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只有企业的自我宣传和网络上的众说纷纭,还要去调查这项成果的来龙去脉和试验过程,让科学共同体和真正的专家评估到底可不可行。很遗憾,目前还很少看到这样的信息。】 因为一次实车上路测试,曾受到广泛质疑的“空中巴士”,似乎真要从构想变成现实了。但是,在引起关注的同时,围绕“巴铁”项目的争议也再度达到高潮。 与上一次只在专业内和网络论坛上争论不同,这次因为看到了真车,且有主流媒体报道加持,巴铁被更多人关注,被一部分人称为拯救城市拥堵的“神器”、重大原创发明的代表;但在质疑者看来,这就是个改头换面的“民科”项目,几乎没有什么科学性和可行性,甚至只是理财公司为大规模融资编造的故事。 巴铁争议,被绕进去的不仅是普通网友,还有很多专业媒体。支持巴铁,有鼓吹伪科学,甚至为融资诈骗张目的风险;反对巴铁,则可能被扣上打压民间创新、贬低中国创造的帽子。很多人被这种反转和对立搞糊涂了,左右为难。 其实,出现这种传播困境,主要是因为缺少认真调查和科学求证精神。既然是这么具有革命性的重大发明,不能只有企业的自我宣传和网络上的众说纷纭,还要去调查这项成果的来龙去脉和试验过程,让科学共同体和真正的专家评估到底可不可行。很遗憾,目前还很少看到这样的信息。 当然,也不能说舆论的关注和质疑就没有价值,正是这种讨论,让巴铁这个传说中的“黑科技”真正见光,接受科学和民众的检验。 现代公共交通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巴铁不管是弹是赞,都要用科学的标准和方法。巴铁虽然高耸在城市道路上空,但也是有轨道的,我们评价巴铁,也不能脱离科学的轨道。这里说的科学,既是指符合自然科学原理,也包括有利于城市科学管理和公共安全。 以这样的标准来衡量,巴铁项目很难说是合格的,至少离落地投入运行,还差着好几条街的距离。其实,“空中巴士”的设想并不是什么新事物,也不像磁悬浮那样,有多高的技术含量。而且,研究设计巴铁的团队,没听说有相关领域的专家,或者做出过什么成功的项目。这么说并不是否定民间创新和个人发明创造,也不是唯学历或唯名气论,而是因为这么复杂的交通系统的设计,确实需要专业的科学知识,经过严格论证和试验,这是科学规律决定的。 不仅项目团队比较“山寨”,而且至今没看到任何研究机构或权威专家为巴铁的科学性背书,之前被公司拉来站台的专家,也对此进行了否认。相反,对此提出质疑的公共交通专家倒有不少。这应该能说明一些问题。 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应该鼓励奇思妙想,也要允许失败和试错,但巴铁系统不是个人自己在家里搞发明创造,而是要建在城市的大路上,事关所有交通参与者和城市的公共安全。因此,不仅要求设计科学、技术成熟,还要符合相关的设计建造标准,经过严格的测试验收程序,能够解决安全和管理上可能遇到的问题,才能真正上马建设。这些要求,巴铁显然还没有达到。 然而,根据另一种推测,也许人家根本就没想这么远,只是编出一个概念,获取地方政府和公众的投资而已。如果真是这样,这个项目潜藏的风险就更大,更需要相关部门介入调查,及早纳入监管。不要像有人警示的那样,酿成新的“e租宝”事件。 □铁永功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