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精神赔偿扩大范围是法治应有之义

2016-09-09 08:11:45 王颢钧 来源:京华时报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如果因为法律未明文规定,就将精神损害赔偿排除在非刑事司法赔偿之外,无疑是人为割裂了人身权受损的法律属性,也让人权保障因案而异,标准混乱。】

近日,最高法发布《关于审理民事、行政诉讼中司法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解释》根据国家赔偿法及有关法律规定,结合司法实践,针对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审理民事、行政诉讼中司法赔偿案件法律适用若干问题作出统一规范。其中最受瞩目的,当属《解释》首次对非刑事司法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作出规定。

在公共舆论场上,司法赔偿总是与刑事错案紧密相连,但在民事、行政诉讼中也有错案存在。只不过,这些错案给当事人带来的权益损害,多为财产损失。与生命和自由相比,财产的确显得没那么重要,但这并不表示,就可以轻视或忽略非刑事司法赔偿案件。要努力让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就决定了,不论大案小案,不论刑案还是民案抑或行政案件,都得依法求诸正义,有效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以往,之所以未对非刑事司法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作出规定,是因为根据国家赔偿法,精神损害赔偿适用于行政赔偿、刑事赔偿中侵犯人身权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可是,非刑事司法赔偿中,有侵犯人身权情况的,怎么办?

从法理上看,若有司法人员在民事、行政诉讼过程中实施违法拘留、殴打、虐待等行为,在侵犯公民人身权上造成的损害后果,并不亚于行政赔偿、刑事赔偿中的损害后果。如果因为法律未明文规定,就将精神损害赔偿排除在非刑事司法赔偿之外,无疑是人为割裂了人身权受损的法律属性,也让人权保障因案而异,标准混乱。

由此,非刑事司法赔偿虽然以财产损害赔偿为主,但司法人员在民事、行政诉讼过程中侵犯公民人身权的,也应当对人身损害予以赔偿,这其中当然包括精神损害赔偿。《解释》将精神损害赔偿首次引入非刑事司法赔偿领域,实则符合国家赔偿法的立法精神,也与精神损害赔偿不断扩大相一致。

从中国法制恢复重建以来的历史看,对精神损害赔偿的认识,经历了全盘否定,到有限放开,再逐渐扩大的过程。过去有法学家认为,人的精神是无价的,不能用金钱来衡量,所以也不能用金钱来赔偿。但是,因国家权力使用不当而对公民造成的精神损害,对受害人的打击往往比经济损失更甚。

国家赔偿若不涉及精神层面,则无法起到补偿和抚慰受害人的作用,赔偿的意义、效率都会大打折扣。民事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率先破冰,之后,刑事司法赔偿也引入了精神损害赔偿。如今,精神赔偿又被纳入非刑事司法赔偿实践,这必将有利于促进公正司法,让司法人员更加谨慎地使用权力,更加兢慎地履行职责。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