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真是一个奇葩的案例:2013年3月,冯先生以233万元的价格购入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松岗西路的房产一套,交易完成并成功过户后房价飙升,原房主遂多次向广州市仲裁委员会提出《存量房买卖合同》无效以及返还房屋的仲裁请求,但被驳回。其后,原房主又在2014年以交易显失公平为由提起仲裁请求,广州市仲裁委员会最终作出裁定,冯先生应补偿差价款444683元。(4月11日《新快报》) 拿着明明只是一张纸的钞票,居然就能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种我们常见的生活场景,却是现代社会之前的人类所无法想象的。背后凝聚的人类重大进步有很多,其中有一个概念就叫契约精神。可以说,没有契约精神就没有现代商业社会,任何你今天习以为常到根本不会细想的东西,在失去契约精神之后都将成为奢望。 广州发生的这个奇葩案例,仲裁委手撕的正是市场赖以维持的契约精神。试想一下,如果房价涨了,卖方可以要求补偿,那么房价跌了,买方是否也可以要求补偿?同理,股票亏损了,是否可以找赚钱的人来赔?如果法定的契约都可以不算数,如果所有的交易都需要仲裁委来判定价格是否公允,那么市场就不可能存在,人们就不会有交易的欲望,只会有对交易的恐惧,交易的成本将因此大到无比。 本案中,仲裁委和地方法院之前都曾驳回申请人要求认定房屋买卖合同无效的请求,显然,合同的有效性无可置疑,不存在所谓合伙骗购的情形。但是,仲裁委如今又认定交易价格显失公平,理由有两个:一是交易价与评估价有价差,二是房主是年过九旬的老人。 先说第二个问题。房主虽然是老人,但哪怕是他们亲自交易,如果不能证明内有欺诈,也应认定交易是有效的。要不然的话,国家就该立法规定,多大年纪以上的老人,没有参与市场交易的资格。更何况,此案是委托代理人进行的交易,而委托本身经过公证,具有法律效力。再来说第一个问题,在房屋总价动辄几百万的一线城市,评估价与成交价出现四十多万的价差,是很正常的现象。这里面涉及信息不对称的话题。 某种程度上,所有的交易都是信息不对称的结果,如果所有人都能预见房价今天的大涨,那么这十多年来,市场上就不应该还有出售房屋的“傻瓜”。那种完全信息对称的交易,在真实的市场中几乎不存在;正因为有的人具有信息优势,所以才会有中介机构,正因为大家风险偏好各不相同,所以投资才能成为商业现象。 信息不对称下的正常市场交易,客观上确实会对交易中的某一方产生结果上的“不公平”,他因此少赚了钱或者多赔了钱。但是,这与广州仲裁委所认定的“显失公平”,完全不是一回事。所谓交易公平,绝不是指大家都必须按照评估价或者其他人为定下的价格交易。价格不自由则交易不自由,交易不自由何谈交易公平? 广州仲裁委在本案中所做的事情,貌似在充当“万能的市场之母”:一方面轻飘飘地撕毁合法契约,一方面又像管教子女一样“管教”市场——你这个价格不对,我这个价格才对。可是,仲裁委的手可以伸到市场交易的内衣里乱摸吗?到底是市场经济,还是仲裁经济?说实话,这是一个极坏的案例,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失范的权力,则会败坏市场经济的“水源”。 |
相关阅读:
- [ 01-05]免费师范生“违约退钱”尊重契约也要完善政策
- [ 12-08]遵守契约应成为政府栽下的梧桐树
- [ 12-04]商家擅自取消订单悖逆契约精神
- [ 10-22]“孝顺金”不违契约精神 弘扬孝文化
- [ 09-18]莫让肆意毁约践踏契约精神
- [ 09-18]丽江“毁约风波”毁的是契约精神
- [ 07-27]复旦“确认书”是契约精神好教材?
- [ 04-05]追忆先烈是履行历史的契约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