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西岸时评>民生巷议> 正文

“大数据报志愿”靠谱吗

2016-06-15 09:52:18胡印斌来源:光明日报责任编辑:孙劲贞我来说两句

高考之后,考生和家长又面临填报志愿的“大考”。面对去年开始全面实行的平行志愿录取投档,许多考生和家长对应该填报哪所大学、哪个专业更加“拿不准”了。于是高考志愿咨询市场应运而生,“大数据帮你填报上好大学”之类的广告比比皆是,部分“一对一”咨询的价格更是一路被炒至数万元。

“志愿报得好等于高考多考20分”,在每一分都可能差出成百上千个名次的高考独木桥上,这种宣传语的号召力毋庸置疑。何况,人家还亮出了“大数据”概念,即依据对考生具体测评获得的数据,及机构平台储存的数据,经过综合分析研判,以满足考生和家长最精准的需求。可问题是,这样的“大数据”真的靠谱吗?

客观而言,经由科学的数据分析,当然可以预测某些专业的招录情况、专业走势等。但正如专家已经指出的,大数据对未来的指导意义,依然建立在过往的“经验”之上,预测未必准确。而且,在考生数据尚未开放的情形下,时下的机构平台并没有这样一个庞大的联网数据库。

其实,咨询机构在接受采访时已经透露出某些秘密。多家机构总是喜欢炫耀自己拥有多少“资深”专家,还要强调“这些专家人脉资源丰富”。何谓“人脉”?说穿了就是“关系”,是教育机构内部人员在招录中拥有的“自由裁量权”。摸准了这个“人脉”,只要分数过线,再花些“天价”咨询费,当然就能“让你百分之百进”。

这样的路数并不新鲜,此前被查的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就是此中高手。2005年至2013年,蔡荣生利用职务便利,接受他人请托,在招录考生、调整专业等事项上为他人提供帮助,非法收受财物折合人民币2330余万元。

可见,真正让咨询机构敢于拍胸脯承诺“百分之百进”的,还是在明面规则之外的“人脉”“潜规则”。“天价”的大数据志愿填报,折射了家长的焦虑心态与“人脉”文化的根深蒂固。即便在素以公正、客观为首要标准的高考流程里,依然对各种规则、制度信任不足,却相信人脉的“管用”,回到了“找人办事”的老路。不少机构就是看准了这一点,或明或暗传递出“人脉”“关系”的信号,有一些人则专门钻这个空子,充当各种掮客,招摇过市,甚至还出现内外勾结、合伙诈骗的恶劣情形。所以说,一些机构看似“高大上”的大数据,其葫芦里依然是老套的“内幕消息”与“暗箱操作”。

要用制度文化取代“人脉文化”,就是需要让规则、过程更透明,压缩“内部人”的操弄空间。而在填报高考志愿的“市场”上,还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其实,既然有一些“消息”成了谋利甚至诈骗的工具,则不妨向社会开放这些数据,以帮助学生及家长多一些研判的依据。唯有透明与公开,才能破除在灰色地带游走的“人脉文化”。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