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报刊亭遇冷”倒逼公共文化服务升温

2017-04-11 17:56:10 张西流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福州市民林女士发现,为女儿买报刊越来越不方便。家附近的几条街道原来各有一个书报亭,可这两年陆续都关闭了。这不是个别现象。根据省邮政报刊零售公司提供的数据,目前福州市正常运营的书报亭仅不到150座。在这个微信、微博、手机APP等新兴媒体风起云涌的年代,传统书报亭进入了“寒冬时代”。(4月11日《福建日报》)

众所周知,报刊亭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坐标,是文化资源和公共信息的集散地,是城市居民的心灵驿站,更是外地游客的旅行指南。特别是,在一座城市中,报刊亭、文化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建设是否到位,是公共文化服务是否完善的重要标志。从这个意义上讲,报刊亭没有理由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缺位”。很难想象,当一座城市拆除了所有的报刊亭之后,其市井文化、便民文化等,在何处追寻?

相形之下,在巴黎、伦敦等世界大都市,报刊亭都作为文化载体保存下来,政府不仅允许它们存在,甚至还有意把它们打造成文化的象征。著名的巴黎卢浮宫门口就有报刊亭,而在英国著名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对面一条主干道的人行道上,同样突兀地立着一间报刊亭。国外的现实恰好说明,报刊亭更多发挥的是文化符号的作用。

可见,报刊亭遇冷,倒逼公共文化服务升温。这显然值得管理者反思。首先,使保留下来的报刊亭能够正常运转,是当务之急,唯有如此,城市中的报刊亭,才能真正保持生命力。同时,作为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的报刊亭,应当在功能上进一步充实和优化,如在原有报刊和书籍销售的基础上,增加一些与公共文化服务相关的项目,突显其文化符号功能。特别是,要探索传统报刊亭嫁接互联网的“互联网+”模式,制订新型报刊亭的服务统一标准,并对经营者进行集中培训;实行“报刊零售+24小时便利”综合服务,利用微信公众号进行文化推广,引导文化消费,使其既符合市场需求,又有利于文化传承。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