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改地名也要有法可依

2016-03-24 08:00:05 刘建国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一个地方的地名并不是政府的私有财产,而是关涉广大公众利益的公共财产和资源。根据1986年国务院制定的《地名管理条例》规定,“地名管理应当从我国地名的历史和现状出发,保持地名的相对稳定。必须命名和更名时,应当按照规定的原则和审批权限报经批准。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决定。”不过,虽然法律规定了地方更名权不能被滥用,但上述规定明显过于笼统和原则化,缺乏实际操作性。

而且,在过于笼统和原则性的法律规定面前,导致了地方政府更改地名的权力被“扩大解释”,缺乏明晰具体的操作流程和标准。于是,如何命名、怎么命名都是由政府权力所左右,对于公众来说,一直都缺乏充足的表达权和决定权。不可否认,一个地方需要发展,地名更改必然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但并不表明地名可以随意被更改。假如,地方更名权只是掌握在政府手中,就可能剥夺了公众的知情权和表达权,导致地名更改成为地方政府获取政绩的招牌。

那么,面对地名更改乱象,如何赋予公众充足的话语权,将更改地名的权力装入“透明口袋”,显得尤为重要和必须。地名的更改,不能面临法律缺失情形,而应该尊重民意基础,全方位进行设计和完善。比如,在《湖北省地名管理办法》中,即规定“应在征得有关方面和当地群众同意后予以更名”、“对于可改可不改的和当地群众不同意改的地名,不要更改”、“命名还应该兼顾城市文化以及路名个性的需求”等等。如此的规定,将地名更改的权力赋予了公民个人,并保障了更名程序的公开透明,确实值得借鉴和学习。

整治地名更改乱象,不能止于“一阵风”式的治理活动,更不能依赖于地方政府的自律意识,而是应该补齐法律规定的短板。从这个方面而言,在立法规定中应该植入民意因素,充分尊重民意基础,遵循公开透明的程序设计,从而让地名更改体现出沉甸甸的民意。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