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的《中国纪检监察报》,报道了山东省莱芜市医药公司原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敬贵,得知省医药集团党委决定将他调离的消息后,胁迫公司中层以上管理人员“集体上访”、聚众闹事,迫使上级改变决定。张敬贵为何不愿意调动?他被组织调查后说:“我在医药公司及下属单位有巨额的隐藏利润,设有小金库,我如果走了,这些问题会暴露。”(6月19日 《新京报》) 贪官不愿意“挪窝”, 张静贵并非始作俑者。20多年前,广州市原副市长曹鉴燎在镇委书记任上,就导演了一出村民送万民伞,深情挽留的闹剧。而曹鉴燎不愿调动的理由就是,新职位“赚钱”机会更少;为保住“肥差”,广州市住房保障办公室征收储备处原副处长黄华辉,更是以辞职对抗提职。 贪官为何不愿“挪窝”?一是原岗位还有油水可捞。在现行行政体系中,上级单位的副职虽然比下级单位的一把手高半级,但实际权力却远不及后者;部分岗位虽然不起眼,但油水却不小。许多贪官舍不得这些岗位的权力和油水,拒绝提职。更重要的是,贪官想继续留在原职位,掩盖腐败线索。以张静贵为例,他违规经商、鲸吞国家财产、私设小金库,一旦调离岗位,就可能立即东窗事发锒铛入狱。因此,为掩盖犯罪线索,张静贵坚持赖在原岗位不走。 贪官赖着“不挪窝”,就能掩盖腐败线索么?理论上并不能。一则,官员履职有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比如上级部门定期督查,审视其公众状态和政策执行情况。纪检监察部门不定期巡视,发掘腐败线索。再则,我国对官员有严格的审计制度。假若官员鲸吞国有资产、连带交易,必然会或多或少留下尾巴。即使是官员不挪窝,也不能完全掩盖。只要严格审计,贪官并不能安全上岸。 但问题是,一些上级部门管理放羊,让贪官长期浑水摸鱼。比如,张静贵曾公开表示,“和集团那些人尿不到一个壶里”,组织人上访对抗组织任命;长期将上级任命的党委书记拒之门外。这些都是不守政治规矩的信号。可结果却是上级部门一再退让。连原则问题都守不住,监督从严如何谈起?而一旦监督、审计和纪律规矩变成橡皮图章,又怎能揪出潜伏的贪官? 由此可见,“不挪窝”不是贪官能够长期潜伏的借口。上级部门的纵容,才是贪官潜伏下来的真因。而要揪出那些不求上进,试图在原岗位上长期潜伏的贪官,相关部门首先要让规矩严起来,让制度硬起来,不给贪官潜伏的机会。其次主管部门更要反思,本来要去纪委报到的贪官,何以进入提拔程序?到底哪里被贪官迷惑?也只有发现这些问题,堵上漏洞,才能让贪官不再潜伏! |
相关阅读:
- [ 05-06]贪官“李闯王”是如何炼成的
- [ 04-21]贪官儿子的“豪华包装”说明了什么
- [ 04-20]提高贪污受贿定罪标准并非放纵贪官
- [ 04-19]终身监禁让贪官把牢底坐穿
- [ 04-04]贪官“纸尿裤都报销”也是对纳税人的警示
- [ 03-29]“苍蝇拍”何时成为贪官的“虎头铡”
- [ 03-23]退休官员被疑“贪官”是谁的尴尬
- [ 03-23]莫让一声“贪官”喊没一条产业带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