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启新的合作议程 ——以中国与俄罗斯、中亚的合作为例 作者: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俄罗斯-中亚合作研究中心主任 张健荣 5月14日至15日,中国倡导与筹备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将出席论坛开幕式并主持领导人圆桌峰会。届时,来自全球各地的千余名代表纷至沓来,将就推进“一带一路”务实合作建言献策,共同谱写“一带一路”合作新篇章。 一、勾画“一带一路”建设路线图 “一带一路”建设涵盖面很广,在这一区域合作大格局中,中国站在新的起点,携手沿线各国去实现复兴丝绸之路的历史使命。回首三载,我们清楚地看到,自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来,其在我国对外交往中发挥了巨大的亲和力和影响力。正如外交部长王毅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外媒体吹风会上表示的那样,3年多来,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在各参与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建设已经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实现了从理论设想到创新实践的重大跨越,进入到全面推进务实合作的新阶段。“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待各方协商确定下一阶段双多边重点合作领域,制定面向未来5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合作规划,细化具体的行动方案。这些行动计划将把美好的愿景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把宏大的蓝图转化为清晰的路线图。 从宏观上看,这一规划路线图必须抓住六大经济走廊建设,以此为依托,构筑四个地缘经济版块,以点带面,从线到片,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大格局。(1)以中蒙俄经济走廊、新欧亚大陆桥为依托,辐射欧亚大陆与中东欧经济空间;(2)以中巴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为依托,辐射南亚区域合作空间;(3)以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为依托,辐射中西亚北非经济区域;(4)以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为依托,辐射东南亚区域合作空间。 从微观上讲,这一路线图建设重点是构建欧亚区域便利化网络,加快中亚大通道建设,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构筑陆路、航空、港口等交通干线通道;油气、电力等能源管线通道;跨境光缆等电信通道;货物通关便利通道;金融合作通道。 二、塑造“一带一路”建设中亚合作样板 中亚位于欧亚大陆的腹地,是中国西部对外开放的第一站。选择中亚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是基于有利地理位置、良好基础设施以及现有合作水平综合因素考虑。中亚国家属于内陆地区,远离出海口,但是中亚地处欧亚大陆核心地带,在连接周边各大经济圈方面拥有地缘优势。“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改变中亚无出海口现状,充分发挥其地缘优势,使之转化为中国与欧洲产业结合的联结带。从基础设施来看,中国与中亚地区铁路网已基本形成,由中国沿陇海铁路、兰新铁路深入中亚地区的铁路干线已成为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与中亚地区公路相互衔接,中国与中亚国家连接的主要干线公路均加入了亚洲公路网;中国与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塔吉克斯坦杜尚别已经直通航班;中哈油气管线分阶段按计划完成并投入;跨亚欧光缆和中俄光缆通讯设施已经建成;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目前对中亚国家共开放了12个国家一类口岸。可以说,以铁路为主体,包括公路、航空、管道、通讯和口岸设施在内连接中国—中亚的交通走廊硬件设施已经初步建成。 从运输便利化制度来看,中国与中亚国家已经签署了19项运输协定,包括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签署的双边汽车运输协定、实施细则和国际汽车运输许可证制度协议。《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间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于2014年9月签署,根据协定,上合组织成员国将保障从中国连云港到俄罗斯圣彼得堡的欧亚交通运输大通道,为“丝绸之路经济发展带”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带一路”建设是以经济贸易合作为主线。中亚地区资源丰富,资源种类涵盖面广,其中相当一部分尚有待开发。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能源合作已形成相当规模,与中亚各国的经济贸易合作密切。为了进一步拓展双方贸易空间,深化双方经济合作水平,需要调整贸易结构、贸易方式和现有制度安排,切实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进程,特别是人员往来和货物运输便利化,促进形成涵盖中亚的大市场。同时需要通过投资引领技术合作,扩大相互投资,带动贸易结构的升级和发展。根据中亚地区的产业结构特点,除传统能源合作外,加大中亚地区优势产品的进口,推动人民币结算,为贸易和融资提供便利,为最终实现人民币区域化创造条件。在双方经济贸易合作中,探索互利互惠的创新合作模式,使“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真正体现自身发展更好惠及中亚国家。 加工贸易是中国和中亚国家之间能够深度合作潜力最大的领域。中亚国家的经济结构多为资源型,多数国家尚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中国经历了近40年的改革开放,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水平的产业体系,双方具有很强的互补需求。中亚国家需要通过国际合作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中国在新一轮经济改革中需要实现产业的梯度转移,扩大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产业转移合作项目,是“一带一路”建设中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重要契合点。 三、开创跨地区全方位合作大格局 “一带一路”建设是要推动地区互联互通,形成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其建设重在跨地区国际合作,它不仅要求我国内外要素有序流动和资源高效配置,发挥我国东西部地区各方产业优势,而且要求有效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源禀赋和产业集群,以促成全方位跨区域合作大格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倡导互利共赢的区域大合作,从双边到多边,从政府到地方,从产业到项目,形成紧密的经济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构筑五个方面的鼎力合作局面: (1)产业聚合。发挥我国与欧亚优势互补,优化产业结构,产销互惠互利。加快跨地区产业联合,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化工业、汽车产业、航空产业、石油装备产业、有色金属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煤及煤化工产业、食品产业; (2)项目契合。寻找与欧亚经济联盟项目契合点以及沿线各国发展规划合作点,合作重点在于: ——共同参与建设欧亚地区统一电力市场,扩大我国电力设备出口以及跨境输电线路合作; ——共同参与建设欧亚地区石油和成品油统一市场,加强我国能源安全与多元化; ——共同参与欧亚地区基础设施规划发展建设,在跨地区公路、铁路、国际物流中心建设等方面发挥我国优势,加快我国与欧亚地区的物流发展; ——共同参与欧亚地区粮食交易市场,加强粮食深加工技术合作,提高粮食安全保障; ——共同参与建设欧亚地区金融市场,尤其在投资、借贷、金融产品、本币化结算等方面密切合作,加快贸易便利化,规避金融风险,扩大本币交易圈。 (3)资源结合。俄罗斯与中亚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但制造业相对落后,资金短缺,技术劳力不足。中国资金雄厚,制造业具有明显优势,技术劳力成本低,双方互补性强。各方面的资源优势结合,对促进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发挥巨大作用。 (4)地区联合。如今我国各地区纷纷出台了参加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规划,从加强地方合作看,建立沿线国家地方之间的经济和人文合作机制有助于合作项目具体落实,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步伐。 (5)政府配合。由于“一带一路”建设函盖地区很广,途径65个国家,迫切需要沿线国家政府大力支持,在具体合作项目上给予多方面的配合,在财力、人力方面,在安全和管理方面,政府推动以及加强政府之间的机制合作极为重要。 |
相关阅读:
- [ 05-09]一年增长92%!从智慧出行看“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发展速度
- [ 05-09]一带一路倡议有力推动跨文化对话和文明交流互鉴
- [ 05-09]习近平十个比喻描绘“一带一路”蓝图
- [ 05-09]中泰打造“一带一路”上的常青园区
- [ 05-09]习近平十个比喻描绘“一带一路”蓝图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