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神话”究竟是如何炼成的?
2016-05-13 09:27:0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每克售价高达千元的“极草”,日前被国家相关部门从保健品中“除名”。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火热的保健品市场背后,是大量保健品依靠炒作概念、夸大宣传等占领市场,成本和研发费用则只占很小比例。(《新快报》5月11日) 尽管有过太多包治百病的“保健品”骗局,最终被戳穿得体无完肤,也有太多的上当者后悔不迭。不过,这并不影响每隔一段时间,总有“新品”问世。那些被传得神乎其神,并风靡一时的“保健品神话”,还是会你方唱罢我登场。 那么,“保健神话”的生命力何以能如此之强,让“保健神话”们总能“吹又生”的春风又源于何处?简单的归咎于公众警惕性的缺乏,对于保健品的营销术不长记性,频频上钩,恐怕也未必公允。 应该承认,各类“保健神话”上演的伎俩的确并不算高明,甚至根本称不上合规。一旦被贴上“防癌抗癌”之类的神奇标签,其中的谎言与骗局已然彰显无遗,并不难于识破。而相当数量的天价保健品,则充分利用了患者受疾病长期困扰,病急乱投医的心态,成就其忽悠“卖点”。至于天花乱坠的宣传究竟有没有科研依据,保健品的功效及科学性是否获得专业认定,往往无从验证和知晓,对保健品用户而言,缺乏权威渠道的信息发布和专业评估,也只能先信其有,买来吃着再说,即便是毫无疗效,最终也只能是吃了亏往肚里咽,因为根本缺乏维权的依据和渠道。 并不高明的保健品骗局,无需质量仅靠营销,便能成功洗脑并忽悠,固然一定程度上暴露出公众对于保健常识的欠缺,天价“保健品”能够攻城略地,把“生意”做得如此之大,自然也拜缺乏常识的公众所赐。然而,这显然还不是成就“保健神话”的最关键的因素。 按理来说,公众的保健需求,本该在正规的卫生保健服务机构获得满足,假如正规卫生保健机构能够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并完成保健常识的普及,提供权威信息与指导的话,本不该有各类江湖“保健神话”们大显身手的空间。那么,公众的保健需求为何会被吹嘘得神乎其神“保健神话”越俎代庖,恐怕才更值得反思。 事实上,相比“保健神话”之神,正规卫生保健服务缺位,公众的保健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其实才是让“保健”骗局吹又生的真正“春风”。而这个缺口,还不仅仅是保健资源缺乏,由于保健本身并不能直接产生效益,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对于预防保健工作有意无意的忽视,医疗体制本身所固有的“重治疗,轻保健”现状,何尝不是在为各种“保健神话”在推波助澜呢? 一言以蔽之,各类“保健神话”其实绝非平白无故从天而降。相比戳穿“天价保健品”骗局个案,“保健品神话”究竟是如何炼成的?为何总能改头换面的风靡一时?保健品的专业认证与监管是否缺位?正规的保健服务究竟能从哪里获得?或许才更亟待追问。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