制度、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三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已经进入攻坚决战期。其中,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推进力度不断加大,截至目前,进行试点的33个县(市)共278宗农地入市,盘活了农村空闲和低效用地,为当地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提供了新空间。

长期以来,在农村土地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其中包括由于缺乏规划导致的经营性建设土地供求矛盾,征收集体土地对农民的补偿标准较低,农户宅基地存在大量闲置浪费现象等。我国农村改革已步入深水区,改革再出发的方向也已经明确。在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中,为了解决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三块地”改革是必须迈过的坎儿。

2014年12月,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春潮涌动,“三块地”改革随之启动。有关改革并非一帆风顺,有学者在改革实施一年后调研发现,各试点地区多是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即乡镇企业占地入市方面有所进展,而在宅基地制度方面则少有动作。从2016年9月开始,有关主管部门决定三项试点改革统筹推进,加大了征地制度和宅基地制度方面的推进力度,努力让“三块地”改革形成共振效应。

农村宅基地制度之所以一度成为“三块地”改革中的“冷灶”,是因为在农户宅基地的流转方面,“三块地”改革要求每户农民只能有一处宅基地,且其使用权转让必须限制在当地村民之间。农村宅基地过去没有市场属性是“沉睡的资产”,改革要打破坚冰盘活农民拥有的这份重要资产。但是,如果容许城里人到农村买地建房,就会导致逆城市化问题,这无疑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大政方针背道而驰。

推动宅基地改革不能靠“逆城市化”,那么,农村中现有的大量存量宅基地如何消化?随着社会进步及城市化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工作生活,造成越来越多的宅基地闲置浪费。同时,农村地区还广泛存在由于村庄规划严重滞后等原因导致的“空心村”现象。农村宅基地问题日益凸显,如何让土地制度改革为农民带来福利,并让土地真正有效流转,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和学界争论的焦点。

值得肯定的是,尽管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初期推进迟缓,但目前一些地区已取得显著收效。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通过有偿退出和补贴奖励等政策,已经探索出改革的可行路径。一些试点地区将原有房屋拆除后复垦为耕地,在保障农民利益的同时,进一步盘活和优化配置了当地的土地资源。目前已取得的试点经验表明,宅基地改革完全可以避免炒作及“逆城市化”现象的发生。在“三块地”改革试点之中,宅基地制度改革已初步成型,最有可能率先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推广。

今年是农村“三块地”改革试点的收官之年,目前已进入决战阶段。有关改革最重大的意义在于,唤醒农村沉睡资产,促进保值增值。目前我国农村集体资产总量规模庞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账面资产总额近3万亿元。在涉及农村产权制度的各项改革中,必须把握原则、稳中求进,避免炒作、“逆城市化”及房地产化等各种不良现象的出现,最终通过改革让农民更有获得感,并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获得长久动力。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