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僵尸车”的背后是“僵尸思维”在作怪

2016-04-21 17:01:15 刘建国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高温天气或出现自燃、致停车难再“雪上加霜”、释放有害物质污染环境……连日来,晨报聚焦曝光厦门“僵尸车”,引发市民热议。昨天,根据读者的反馈,晨报记者采访了交警部门、交通专家吴亚章、消防员等,梳理出“僵尸车”背后的“五宗罪”。(4月21日 《海西晨报》)

在城市中,“僵尸车”到处停放,不仅严重浪费了停车资源,而且还造成环境污染,甚至引发自燃等危险情形。正因为如此,媒体的主动介入,必然能够引发公众关注,以此推动事件的较快解决。不过,“僵尸车”停放时间如此之久,假如没有媒体的呼吁和参与,相关部门会不会给予足够的重视呢?

当前,“僵尸车”的存在,其背后正是相关部门的“僵尸思维”作怪。众所周知,“僵尸车”停靠在马路边、小区里,相关部门不可能不了解,但在处理方式上,却明显面临较多掣肘和障碍。就目前的法律规定来看,对于“僵尸车”的监管和处理,存在法律层面的盲区。比如,小区内道路就不属于交警的执法范围,法律对小区内停放机动车辆没有明确规定。对于交警部门来说,不管“僵尸车”是否年审还是报废,或者违章特别多,只要不上路,就无权处置。

对于监管部门来说,缺乏法律的明确授权和规定,监管工作则容易出现扯皮推诿情形。除了交警部门缺乏执法权限之外,对于物业来说,车主缴纳了管理费,即便是“僵尸车”,也可以随意停放。对于社区来说,则没有相应的执法权,无权处理“僵尸车”。如此之下,缺乏执法权的有效衔接和覆盖,最终导致各部门袖手旁观,任由“僵尸思维”存在,而“僵尸车”频现也就成为一种必然。可以预想,缺乏制度层面的兜底性设计,仅仅依赖于媒体的临时性关注,恐怕“僵尸车”依然会陷入到割韭困局中,难以得到有效遏制和清理。

应该说,要想解决“僵尸车”问题,首先就需要消除“僵尸思维”,让监管部门职能权限落到实处。从这个方面而言,法律法规的完善和跟进,对监管执法部门给予明确的授权,都需要进一步考量和思索。唯有如此,才能倒逼各部门摒弃尸位素餐的心态,让监管执法权处于实然状态,真正让“僵尸车”无处遁形。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