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患者隐私方能让“实名制就医”走得稳当
2016-05-04 16:12:11来源:东南网责任编辑:孙劲贞我来说两句 |
实名制就医不是一个新鲜事物了。早在2003年春天的非典爆发时期,其就在北京留下了“惊鸿一瞥”的容颜,此后全国各地也都对“实名制就医”进行了一番探索和实践,然而大多数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之所以“实名制就医”在全国各地昙花一现,甚至未走出深闺便夭折,一方面属于国人外出带身份证的习惯还未养成,以致于在急重危难之时即便没有基本身份信息医院也是治疗优先,让实名制成了摆设;另一方面,性病、皮肤病等一些难以启齿的疾病患者占了很大的比例,该类患者当然不愿意将自己真实信息透露,而未婚先孕者在妇产科使用假名更是司空见惯,另外在个人信息不时泄露的时代,“实名制就医”无疑为广大患者增加了很多风险。比如,今年3月份,上千名曾在广东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做过产检的孕妇个人信息就遭到泄露,信息详细到孕周及预产期、居住地址、电话号码等。因此,处于个人信息、隐私保护考虑,“实名制就医”出现“剃头挑战一头热、一头凉”也就在所难免了。 既然病症找准了,就需要科学施治。厦门针对第一个问题,已经有了“缓冲政策”——那些确需就诊,又忘带有效证件的市民,可在服务台进行人工确认身份信息后,凭单子到窗口挂号。而就隐私保护问题,其实对一些患者可以分类对待,对于普通患者,要求必须凭有效证件进行挂号、就诊是必须要执行的,而涉及到难以启齿的病患者,应该给与个人的需求去决定,“一刀切”反而容易将这些患者推到社会上那些不合格医院,这是需要警惕的。 另外,要让“实名制就医”走得稳当,走得更远,医疗卫生部门必须将隐私泄露预警提升到最高级别,用制度来约束医护人员遵守职业道德,不可利欲熏心出卖患者信息不当得利。“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是十分重要的,当然仅凭医护人员来保护也不可能牢不可破,最急迫的还是国家层面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 |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