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西岸时评>最新原创> 正文

没落的人力三轮车不妨以“慢生活”为出路

2017-02-14 17:22:26杨朝清来源:东南网责任编辑:孙劲贞我来说两句

从上世纪80、90年代福建泉州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到如今的没落,不少三轮车师傅开始考虑转型。在三轮车上讲古,泉州文化历史故事,信手拈来,靠长期积累和学习,三轮车师傅吴恩典已开始把目光投向日益庞大的外地游客。(2月14日《海峡都市报》)

伴随着急剧的社会变迁,一些曾经风光无限的事物,逐渐变得落寞与冷清。电话亭也好,人力三轮车也罢,市场需求的萎缩,让这些“热门生意”逐渐降温甚至陷入“独自凄凉无人问”的边缘化境地。泉州人力三轮车的命运,从某种意义上也是现代化进程、城市化进程带来的“转型的阵痛”;在不少城市,三轮车师傅都会遭遇“路在何方”的时代之问。

人力三轮车的“冰火两重天”,尽管让师傅们难以适应、在情感上难以接受,却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与依靠人力的三轮车相比,机动车显然更快、更强;老雇主多半已经过世,年轻人又不喜欢三轮车,三轮车师傅从踩几年车就可以回家盖一栋房子到如今的难以养家糊口,生存空间被不断挤占和压缩。依靠传统的经营方式难以“养活”自己和家人,三轮车师傅显然需要“穷则思变”。

末日还是新生,取决于三轮车师傅如何回答“路在何方”;三轮车师傅要找到出路,首先必须清醒地认识自己、理性地调节自己。与机动车相比,人力三轮车尽管在速度和运力上具有劣势,却也有着自己的比较优势——三轮车师傅大都是土生土长的老泉州人,既对本地复杂的小巷了如指掌,也熟知地方的典故、风土人情。

如果说机动车代表的是工业化、现代化带来的快节奏生活方式,三轮车则代表了一种“慢生活”。激烈的社会竞争,沉重的生活压力,让疲惫的身体和压抑的情感难以找到释放和发泄的平台;通过观光旅游来实现缓解压力、舒缓情绪,寻求一种慢节奏的生活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价值认同。只有精准把握市场需求,三轮车师傅才能赢得生存空间。

人力三轮车转型观光旅游,不仅能让游客更轻松、更省力,也能让他们在“慢生活”中体验一个城市的独特魅力。泉州的人力三轮车也可以借鉴北京等地的成功经验,对人力三轮车师傅进行规范和培训,避免混乱无序的市场竞争;这不仅有助于为三轮车师傅找到“新饭碗”,也有助于泉州旅游品质和城市形象的提升。

人力三轮车的没落,并不意味着“无用”;只有找到契合市场需要的经营之道,人力三轮车才会更好地“发挥作用、实现价值、赢得尊重”。人力三轮车的“路在脚下”,既需要他们的“自我救赎”,也离不开公共部门的“制度补血”以及市场力量的社会支持。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